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潮流玩具大师Eric So带你认识什么才是玩具界潮流?

▼《Quality 酷乐志》视频系列第三十六期:潮流玩具大师Eric So

Eric So 苏勋,香港知名公仔艺术家、时装设计师及跨媒体创作人, 可以算是潮流玩具开山祖师爷之一。Eric So 最早开始接触玩具完全是因为无心读书,小时候喜欢玩具,中学毕业读了设计,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做设计师,工作一段时间后Eric开始反思自己每天面对一个接一个广告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学设计是为什么?做广告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像我们小时候都曾很热爱过一些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淡忘,但不可否认总有一些情怀是不可能消失的,Eric当初是因为喜欢玩具而学了设计,但学设计之后去做广告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于是渐渐的他开始收集公仔,有时候也会自己买回来改造。

直到1996年Eric终于下定决心放弃现在的工作,做回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潮流玩具,最早也是九十年代末由香港开始出现,1998年Eric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玩具创作,渐渐周围的人开始留意到Eric So在做什么。从大家最初的认知,玩具从来都是小朋友玩的东西,并不属于大人,所以当时的Eric so曾经面对过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外人看来很奇怪,不论是多么熟悉的朋友,连曾经广告圈的朋友都不能理解当时的Eric到底在做些什么,因为最初做的是人物公仔,当时的传统印象里人物公仔就像是芭比娃娃那样,要换装、换发型,有很多人说Eric是不是“变态”,尽管他自己是关注在设计与创作,但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却无法轻易改变,这就是小孩子、女孩子玩的东西,现在你这么大一个男人每天玩这些,不就是“变态”的行为吗?Eric特别提到了当时面对这些质疑时真的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爸爸妈妈对于他的选择永远是:“喜欢,你就去做吧!”

九十年代的香港市场是没有玩具设计师这个职业,更没有这个行业,Eric可以是举步维艰的在坚持这自己的理想。事业的转折点就是Eric的成名之作“穿时装的李小龙人偶”,最初他带着这个系列去日本和美国办展览,Eric回忆:“面对香港市场的不认可,我决定到国外用一个艺术的角度去发展和创作,而也是在国外我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最多问我的是为什么要做李小龙,这个创作的目的是什么?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展览在日本、美国有一定反响后再回到香港时,曾经大家认为是变态的Eric So,原来在外国的市场是可以得到认可的,他们才明白价值所在,但其实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业社会,钱和社会地位才是大众关心的方向,文化和艺术并不是首要,所以即使当得到国外认可,在香港他们看到的也不是作品是“产品”,看到的不是展览而是“展销”,但也因为这个系列整个市场才开始提起兴趣,紧接出现了一些商业合作,第一个商业合作就是一个饮品公仔,一路发展到2001年是最辉煌的时候,从Designer Toy到Art Toy是因为其中穿插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品牌,特别是在日本,那边会有很多潮流的品牌,他们也都参与推出一些设计玩具,我们一起合作,我代表香港参与到这件事里,所以当时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简单的设计玩具,而是融合了体育、音乐、服饰多元素潮流文化于其中的,而玩具也是这些众多元素中的一个。”

为什么会做李小龙系列

九十年的日本有奥特曼,美国有蝙蝠侠,超人,我们看到的都是外国的超级英雄,那香港有没有超级英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Eric最初萌生了要做一个香港的超级英雄,而当时唯一有国际影响力的香港人就是李小龙,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功夫巨星,Eric So于1999年创作了李小龙系列作品,并在香港及海外进行了《BRUCE LEE 1/6 FASHION SHOW》的展览。李小龙系列作品背后真正的含义也是为了传递李小龙那种坚韧与勇敢的精神,就是靠着这份坚持他才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不朽的东方传奇。Eric说:“当时的香港年轻人普遍懒散、内心空虚、没有上进心、做事没有恒心,我想用另一种语言方式,告诉大家李小龙也是普通人,他靠自己创造了神话,为什么你们不可以呢?如果你有李小龙这份精神做事情做不到100分,也可以做到80分,成就那一定也是非凡的。玩具变成了我的一种新语言,他们也许有兴趣的不是李小龙的功夫与电影,我用他的时装作为突破口,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个公仔,从而接纳其背后的意义。”

