• 12月24日 星期二

惊讶!新加坡年均增长645例多动症儿童


惊讶!新加坡年均增长645例多动症儿童

今年10岁的陈主恩在幼儿园二年级时,老师发现他在班上不停说话,也无法久坐在座位上。在家时,妈妈王善(45岁)也开始留意到他始终无法整理书包,而且有用不完的精力。

王善后来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发现他患有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她说:“主恩很聪明,看上去和普通小孩没什么两样。但就是好动,而且性格非常冲动,常会有情绪上的爆发,做事不计后果。”

为了让陈主恩善用这些多余精力,王善开始让他接触游泳、武术和钓鱼等各种体育休闲活动,同时借此培养耐性。

去年,陈主恩参加了一项以游泳为主的慈善活动,并坚持在三天内完成252个来回,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相当欣慰。

随着年龄增长,陈主恩也渐渐开始学会控制行为和情绪。他凭借这些优秀表现,获得专为多动症儿童所设的“活力创意奖”(Active,Creative,Energetic Award,简称ACE)。


惊讶!新加坡年均增长645例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是新加坡最常见儿童心理障碍

由多动症互助团体SPARK、心理卫生学院和国大医院自2012年开始联办的ACE奖项,旨在鼓励多动症儿童及少年克服生活和学习困难,表扬表现优越的多动儿,也表彰积极辅导多动症儿童的辅导员。今年共有10人获奖。

多动症是新加坡最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在2012年至2015年间,新加坡每年平均出现645起多动症新病例。多动儿最常见的特征包括过动、冲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卫生学院儿童及少年精神科主任王仕豪助理教授受访时指出,多动症发病率一般介于3%至5%,相等于每40名儿童中就有一两人是多动儿童,其中男孩与女孩的比率为三比一。

教育部和心理卫生学院早在2007年推出社区心理健康反应、初期治疗与评估计划(REACH),协助学校辅导、管理和及早干预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计划所接触的多动症儿童人数,从当年的五人激增至去年的242人。

王仕豪提醒说,若幼童对新事物感到兴奋好奇,并非就是多动症的绝对表现,家长应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后再接受专业评估。

他说:“虽然多动症症状在六岁前就能辨识出来,但有些小孩生来比较活泼,会展现出特别兴奋、好奇和好动的一面。这些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我们一般不会过早做出临床诊断,除非他们的行为从小就对学习和生活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升上小学后,才是观察他们自制和注意力的阶段,这时做诊断会更准确。”

他指出,这个观察期至少需要半年,教师和家长也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否一致。

王仕豪说,尽管过动、焦躁等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缓,但有80%多动儿成年之后,仍然会有一些症状,例如集中力差、容易冲动等。不过,也有多动症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日益提高,不需要治疗便能痊愈。

其中一名获奖的圣安德烈小学辅导员陈来河(56岁)也指出,在辅导多动症孩童时,同样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并尽量简化指示,从小成就中建立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亚洲多动儿大会日前也首次在新加坡举行,吸引约350名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参与。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有多动症?


惊讶!新加坡年均增长645例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在医学上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虽然其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但是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神经心理发育障碍,主要认为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障碍有关。

医学上对多动症的诊断,规定其症状发生在7岁以前,也就是说其起病时间是在7岁以前。

但是实际上,多动症状在3岁时就可能已经存在了,甚至一些孩子在胎儿期就表现出胎动多,在婴儿期也明显比一般婴儿好动,如:他们爬、走的时间都可能早于其他孩子,刚开始走路就“跑着走”。到了能够走路以后他们明显坐不住,外出时不会安静地让大人牵着手走路,而是到处跑,不知危险,时刻让大人提心吊胆。在幼儿园时,这些孩子精力充沛,动个不停,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坐好,甚至难以安静下来听故事。玩玩具没有长久的兴趣,新的玩具很喜欢,可是玩一会儿就将其丢到一边。想让他们坐下来学习认字、写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说在幼儿期多动症孩子即开始表现出多动的症状,但是儿童心理医生对于幼儿期多动症的诊断是比较慎重的,其原因是一般孩子在幼儿期本来就比较多动,有时难以将多动症与正常孩子的多动区分开来,同时,随年龄增长,部分孩子的多动症状会得到改善,故应避免过度诊断。

由于目前并没有很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用于诊断幼儿多动症,建议家长在怀疑幼儿期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时要注意几点:

