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颠覆!那个“强奸之国”印度竟全是中国人的误解?

18db17330e7e91314a6774e04c85b697.gif

中国学生前往印度交流十个月,他们眼中真实的印度什么样?

国内媒体宣扬的印度,是不是尽是我们对印度的偏见?

a242bbc81810ea55c041cea9c07bd604.jpeg

有同学说:

我觉得中国文化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挺大。我们刚到印度的时候,印地语刚学没多久,也听不懂印度人说的英语,感觉很忐忑。

但是我们走在圣雄甘地国际印地语大学所在地——沃尔塔的街上,基本上走个十多米就会有个印度人过来说“你好”,甚至有个印度人可能是广东人教的中文,跟我说的是粤语“雷豪”。可见,中国的文化对印度的影响体现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

我们的一些老师也很懂中国人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很照顾我们。而且我觉得印度人有一个特点非常好,就是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高层次的还是低层次的,他们都很愿意学习一些新东西。

比方说我们学校的印度大厨在我们十个月的调教下已经会做番茄炒鸡蛋和煎荷包蛋了,甚至又一次还想跟我们学习做大盘鸡盖面。我们自己在捯饬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看,第二天就会了。

来之前,很多没有接触过印度的朋友都说,中国和印度很不友好,结果到了印度以后,我发现其实印度人真的非常友好。特别是我们只要在一个地方徘徊几下,就一定会有一个慈眉善目的印度人过来问你是不是找不到地方了。他们会带路、会帮忙,虽然有时候会帮倒忙,但他们的热情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一些在网上或兼职时认识的中国朋友,他们对印度神话很感兴趣,来这边旅游后的反馈也特别好。虽然这里穷一些、脏一些,但他们对印度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所以说,这十个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印两国在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相互影响。

7d91cdc12aca3ba6d0e03aa068595719.jpeg“这个家也是你的家,千万别忘了你的印度妈妈,全家都很想你”——临别前在印度朋友家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印度妈妈。

有同学说:

来印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改变了自己之前对印度的偏见。来之前大家都认为印度就是贫穷、落后和脏、乱、差,来之后却发现虽然社会环境确实不好,但老百姓们乐在其中,自己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每天虽然过得平凡,但他们却很高兴。

虽然他们对于神的信仰让人感觉有些无理取闹,但是他们的那种虔诚却让你感动。看到那么多神奇的人、神奇的庙,你会感觉信神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有人讲,信仰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希望,印度人信神体现了他们的理想。

来前看到很多关于印度的负面报道,但来之后才发现印度人民的善良、朴实和热情,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有困难,都会有人主动伸手帮你,让你感动。

我觉得两国之间文化上的交流应该更多一些,应该更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应该亲身来印度探索、体会印度,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143e7bae7fe63d275567db1cf578408d.jpeg

沃尔塔是我的独家记忆。

有同学说:

到印度这十个月,我最大的体会都是一些生活上的东西。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都达到了,想去的想看的地方也都去了,从南到北,从东往西。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圣城”瓦伦纳西。

虽然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分别去了瓦伦纳西,但只有我一个人去了恒河里面沐浴,我也算受过印度教洗礼的一个人。我们是冬天去的,沐浴的时候感觉很冷,所以我发现我可能这辈子都不能成为一个很虔诚的印度教徒。

在学习上,我平时也算用功,相比于国内,这边的学习压力不算大。我有一个“语伴”,平时他教我印度语,我教他中文,也跟着他去见识一些印度最家长里短的东西。印度的二线城市虽然不算发达,但还算干净,该有的都有。

而且我还跟着我的同学去参观印度教的婚礼、穆斯林的婚礼,去看看行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虽然这十个月我经常抱怨印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临走之前,还真的有那么点不舍。总之一句话,这十个月虽然我没有多大的成就、多深的体悟,但确实是不虚此行。

b1d9b0e3538a4e0a9281dd5af73c27fe.jpeg恒河沐浴,清水净心。

有同学说:

我觉得来到印度,宗教带给我很多新奇的感悟。

一是关于印度教的,比如我们去瓦伦纳西,看到很多打扮很奇怪的人,后来知道他们是印度教里的尊者和苦行僧。当时感觉很奇怪,但是人家都很尊敬他们。我们在恒河边观看了祭祀恒河等各种仪式,包括唱歌、焚烧尸体。听到人家说“罗摩,真理”,我就觉得这些东西特别新鲜、有冲击感。

