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 星期三

海底捞老板张勇成新加坡首富!出卖朋友还是棋高一著

他在新加坡登顶财富巅峰,你在吃着他的火锅唱着歌…… 从多次表态不上市到三家上市公司;从温良敦厚的老实人形象到杀伐决断的商业旗舰舵手;从偏远小城的几张桌子到新加坡首富……

即使你能学会海底捞,你也学不会张勇。

1921.25亿港币,这是海底捞截止8月30日收盘的市值。

这让海底捞成为全球最值钱的餐饮公司,也让张勇跻身世界超级富豪阵营。

但早在海底捞上市两年前,它的底料供应商就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头角峥嵘了。这家公司叫颐海国际,它的大股东依然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

颐海国际看似神秘,它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点在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是英国在美洲西加勒比海上的一块属地。其支柱产业是离岸金融,而且因为政局稳定、税收优惠、金融保密制度成熟,成为很多投资者迷恋的热土。

其实,颐海国际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5年,彼时,随着海底捞生意不断火爆,公司建立了第一条底料生产线,为所有门店供货。

此后,底料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颐海国际,专门为海底捞提供底料,同时,还生产蘸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

到现在,颐海国际的产品也不断多元化,比如网红级产品自热小火锅等等。

上市之后,颐海国际的股价一路飘红。

2016年,颐海国际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每股发行价才3.30港元,2017年年初还曾跌到最低值2.78港元,但到2019年,其股价最高已达到48.45港元,累计上涨了1454%。

投资者们自然是乐开了花。环顾火锅底料市场,颐海国际一枝独秀。

2019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接近65%达16.56亿元;毛利6.24亿元,同比增长72.0%。更激发人想像空间的是,颐海国际原本的核心收入来源是给海底捞供货,但现在,第三方收入持续增长,同比增幅超过60%。

而且,它还跳出底料的边界开发出了方便速食产品,并在2019上半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16%。

颐海国际的董事,如今的执行长施永宏,他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有一个漫长的故事。漫长故事里,还充满着外界的想像和揣测,甚至恩怨情仇。

施永宏14岁就认识张勇。1994年,张勇和施永宏两对夫妻共同出资8000元,在以羊肉汤闻名的简阳,开起了小火锅店。

这8000元里,张勇一分钱没出,占据25%的股份,但没人不满,也无人异议。之后,张勇不断大权独揽,他先是提出自己要当总经理,独挡一面,提议同样一致通过。

接着,2004,创业的第十年,张勇不但陆续将自己的妻子、施永宏的妻子劝出管理团队,而且还让施永宏也不再是核心。

最有争议的是,张勇还以原价收回了施永宏夫妻手上的18%的股份。按今天的价值来看,这相当于他捡了施永宏一百多亿的便宜。

张勇能如此得寸进尺,少不了他认准了便义无反顾的强势决断力,但也与众人对他经营才智的心服口服分不开:你更能,那就听你的。

《海底捞你学不会》在讲到这一段时,曾这样描述施永宏当时的心情:“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是他说了算。”

但这并非是对张勇的怨言。 今天看来,施永宏应该感谢张勇当时的无情,张勇也应该感谢施永宏的自知、退让和成全。

如今,当年拱手让出股份的施永宏,手里剩下的海底捞股份价值依然有200多亿人民币。

施永宏

反过来想,当年,张勇很清楚,海底捞若成大器,必须重塑管理团队,必须大权独揽,必须让合伙人们相继离开。不这样,海底捞就没有今日的辉煌。

而海底捞今天的成就,自然离不开张勇的雄才韬略和乾纲独断,但施永宏的克制与知足也同样可贵。

老板一切都是对的,如果老板一直都能从成功走向更成功。踏踏实实成全老板的人,大多也结局不错。这也是历史证明过的事。

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对石守信等高级将领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杯酒释兵权之后,被夺去兵权的人,也大都得了善终。

而施永宏的故事比他们还要精彩一些。退出海底捞之后,他反而为海底捞发挥出格外的作用。

2017年,施永宏开始担任靠给海底捞提供底料快速成长起来的颐海国际的董事长。

有人说,颐海国际是海底捞上市之前的曲线之路。2016年,颐海国际上市时,A股还只有全聚德、西安饮食和全新好三家公司,而海天味业、莲花味精、安琪酵母、安记食品等调味料公司则早已盘踞在资本市场上,并且得到市场更高的估值。

于是,底料供应商先上市,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

没有准备周全,先按兵不动,要搞就搞个大的,这或许也是张勇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回避上市的原因。2014年,他还言之凿凿地说,不着急上市,理由是:“目前并不是上市的最佳时间,有些中国企业上市后几乎马上就失败了。”

但事实上,当时的海底捞业绩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了。2013年到2015年,其营收分别是43.5亿、49.9亿和50.8亿。也就是,2015年,海底捞的增速已降低到1.88%。

增速放缓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其实是缺钱,缺钱快速扩张、快速开店。

但张勇显然又对海底捞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太早上市会摊薄自己的股份。于是,让底料公司先上市,或许是一种解困的方式。

而且,底料公司上市的时机也已经成熟。2015年,靠着海底捞这个富爸爸,颐海国际已在中国中高端火锅底料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0%,行业第一。