(1)检查一下,是否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是否要求他们安静的时间过长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不同,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一般来说,3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2分钟,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到5岁时达15分钟。所以,在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注意障碍和多动症状时,应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比较。如果与大多数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比,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过分好动,则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问题。

(2)注意排除一些躯体疾病,例如:明显的贫血,血铅高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国外研究发现1-3岁儿童的血铅升高和多动有关,但在更高年龄组没有这种联系。这可能和幼儿期孩子的前额叶正处于髓鞘化发展期,更容易受到铅的损害有关。幼儿期孩子抵抗能力低,容易感冒,继而容易出现腺样体肥大,导致夜间呼吸道阻塞、呼吸不畅而慢性缺氧,也会引起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3)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善待难养型儿童。

在多动症儿童中,难养型气质特点比较普遍,多动症儿童父母报告,在婴儿时期孩子显得特别活泼,生活规律性差,情绪急躁且反应强烈,而且出现腹痛,偏食,挑食等喂养困难。3岁之前出现较多等攻击型行为,要求必须满足,不能等待,常会抱怨和发脾气,因此,带养他们特别困难,虽然大量追踪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难养幼儿”都会发展成“多动症”,但是目前临床医生倾向于将“难养型”特质作为早起危险因素,因此,要求有这样特点孩子的家长,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重视孩子多动症问题,如果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确好动和难于管理应及时与儿童心理医生联系,由医生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

怎样管教好动的孩子?

为此,他们带孩子就医,医生说孩子有多动症,但因为年龄太小,不能服药,要到6岁上学以后才能服药。想想还要等两年,这日子怎么熬?

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现在医学上强调多维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辅助方法也非常重要。

多动症患儿的父母不要着急,还是有其他办法来帮助孩子的。有人这样说:“既然是改变不了的事情,我们就干脆接受。”心态改变以后,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会更具有成效。

想要将一个多动的孩子变成一个文静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如果决意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失败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定要接纳孩子的多动行为,再来采取适合多动孩子的方式教育和管理他们。

多动的人精力很旺盛,所以要想法消耗他们的精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排一些运动的机会,包括日常活动以及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父母可以多分配一些家务给多动孩子来做,尤其是把倒垃圾、买个小东西、拖地板、搬东西等需要运动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

既让他们帮助做了家务,又将他们无序的运动引导到有序的运动上来。据说美国的游泳世界冠军菲尔普斯就是一个多动症患者,游泳成其释放体能的出口,当他从事喜欢的游泳运动后,最后取得了伟大成就。

还要在一天之中固定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分次的、需要安静的任务让他们完成,例如画画、看书、做手工操作。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有动力下次再这样做,无形中逐渐养成安静的习惯。

多动的孩子好奇心强,好探究。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看书、动手做实验、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来回答。他们喜欢说话,可以就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辩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到医院看病、到别人家里做客、到酒店吃饭这些情形中,需要孩子相对安静和守规矩。如果预计到孩子在这些情形中有可能会因为活动过度而造成麻烦,不妨带上一本他(她)喜欢看的书、一件喜欢的玩具,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打发时间,避免造成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家里有一个多动的孩子,环境的设置也要有所不同,危险的物品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购买的家具要结实耐用一些,家庭装修不要太过整洁精细,要注意安全。

要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运动,如留一面墙或一扇门给孩子乱画,留一些东西给孩子踢打,当孩子在这些地方挥拳弄腿、写写画画时不要限制。

完成任务时,不要过于强调安静,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比方说,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在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身体不能扭动,不能弄出噪音。这对于一个多动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要他们能够把任务完成,身子动动没关系。

如果把凳子搞得吱吱作响引起别人不舒服,不妨买一张富有弹性、可以转动、不会吱吱响的凳子,不妨碍别人就行了。

此外,还要适当地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明白行为后果并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但是规矩要少。

总之,养育这类孩子时,如果采取上述方法来管教,会减少自己的压力,减少对孩子的限制,减少与孩子的冲突,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正面的东西,孩子就会在少批评、多肯定的良性环境下成长。上学后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将会大大减少。希望这些非常具体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

上一篇新闻

在新加坡的确诊留学生:高烧的10天里,我每天告诉自己,能活下去

下一篇新闻

中国留学生公开在新加坡一个月的新冠治疗过程:活着真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