二是关于锡克教的,我们去了锡克教的圣城阿姆利则,看到很多包头巾的大胡子,身上配个刀,很新鲜。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吃的东西是免费的,会让人感觉到世界大同,让人思考为什么在印度这种地方,宗教信徒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是旁遮普邦的边境升降旗仪式,就是印度这边的士兵和巴基斯坦那边的士兵在两国交界处升降旗时,相互比试谁的腿踢得高,谁的肌肉壮。虽然我们是外国人,但他们允许我们去边境拍照。我就问那些高高的士兵,你们认识国界那边的士兵吗?他们说其实认识的,彼此很熟的,这只是个仪式而已,现实生活中大家的矛盾冲突并没有那么激烈,当时我就对这个新奇之处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来到印度以后觉得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就觉得在印度生活得很舒服那是没有可能的,虽然印度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不断出现的问题,需要你一直去想办法解决。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我刚来的时候还觉得好烦呀,但是后来觉得蛮有趣的,就像打游戏一样,打一关过一关,然后就积累了很多经验,就像是一种人生关的累积。各种困难都要自己解决,你很难求助于他人,而且男同学太少,基本还是要靠自己。

96ba8692ebd17ee8fd0050ab9b1839c5.jpeg恒河河滩上的小男孩。河滩、在洗澡的牛,到处都是他的玩伴,都是他的游乐场。

有同学说:

我觉得来到印度真的是能近距离的去看那些印度特有的东西。觉得可能是我自作多情吧,我会对印度有些地方、有些人产生自己的想法,可能开始会有那么个结论,但是到了印度之后,渐渐会发现这个结论不是那么可靠,就有了新的认识。

举个例子,我当时去大吉岭旅游,我特别喜欢当地的那种氛围,度假胜地,吃的也很好,甚至吃到了牛排,每餐都吃得很饱、很开心,当地的环境也特别好。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是冬天,就有点冷,但是景观还是很不错的,真的很舒服,我就享受了那么三天。

后来我看到一本印度作家写的小说,叫《继承失落的人》。他把背景设置在1986年,当时库尔查人暴乱。我就突然回忆起我看到的那一切,我就觉得我看到的实在是太肤浅了。我当时遇到了很多人,他们都是尼泊尔当地人长相的,就像我们当时那个旅店的房东,还有一些小摊小贩。

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当时去一个茶庄买茶,当时有个导游姐姐也就是当地茶庄的工作人员,还跟我们特别详细地讲解,她还举着一副照片跟我们说,其实那个照片很简单,就是一个妇女在采茶,然后她就问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当地是妇女在采茶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我自己是不会去思考的这个样子。然后她就说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在当地开茶庄,当地人不堪他们的压迫,然后他们就从尼泊尔过来,而且都是拖家带口的过来,男的就会做一些更加繁重的工作,女的就负责采茶。当时就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看到那本书就有一点触动,就是心里面还是有一点不是很舒服的感觉。当时就觉得自己看印度还是看得有点肤浅了吧,至少是了解得太少。

然后之前就是在拉贾斯坦邦那边,因为是沙漠,就觉得可能会很荒凉,但是去了以后发现还是很惊喜的。它那个城市很小,对于旅游来说就是那种景区比较集中、比较小的。那边最惊喜的是去了一个木偶剧场,我们当时想去看木偶剧,后来碰到一个老爷爷,他其实是那个木偶剧场和木偶剧场所属的博物馆的创办人。

他当时很热情,就给我介绍了他的博物馆里面的一些东西。其实在他的博物馆里都看到过,但我们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当时就感觉学到了很多。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一直坚持宣传当地的一些文化。

我们当时还购物了,平时购物我们都要砍价的,但那天就没有砍价,就为了支持一下他。我对这个老爷爷印象特别深,觉得他很有爱,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坚持宣传印度文化。

54263dd2b1d6c39b8d4e44300f7c8946.jpeg印度之装饰艺术繁复精美,印度本身亦复杂迷人,得以入印地语之门,近距离接触印度,吾侪幸甚。

有同学说:

来印度十个月,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增加了我对文化的包容性。印度是个宗教博物馆。