为了扶植颐海国际,也让资本市场给颐海更大的格局和眼光,张勇还允许它永久性免特权的使用海底捞商标。

2016年7月13日,颐海国际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时,施永宏就是颐海国际的监事。

2018年年底,海底捞上市之后,颐海国际发布公告,施永宏开始担任颐海国际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所以,转了一圈,施永宏从未离开海底捞,只不过是换了个方式和位置。

其实,施永宏也一直没有离开。

2014年,几位海底捞的元老出来创办了U鼎冒菜,其后陷入经营困境。施永宏倾囊相待成为其投资人,还引入了海底捞的管理模式、火锅底料等。

其后,还将管理权让渡给了张硕轶,张硕轶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弟弟。

经过一系列资本手段,最终,张勇成为U鼎冒菜的实际控制者,施永宏夫妇则功成身退。2017年,U鼎冒菜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海底捞旗下又一家上市公司。

同时,颐海国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海底捞上市之后,颐海国际超过红九九,成为火锅底料第一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几近一半。

施永宏发挥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但他一定不是想像中的那种因为没有能力所以被一脚踢开的平庸之辈。他在很多场合会与人分享海底捞的管理经验,比如,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如何量化等等。

而张勇也并非只顾自己而不顾伙伴的利益。真相可能是,推动海底捞获取成功的同时,也让创业伙伴各自安好,发挥光和热。

遥想同是餐饮品牌的真功夫,因为股权纷争,创始人不惜身陷囹圄,张勇是睿智的。

很长时间,人们热衷于谈论海底捞的员工福利——员工都有自己的宿舍,配有暖气空调,空间不小于6平米;宿舍距离门店步行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有专门的保洁人员给员工洗衣服等等。而谈到合伙人,则争议颇多,比如说张勇廉价买走施永宏的股份,让他少赚了149亿人民币。

但事实上,施永宏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且,他的失有赖于张勇,他的得,也来自于张勇的经营天才。

目前,施永宏名下共有50多家公司,他是十多家海底捞门店的董事或监事,是蜀海供应链公司——从海底捞供应链条中独立出来的另一家公司——的董事。现在,蜀海除了为海底捞、也为7-eleven、西贝等提供服务。

除此以外,施永宏还涉足投资、咨询等多个业务。

再看看财富。

2018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显示,因为海底捞上市而新入榜的张勇夫妇财富为77亿美元,排名第19位;施永宏夫妇的财富也高达36.5亿美元,排名第66位。

拿着这两组数字回望往年的夺权,重看张勇与施永宏的分合进退,就好像他们当初是约定好了,表演一场分兵合谋的大戏。

高,实在是高。

有媒体评价一路听从安排的施永宏说,他有颗“菩萨心”。

但,张勇就没有吗? 在这急速变化的世界,不变可能意味着滑向死亡。

为了持续的前进,你必须留住一些人、坚持一些原则;也会“背叛”一些人和一些原则,甚至背离当年起跑前的一些信念。

世人可能会说“你变了”,而你自己也可能会在迷幻的红尘中失去自己。

当年新东方上市,俞敏洪也曾经和合伙人闹到了反目成仇,他坦言有几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失眠,甚至说“人生最后悔的事就是让新东方上市”。

事实证明,上市是正确的。

2018年4月27日,雷军一边“真诚”地否认上市,一边把CFO周受资提为高级副总裁,推动小米上市计划。同一天,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黄江吉以“选择新生活方式”的方式辞了职;74天后,小米上市,周光平、黄江吉却已只是“曾经奋斗过”。

而张勇雄心壮志,在看似佛系争的背后,一直在奋力奔跑,从草根跑成著名企业家,从小城跑向全国和世界,现在,他跑出新身份:新加坡首富。

《福布斯亚洲》在8月29日发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张勇首次入榜,而且一入围就以138亿美元(约192亿新元)身家(净资产)登上首富之位。

是的,在海底捞上市前夕,张勇一家已经移民新加坡。

他在新加坡登顶财富巅峰,你在吃着他的火锅唱着歌……

张勇这风光背后,定是几多艰辛,几多误解,几多不易。

乔布斯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突然很难过,因为那一天他刚刚开除了一个员工,他无法想像,那个被开除的员工在夜幕降临时分回到家中,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但乔布斯说,苹果公司必须保留最优秀的人才,那些掉队的人必须离开,这件事儿只能我去做。

人们常常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一位企业家的登顶之旅,张勇和施永宏的故事也曾经被如此定义。

可是今天,施永宏取得的成绩和财富已经证明,外界的揣测或许是误读和曲解。

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难道不能共生吗?

多年前,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让海底捞成为教科书级别的商业案例。

可是,如果有人认为,海底捞是一部温情且温和的成功故事,张勇只靠着温良敦厚,童叟无欺,人畜无害,上善若水的性格就做成了海底捞,那就太过肤浅了。

成功没有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他的“秘籍”,而这秘籍并非是书里写的那样纯粹,本文也是如此。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生活优势有哪些

下一篇新闻

美国公司做的事!为新加坡居民免费提供健身追踪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