潮流玩具最初市场环境的艰难,到现在初现繁荣,这一路走来并不简单,最开头那几年大家认为Eric变态的年代,辞去工作后没有收入,连吃饭都困难,到后来稍微有点名气后,他的创作风格又在不断创新,而每次转变新的创作都有很大风险,只要是新就意味着要不断试错。除了创作困难外还有现实成本,香港workshop的租金的加幅,永远都是50%的加租,我们采访Eric时他刚从观塘搬到九龙,也是因为房租加了60%,工作室的迁移已经完全不由自己控制,而是哪里便宜去哪里,这也是在香港做创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当我问Eric有没有后悔创业时,他很坚决的回答没有:“当时广告圈的朋友很多也都转行了,以前做广告和设计是一个专业行业,而现在的广告已经转变为服务行业,跟你在酒楼做一个炒饭概念差不太多,这个行业对创作已经没有多少尊重了,现在并不是为创作买单而是为服务买单,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早早离开那个行业,以至于现在我还能继续做创作。”

20年走下来我想Eric So本人也正是秉承了这种李小龙精神,从一个小小的广告设计师,一路坚持不放弃,不断摸索前进而成为今天引领潮流的艺术家。

我把它当做是一个很个人的艺术表演

从个人作品的创作到开始与品牌的合作,Eric So尝试开启了另一个方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而做什么完全由品牌去确定,由个人创作发展到商业合作,在过程中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创作,哪些是为品牌服务的商业合作,哪些是工作室的合作,所以Eric想出了用不同署名的办法来区分作品的属性,例如蘇勳、Designed by Eric So、Papamamason。这样的区分让他即可以享受创作的过程,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各种商业合作。

在这些不同署名的作品里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固定形象,每一个系列都在变化,Eric告诉我们:“不同的项目其实无关于外在风格的事,如果你核心的理念没有改变,无论外形如何多变,大家还是会看出来这是谁的作品,如果一直保持一个外在风格不变的话会限制一个设计师的创作,从玩家角度来看,对于玩具收集和喜好是有惯性的,就像看电影,有些人只要是警匪片都爱看,有些人只要是恐怖片都喜欢,所以从一个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存在是合理的。但艺术家的是需要创作而不是制作,所以固定形象更像一个商品,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品。”

潮流玩具到底是什么?

近年来,潮流玩具文化在国内迅速发展,渗入到我们熟悉的艺术、 品牌、时尚潮流乃至娱乐等领域。这些样式各异的玩具角色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造型与生活态度,令人一眼爱上并为之疯狂,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潮流文化派系。而在这过程中像Eric这样的业内代表都很想用一个清晰的概念来传达“潮流玩具”的概念,而不想让当年他在香港的经历,在内地再次发生。

在世界各地如美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地,都有各自的年度潮流玩具展,而去年Eric来北京参加了POP MART 举办的,一个对全国的潮流玩具爱好者极具意义的国际级玩具展览——Beijing Toy Show(BTS)2017。展览使得更多国外潮玩品牌开始关注国内市场, 同时也推出介绍了更多中国优秀设计师给全球潮流玩具粉丝了解。

Eric对于潮流玩具概念的解释是:“Designer Toy , Art Toy,Toy才是小朋友玩的,从艺术、设计、潮流的角度去欣赏它,潮流是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商业行为,商业发展造就了潮流,潮流玩具更像是品牌、艺术家、设计师一起去玩的东西,就像大家一起开个Party,周围的人看到我们这个Party很有趣,不如我们也玩吧,于是慢慢玩的人多了, 音乐、艺术、文化、娱乐、设计、玩具全部加在一起才成为了潮流玩具,它没有办法独立存在,但在内地这个概念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我想用我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潮流玩具不是简单的一个玩具,而玩具是潮流中的一个环节。而潮流玩具本身的价值不是艺术家本身可以控制,有买卖就一定有市场价格,创作本身只能衡量到成本、制作、运输以及本身的艺术价值到底有多大,其他的就只能交给市场了。”

上一篇新闻

盘点新加坡的跳蚤市场,带你体验不一样的购物乐趣!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最受欢迎的五大乐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