在中国,我对宗教知之甚少,没什么感觉。来到印度,我认识了很多印度教、锡克教和佛教的朋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克什米尔认识了很多很友好的穆斯林,和他们进行了很友善的交流。

之前在国内看到一些关于宗教极端分子搞恐怖活动的报道,让我对某些宗教信徒有种畏惧的感觉。但在和克什米尔的穆斯林进行了关于宗教、生活的交流后,我发现真正的穆斯林是很善良的,恐怖活动也是少数极端分子做的,穆斯林的本质是向善的。

我在德里和其他很多地方认识了信印度教的朋友,在阿姆利则认识了信锡克教的朋友,在克什米尔结识了信穆斯林的朋友,他们的宽容、友爱,改变了我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同时也增长我对宗教方面的认识。文化包容性的增长,对我以后认识和理解世界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f5facf6d94a3a016f5dda8352fea1822.jpeg雪山马上骑行,不忘圣洁印度。

有同学说:

我去过很多印度城市旅游。以前就对印度很感兴趣,很多地方都想去玩,但是我们平时看到都是负面报道居多,我的很多朋友同学都要我一定不要去,说在印度不安全的风险系数比其他地方都要高,但我没有理会就直接去了。

我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印度还是好人多,而且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恐怖。就像大家平时都说印度是什么“强奸之国”、德里是“强奸之都”,但是我遇到的很多外国女性游客她们对印度的评价都很好。而且我遇到的印度人对我都很友善。

比如我们在孟买的时候想找邮局,就问一个行色匆匆的印度老伯,他并不是只给我们指个方向告诉我们怎么走,而且亲自把我们领到邮局门口。我们在果阿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个公交车该怎么坐,而且我都坐过站了,然后我身边的一个女孩子就特别热情的把我送上我应该坐的那个公交车,看着我上车才放心的走了。我去科钦旅游时住的是民宿,特别旮旯的地方,我就随便问一个人,他就把我往那种旮旯的地方领,我当时还挺心虚,但最后当我找到我要找的那间民宿的时候,我就发现他领的路并没有错。

从科钦之后,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印度人民的热情和友善。平时我们看到报道,说印度女性地位低下,但我看到很多人对女性都很尊重,比如公车上会给女性主动让座,德里的地铁还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在焦代普尔的时候,我会席地而坐和印度人聊天。

这些旅程中的经历,让我觉得印度人民对中国知之甚少,我们也同样是这样,彼此都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印象中。我在中国的外教,他在来中国前还认为中国是改革开放前农村的样子,他还问我现在中国的女性是不是还裹小脚。所以我觉得加强联系非常有必要。

前段时间看了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散文,写了他两次访印期间遇到的印度人民特别友好的事情。前天在我们离开那格浦尔前,一位老人家来找我们聊天,他提起毛泽东、周恩来、柯棣华,他很多都知道,就像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生辰年月我都不知道,他却一清二楚。这让我觉得季老先生写的文章不是因为历史原因或是他的学术背景,而是中印人民间的友谊真是存在的。将来我将继续学习印地语,让我身边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印度是什么样子。

c2eb562afe28d97c03dffa34ef01e585.jpeg经过一晚的颠簸从达兰萨拉来到了阿姆利则,到达金庙时是凌晨四点。马杜赖,瓦拉纳希,多门城,乌贾因……在印度教圣城见过那么多信徒,以为早已习以为常。但这对锡克教夫妇面对金庙虔诚的背影,依然心里一震。无论是生活方式,或心理慰藉,可信仰,只要不伤害,何时何地,就应值得被尊重。

有同学说:

我刚来印度的时候对印度人的一些看法和习俗也不是特别受得了,但时间长了就有两点感受:

第一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环境内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什么阶层什么地位,而且他们都是很乐于接受这样的身份,他们说话做事没有特别的愤怒也没有特别的反抗,他们可能会有不情愿的,但是不会有什么表示。

我们在沃尔塔,平时接触都是一些低种姓的人,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些也是低种姓的人,但是他们平时的交流也都是很有爱的。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学习印度概况,我就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想改变这种现状,但一直没有成功,是不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一些高种姓的人像婆罗门、刹帝利他们都是想维护这种现状的,但是那些低种姓的人呢?可能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于高层,而是来自于下面的一些人,他们可能不会去思考一些问题。

