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广州有个“迷你新加坡”,新中合作促进知识转移

640

坡副总理张志贤共同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学锋,市委常委、知识城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志英出席会议。

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政策互动,对于两国增进理解与推动协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两国最近签署了新中广州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CREST)战略协作协定,对于进一步强化两国的经贸、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合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640(2)

首先,中心扮演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望成为维系新中两国知识转移的枢纽。近些年来,受中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影响,政府官员赴境外考察学习和接受培训的难度较大,“走出去”的培训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的设立为不方便参与出境培训的中国官员,提供了学习新加坡模式的窗口。

目前新中广州知识城采纳新加坡智慧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模式,期望打造“迷你新加坡”,但又融入许多中国特色元素。这为很难赴新考察学习的中国官员,提供了崭新的知识转移渠道。当然,中心不会完全取代赴新培训和学习的必要性,而是锦上添花地丰富了两国知识转移的既有体系。

640(3)

其次,许多来新加坡考察学习的中国官员认为,新加坡的经验和做法很难在中国推行。两国都以华人为主且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两地的发展阶段、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都存在很大差异,使许多到访的中国官员对新加坡模式的适用性产生疑惑。中心为抱有这种认识的受训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政策试验场和学习实践基地。

学习中心将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和园区开发经验,在广州落地生根和开枝散叶,旨在打造转移的基地和学习的“样板”,或许有助于新中知识转移和政策交流。受训人员可以在中心“看得见,摸得着”,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城市和园区如何将新加坡模式具体落地,这种现场感和现实感,非常有利于增进知识转移。

640(4)

第三,中心所开展的培训和研究项目,以及具体的管理和政策经验操练场地,可能成为推进新中知识转移的“催化器”。跨国政策转移和学习往往面临很大的挑战与障碍,包括文化差异、体制殊异和认知偏差。我们对广州等地的调研显示,许多赴新受训人员对新加坡模式抱有好感,但在如何实施和操作方面却往往“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式的学习往往无法“接地气”,对政策细节和操作规程的把握不够,常常很难切中肯絮。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心打造为一座知识桥梁,联通新方知识与本地情境,或许是提升培训和学习效果的可取之道。

最后,中心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交流;不单纯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教学相长和取长补短。如果说1994年成立的新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以中国向新加坡的单向学习为主的话,天津生态城、新中广州知识城和新中第三个西部国家级(重庆)合作项目,则更多地体现为双向互动和交流。

中心的设立,显然会进一步促成这种趋势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也为期望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各类人士提供了通道。特别是许多来华投资和工作的境外人士,急需找到可以为其提供智力支持的智囊,使其可以更顺畅地融入中国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心的设立恰好可以满足这种交流需求。

当年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就是为了使来新学习的中国官员,能够亲眼目睹新加坡模式如何在中国城市落地。与此同时,它也为无法赴新学习的中国官员,提供了就近观察和便利学习的条件。20多年前的这项创举,开启了新中实质性合作的先河。今天中心的设立,相信也会产生类似乃至更大的影响。总而言之,中心对于推动两国双向学习与交流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它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策转移和学习,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榜样。

640(5)

作者马亮是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上一篇新闻

美女亲述在新加坡亲身经历过的灵异事(兀里学生宿舍)

下一篇新闻

美女车主亲历分享:车祸发生后,该怎么处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