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纠结:孩子要上小学了,究竟要不要留在新加坡?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最近中国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它以三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当下家长和孩子们最看重的“分数”和“出国留学热”这两个社会热点话题。

《小别离》中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观的讨论非常真实。剧中海清饰演的妈妈在女儿升上初三后开始了严厉的“中考特训”,“分秒必争”的要求让全家疲惫不堪。

640

“你今天进不了前100,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啦。”诸如此类直指竞争压力的台词,道出了家长们的无奈,而升学压力极大的孩子们渴望得到理解的心情,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同身受。

许多网友都评论说,《小别离》反映的都是现在学生的真实经历,台词几乎都是爸妈的原话。家长们在追剧时很容易在剧中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6402

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00多名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4.6%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出国,4.3%家长的孩子已经出国,40.5%家长的孩子正在准备出国,也有35.5%的家长不打算把孩子送出国。

受访家长的孩子受教育状态分别为:学龄前儿童占24.7%,小学占33.4%,初中占20.6%,高中占9.7%,大学本科占 8.2%,研究生占1.2%。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国内家长在孩子留学问题上已经偏向低龄化,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出国意愿竟然占到半数以上。

6403

面对“要不要出国”、“出国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国外的教育一定优于国内吗”等问题时,不同家庭有着全然不同的想法和行动。带着孩子生活在新加坡的我,也面临着是否让孩子留在新加坡的焦虑。

两年前的10月,在经历了挣扎、讨论、辞职等诸多改变后,我和三岁多的宝宝随宝宝爸爸阔别又爱又恨的帝都,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新加坡。

6404

经过近两年的生活,宝宝在这个花园城市的幼儿园学习还比较顺利,不但和当地的老师和同学相处愉快,英语有了很大进步,中文在学校和家庭的努力下也没有拉下,算是初步达到了当初来坡县设定的一个小目标。

6405

未雨绸缪,再过两年孩子就要进入小学教育阶段,看到国内朋友为了孩子幼升小积极运作,换学区房的有,早早报名所谓”占坑班”的有,我和宝爸也开始了孩子的小学教育到底选在哪里问题的激烈讨论。

宝爸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处于放养状态,他信奉是金子总会发光和快乐学习理论,觉得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关键在孩子本身。有时这边幼儿园老师布置些家庭作业,他都会感慨:”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写作业,应该还是肆意玩耍的年纪。”

6406

所以在对待孩子在哪里上学校的问题上,宝爸显得比较随意,给我的感觉就是走到儿算哪儿。宝爸觉得如果两年后如果工作还在坡县,那宝宝就正常上国际学校就好(因为外国人能上好的政府小学的比例似乎很低)。如果工作发生变化则宝宝也随他搬迁,要么回国,要么去别的国家。

宝爸的随意,就决定了我的刻意。通过了这两年的观察还有和周围朋友的交流,我在对于让宝宝继续在坡村上小学还是回帝都上小学的问题上一直很纠结。

如果决定让孩子留在新加坡继续上小学,首先会面临一些选择。

一、政府小学vs国际小学。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在这里一直都是工作签证和陪同签证,也不打算申请PR。根据获得的信息,由于这两年政策的收紧,做为外国人即便报名,能录取到比较好的邻里小学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即便是有机会录取到政府小学,里面的教学质量和环境能否让我们满意似乎也是未知。

那么,宝宝上国际小学的可能性则很大。国际小学轻松的教学氛围,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和视角,老师的NICE程度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可国际小学比起新加坡的政府小学或者国内小学在教学深度和要求上都会有一定差距,一旦孩子加入了国际小学,则很有可能在回国后很难跟上国内小学的教学进度,这样孩子或许就只能在国际学校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小离别”似乎就是以后我们会面临的情况。

6407

如果孤注一掷让孩子考试进入政府学校,则很早就要参加补习,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会与日俱增。考过了皆大欢喜,考不上呢?

二、英文vs中文。当初选择来新加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接受双语教育,目前来看这个目标似乎正在达成。幼儿园的老师们口语还算纯正,比较少能听到SINGLISH。中文方面因为幼儿园有中文课程,在家里我们也会用母语交谈,所以孩子的中文也算在正常发展。

可接触了很多从中国过来读书的孩子,发现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讲,中文都是在不断退步中。国内来的孩子在上小学或者初中后,即便家里是中文环境,可孩子在学习和阅读中文方面都有很大的退步。

6408

一方面,学校里没有中文环境,老师、朋友都以英文交流。另一方面,中文学习很难,孩子的学习热情不高,家长甚至要花钱参加中文补习来弥补孩子的语言问题,这些是我不愿意接受的。

英文学习固然重要,可作为华人家庭如果连母语都讲不好,还谈什么文化传承。孩子爸爸也说在新加坡这个大环境,我们根本不能指望孩子能学好中文。

三、中国式教育vs西式教育。从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来讲,其实中国和新加坡差别不大。中国小学教育中孩子一二年级的90分以下就是差生的观念和新加坡的补习补习再补习从本质上都是相同。

如果选择国际学校,则在快乐教育、和一些学习方法和人格养成方面,新加坡的国际学校或许比国内的所谓国际学校要更有传统。

6409

四、新加坡vs中国。近两年的生活,除了气候的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确实比帝都的生活要惬意很多。上班节省的时间简直可以绕地球好几圈。放心的食物,还算良好的空气,井然有序的秩序都让人生活的比较舒适。

一想到如果回帝都后,在堵车为题上需要浪费很多精力,就不禁心里打鼓了。到时可能也要为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学区房,还有择校问题上大伤脑筋了。

64010

其实中国和新加坡同为华人社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放在家庭的核心。

在新加坡我看过本土妈妈在孩子三岁时就送孩子去读英文补习班,也见过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周末要上两到三种语言的兴趣班。坡县的”怕输爸爸和妈妈们”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补习,争分夺秒,希望孩子能在所谓精英教育制度下走的更远。

64011

在中国,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所谓的名校,在孩子降生时就一掷千金买学区房,拼关系拼人品挤破脑袋往好的学校里进。这些原本在年轻时看着很可笑的事情,等自己做了父母却也不能免俗,大环境如此,免不了会随波逐流。

有时会觉得自己想的一些事情是不是都在庸人自扰,教给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才是一辈子的事。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孩子的教育到底何去何从,不知到时会不会有个各方满意的解决之策。

不管孩子最后在哪里学习,我都希望她能GET到学习的本质,非一朝一夕,而是一辈子的事,非浅尝辄止,而是静水深流。

64012

 

(lulu)

上一篇新闻

在新加坡,我是这么教小瓜们学拼音的

下一篇新闻

想不到你竟是这样的英语补习中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