但是我又觉得印度是一个很复杂的国家,它的边界问题、宗教问题,还有因为英国人撤走之前留下的殖民地遗产,像我们去了克什米尔,当地人更强调他们是克什米尔人,然后南印也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沙漠地区,当地人会说他们是大漠的人。所以在印度这个国家,虽然印度教徒最多,但是他们的文化与宗教还是很丰富多彩的。

第二就是我觉得自己比想象的更有包容性。来之前家人对我很担心,会拿出很多负面新闻给我看,但是来到这里以后,你会发现实际的东西和外边讲的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在十个月中,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同化了,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懒散了,平时出门的时候就踩个人字拖,我说不出是好是坏,但是觉得我再回去可能也不会这样了。

e58e701591b9f94c532b4a085651f590.jpeg杰伊瑟尔梅尔的沙漠,养育了世世代代以经营骆驼骑行为生的骆驼人。照片中这个小小骆驼人叫sumer,今年十二岁。

有同学说:

我觉得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非常的少。我的同学听说我要到印度来留学,就问我印度是不是真的有飞饼、真的有咖喱之类的问题。可是据我的所见所闻,我没看到印度到处都有飞饼,不少印度人自己也不知道咖喱是什么。

我觉得中国媒体对印度的报道不少是博人眼球的娱乐性新闻,像什么有个印度男子长得特别高,有的印度人长得特别奇特的那些,并不是以真实的情况或第一手的材料来介绍印度。

还有,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深远。比如,《罗摩衍那》里面对哈努曼的描述就和《西游记》里面对孙悟空的描述非常类似。而且在印度旅行比较多,我对印度神话也比较了解,深入骨髓。受他们的影响,我还看了《摩诃婆罗多》这个电视剧,发现印度人对神的崇拜已经超出对着雕像来崇拜的层面,而是真心实意的觉得要有这种信仰。

我在火车上遇到一对旁遮普夫妇,当他们听说我不信教的时候十分惊讶,觉得人怎么可以没有信仰地生活。所以虽然我不信教,但我觉得有些人有他自己的信仰也是件好事。

1e1f0d0f58b5dfb86fbb0bfdf0ec8f89.jpeg喀拉拉传统舞卡塔卡利。黄脸角扮演者是位白发消瘦的老者,演出前独自在后台化妆,毫不起眼。可当他盛装上台,举手投足间,卡塔卡利舞灵魂尽现,让人仿佛重回摩诃婆罗多的史诗年代。

有同学说:

我来说说在印度旅游时遇到的一些小事。在去斋普尔旅游时,去一家餐厅吃早餐,大家低头玩手机,也不说话,这时印度老板对我们说:“你们是中国人吧,只有中国人经常低头玩手机互相不说话”。

这是当今社会中国人的通病,人与人直接的交流都缺失了。但在印度,由于手机业不发达,人们接触新事物的途径较少,但他们更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他们更愿意彼此交谈,乐于助人。

就像刚有有位同学的“语伴”现在变成我们大家的“语伴”,有什么事情找他,他都会积极的帮我们。还有一次我的腿被狗抓了,学校的老师每次都亲自带我去打针换药,让我很感动。我们离开学校前,学校还给我们开了个“告别聚会”,送给每个人一个盆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十个月的生活以及和印度朋友的友谊。

d9771444f22465a74e57ac36c7227e3a.jpeg点亮的不是烛光,是每个印度人民心中虔诚的信仰。

有同学说:

刚开始,在新闻上看到印度火车上挂人的图片,使我十分抗拒在印度乘火车旅行,但亲身体验后才发现没那么夸张,并逐渐爱上了搭乘火车旅行。来之前看到很多印度寺庙,让我难以分辨,但参观了众多印度寺庙后我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基本能辨认出不同的寺庙属于哪个教派。在和印度人打交道中深刻感受了他们的拖拖拉拉,但最终也会办成,所以我已习惯并适应。

1b8d8e800ea44f0cd4449b65da6d41b6.jpeg大年三十在加尔各答的华侨学校里看当地华人的舞狮迎新彩排,以往觉得俗气的恭喜恭喜现在听来格外亲切顺耳,成片的灯笼看得人心里暖融融的,没想到在国外也能感受到年味。

有同学说:

