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养成了男权癌细胞携带者,”妈宝”们反省吧

640

昨天那篇写殒命北医三院女博士的文章,我来来回回看了三遍,看完之后如鲠在喉。我们身边有太多,虽不致命,却有着极大的隐患。而男权癌之所以这样根深蒂固,很深刻的原因是我们有太多的妈宝,不分男女。

妈宝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即正反或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总想着有人会替我解决问题,逃避责任,在任何纠纷中永远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男权癌不是什么新名词,说白了,就是一个没有担当、不明是非的自私鬼罢了。

640(2)

我刚当妈的时候,恶补龙应台。

她写了很多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的感悟,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惟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

看得我浑身一哆嗦。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没思考过,我和孩子,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我要怎样面对他不可避免的成长,而我心里,又是如何期待他长大了以后,怎样对待我。

合上书,这段话在我脑海里不断发酵,越来越明晰。

我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独立的判断力,并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有反省和思考的能力,有一技之长能够安身立命于这个险恶江湖的成年人。即可。

如果他真的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至于他要怎么对待我,我反而觉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爱的伟大不就在于“知道你一切都好,我就安心”吗?

所以,当妈妈的第一步,就是要问问自己,我要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一个生活无趣但事业成功的人,还是懂得享受、家庭幸福但可能事业平平的人,还是他只需要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需要所谓的成功去证明什么,有没有家庭都无所谓的人?还是,事事都要先征得老娘我的同意才去做的人?

很多很多很多的选项。。。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640(3)

我是个俗人,素来无大志,只求吃好喝好睡好。而这中间,吃又是我最看重的事情。所以让孩子首先在吃的问题上独立,是我早期的目标之一。

好吧,其实我的私心是,希望他将来到任何地方都能够享用当地的美食。这大概是最简单的,最触手可及的幸福之一。

在儿子开始慢慢懂事,大约四岁多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让他开始有自己的选择。比如出外就餐,我先和他说好,不可以喝可乐,不可以吃生的东西,其它的你可以自己点,我不干涉,但是,你要吃完你点的,如果不好吃你不愿意吃,那你就得饿着。

一开始,他会乱点,好吃的、不好吃的,都点过。也不可避免的,浪费过。

做妈的,能做的,要做的,就是要沉住气,要等、不要罗嗦、不要骂。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孩子的成长。

后来,我突然发现他从七岁开始,基本上对中餐西餐日餐里面,自己喜欢吃什么,什么好吃都了如指掌。比如,螃蟹和虾他只喜欢活的拿去清蒸白灼,扇贝青口生蚝类他喜欢加明太子焗烤,任何情况下都愿意吃日餐和咖喱,任何批萨他都要加额外的黑橄榄,三明治喜欢放硬质奶酪,一般是cheddar,subway只吃意大利面包和烤牛肉的馅儿,等等等等,远超过我对食物要求的明确程度。

所以现在家里的大人都很喜欢带他出门旅游,因为他的广泛胃口让吃饭不是问题。大人也完全可以不操心给他吃什么,只要有英文菜单,他都可以很愉快的自己全部搞定。

这个愉快结果的前提代价是,这几年来,我常常要狠心让他自己承担点了难吃东西吃不了饭的后果。

有过选择,尝试过,才知道什么是可口的,什么是难吃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有太多父母给孩子点了一辈子菜,到头来,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吃什么,他们吃的,都是父母让他们吃的。最后父母还在埋怨孩子,你怎么那么没主见啊。

640(4)

养孩子,绝对是一件种瓜得瓜的事情。你怎么对他们,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我以为,对父母来讲,最难的不是给予,不是管束,更不是给孩子铺路。

最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不给,不管,不出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你要做的只是等待,观察,然后因势利导。

下棋时,有一种叫“闲着”,意即不攻不守,看似所走的棋和局势毫无关系,主战场明明在王后一侧,棋手却信手走了小兵。但其实不然,这一步固然现在看,似乎是没有关联,但其实是项庄舞剑,闲着是静观其变、试探对手、部署残局的必要之着。

这和养孩子是一个道理。看似不为,实则为之。

既然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就不能以当下的得失和表现,去为难孩子、为难自己,就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去包办代替,建立所谓的父母权威。

一岁该摔的跤一岁摔,顶多哭一哭,不会有大问题,但是这一跤如果十岁才摔,那必然会骨折。

640(5)

我以前推测养妈宝的妈,通常可能是如下几种背景:

自信心爆棚,工作中上掌握大局面,教育战线、传媒战线的女汉子,家里的老大,狮子座。

后来发现,不是,或者说不全是。

有些女性几乎不符合以上的任何一种,也会养出妈宝,她们是无私奉献、一切只为孩子的那种女人,真的很无辜。之所以会一手遮天,而且完全是出于本能、无意识地母性。

好朋友反驳我说,因为她们自己迷恋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无意识其实是有意识,有意识的将孩子据为己有,有意识的不放手。

这话虽有些极端,但也许有一定的道理。现代的爹妈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的关注力都空前的惊人——无微不至的管教和事无巨细的帮孩子做决定。

于是,父母这种惊人的存在感刷出了遍地的妈宝。

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他们年幼时需要父母,是因为他还是一个比较弱的生命体,还不能在这个世界获取相应的生存资源。而我们,做为对他们出生负责的法人,需要给他提供相应的资源,保护他们从生物特性上长成一个成年人。

但这一切并不代表,我们在提供面包的同时,就有权力转嫁自己的意志力(或遗憾),决定他要走的路,左右他(她)要娶(嫁)的人。

铲除妈宝,当务之急是消灭养妈宝的妈。这些妈妈或有意或无辜,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是当作一笔她们的私有财产。最好能够永久拥有,但一旦有天财产长了脚,她们就慌了。

殊不知,财产们从生下来就是有脚的,只不过你给他们裹起来藏起来罢了。

所以,如果期待北医三院的悲剧不再重演。那么,从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为起点,心急的时候忍一忍,孩子犯错的时候等一等,多听孩子在说什么,少把自己的不满在孩子面前宣泄。适当的时候放手,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去选择,即便你知道这个选择可能会浪费时间,我们不需要绝对顺从的孩子,同样,我们也并不需要绝对的拥有孩子。

能够陪伴他们成长,看着他们成为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欢笑和忧愁,有自己的追逐和梦想,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能够养活自己帮助别人,已经足够足够完美了,不是吗?

一生何求啊。

640(6)

 

(作者柳琳祎长居新加坡,感谢授权新加坡眼平台转载,原发于摩羯妈妈)

上一篇新闻

国际大咖论道未来之城,碧桂园森林城市成现实榜样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中国城一餐厅诡异一幕吓坏食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