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来到印度后我觉得很荣幸,因为在很多餐厅都有一道叫“四川炒面”的菜。印度人给我的印象深刻,和中国人差别很大。第一是他们都很热情好客,有时候甚至是过于热情。有时候还不熟只是打了个招呼,他们马上就会拉着你唱歌跳舞。

之前我也问过印度人为什么这么热情地和我们中国人搭讪,他们解释是担心我们刚到印度,不好意思开口,所以他们要主动来找我们聊天。这让我挺感动。

第二我觉得印度人特别善良。之前很多中国人对印度人有偏见,可能是因为颜值的问题,印度人有点像中国的混混,但接触过后你会发现他们人都挺好的。

我在孟买旅游的时候,不慎将钱包遗失在用餐的餐厅,当时我并不知情。当天深夜,有人敲响我的旅店房门,询问是否有人掉了钱包。开始我并不相信,后来随其到餐厅,才发现真是我的钱包,钱和相关证件都在里面,一样不少。原来餐厅老板拾到我的钱包后,发现是中国游客的,就一家家旅店询问,终于在深夜找到了我。我万分感动,这件事极大的改变了我对印度人的印象。

第三是印度人的时间观念特别有个性,他们说一分钟差不多是半个小时吧,习惯了就还能接受。我去瓦伦纳西旅游的时候是和一位印度朋友一起,住在一个农村家庭,品尝了当地美食。刚去的第一天,印度人还比较冷淡,但第二天就非常热情了。

我收获最深的是从印度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印度人在政治、外交方面就像一个海绵一样,特别能学习。这十个月的生活让我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专业特别是口语听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勿忘,勿念。

有同学说:

回首这十个月的生活,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一样,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中生活了十个月。印度人的日常作息就和中国人不一样,饭点较晚,感觉每天的时间多了,而且在学校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和晚上都空了出来,感觉特别悠闲,跟国内很不一样。

来印度前,我对这个国家的感觉很复杂,感觉这是一个又文明又野蛮的地方。以前对印度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和课本,来了这里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他们对宗教的狂热。之前去别的国家旅游看的更多的是自然风光,在印度看的更多的关于宗教的独特建筑。印度有很多华丽的庙,也有很多其貌不扬的庙,但不管是怎样的庙,必然都会有很多信教徒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虔诚地祭拜。

虽然我不信教,但我对印度人信教的方式挺有感觉。印度的年轻人也非常想把他们的文化传向世界。比如参观德里的国家博物馆时,负责讲解的导游非常热情,将每一件展品都详细讲解,那种认真不仅仅是在完成工作,而是真心的希望我们这些外国人了解印度文化。一个半小时的讲解延长到三个小时,直到博物馆关门。

在其他城市这种情况非常多见,许多印度人会主动向外国游客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在印度看电影也很神奇,有的电影院在电影开场前大家会起立唱印度国歌,这让我特别惊讶。观影的印度观众突然全体起立,神色庄重严肃的齐唱国歌。在这种氛围感染下,我和同伴也不禁起立,静静地看着他们唱国歌。印度人的爱国热情可见一斑。刚来印度时,我对印度更多是一种畏惧之情,但这里的人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新奇、好奇之情。

b28a5636abb4c2f55604c865aa475e68.jpeg这是在恒河夜祭的时候,到点灯仪式时,原本端坐在原地的印度人全部蜂拥过来点火,把我都挤到了一边。当时火光照在他们脸上,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对神明满满的敬仰与虔诚。

印度是个多棱镜,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即使看到的也不一定是印度的全貌,现在看似理解的也不一定正确,但重要的是大家用心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这个国家,用自己的脚去丈量这个国家,用自己的手去拉紧这个国家朋友的手,这样就能够更全面、更辩证、更有耐心地对待异域文化,这是成长为大国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应有的素质。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这5篇文章你看了吗?

▶来新加坡久了,你都变这副德行了!

▶惊呆!从新加坡回了趟国,我都不会生活了...

▶从新加坡回国后我方了!原来中国物价才是世界最高?!

▶新加坡人竟然开不起车?真不是逗你玩儿!

▶海外华人:为什么我们不回国?

734fe0259703b947a9eab5173bc24968.jpeg

上一篇新闻

10米气步枪团体赛夺冠●个人赛包揽前三名 三女将为我国射下双金

下一篇新闻

网红晒自己怀孕6个月的照片,网友却炸了:肚子呢?我没怀孕肚子也比她大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