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从上海来新加坡,这本十全秘籍让我活下来了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传统的四大金刚扯完了,我们再聊一些其他的话题。

首先就是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外国人的区别。

我们大多数人的起点是外国人,这点与中国的户口制度类似,无论是中国还是新加坡始终绕不开买房和教育这两座大山。

安全

新加坡的安全本质上是基于严格的法律加上遍布各地的摄像头,你如果想挑战下,不如先了解下鞭刑的酸爽和罚款罚到你肉疼的数字。

吸烟,喝酒,乱扔垃圾在法律中都有明确要求,虽然不能百分百杜绝抽烟现象,但你走在马路上不会遇到随意吐痰,也不需要提防狗屎。

穿过十字路口车辆都会早早地自觉停下来等你先过去,新加坡随处可见的就是无障碍设施,地铁沿线基本都设置了棚顶,既可以防晒又可以躲雨,即便每天都能遇到短时暴雨,由于出色的排水系统也从来不会看到有积水。

在国内随时会收到的垃圾短信和房产金融中介等骚扰电话,在新加坡基本是看不到的,不过Email和WhatsApp这种网络骚扰还是无法消灭的。

这边的违法成本比较高,只要被投诉就会收到法律的严格制裁。当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始终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再文明的社会偶尔也会遇上小人。

在新加坡你基本不用担心丢失物品,因为大概率都能找回来,包包也不用刻意放在前面,拉链忘记拉上也没关系。不用担心人口贩子和小孩走丢,更不用担心一个人走夜路会不会不安全。犯罪成本高促成的低犯罪率,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感,更是幸福感。

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极好,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基本是不会受到任何灾难气候影响,台风、海啸或者地震是不存在的。(想知道原因的可以戳:17级超强台风“山竹”已将菲律宾撕碎,为什么新加坡就能成为安全岛)

新加坡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与人为善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多留个心眼谨慎一些。在这边和他人发生误会,大多数都会听到Sorry和I am fine,而不是争吵;规规矩矩排队而很少有人随意插队。政府办事效率高,以廉洁著称也是难能可贵,在新加坡未必有中国这么亲切有人情味,但你能感受到的是相对的公平和简单。

健康

我在上海的时候就饱受着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痛苦,每次体检医生都开玩笑要不住到外环去吧,没想到现在离家这么远。至少来新加坡后我的鼻子就彻底舒畅了,我原来对空气质量也不以为然,买个小米净化器放在家里。直到离开上海前看见基因检测报告提醒风险最高的是鼻咽癌,我才明白空气对于每个人的未来都是如此重要。

新加坡的温度常年保持在30°上下,不会像上海夏季烈日炎炎,但新加坡比较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有云有风有遮雨棚,身体其实会觉得很舒服。

之前已经说过新加坡的饮食文化以食阁(Food Court)为主,这些小店很多都有几十年的历史,食物未必都符合你的胃口但至少足够安全,不用担心地沟油。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及规律的生活节奏才是根本。

新加坡本地人都注重健身,如果不想花太多钱在健身房,可以考虑在小区附近的体育馆免费跑步,或者花费1.3新币游泳。私人公寓(Condo)一般自带小型游泳池和健身房,虽然小但有总比没有好。

如果公司有补贴健身房的价格(一般150-200新币每月)其实也不算太贵,每月99新币可以选择像Fitness First or Pure Fitness(Pure Yoga)等专业健身房。

关于看病,因为前段时间工作比较忙抵抗力突然下降导致出现额头皮肤红肿,在中国经历过不注意小病而酿成大病的惨痛教训,花8000元拔智齿,所以这次特地请1天病假去公司合作的Raffles Medical私人诊所看病。

事后看诊断结果比较准确且看病过程十分高科技+高效率,病因是带状疱疹,总共99新币,30是问诊费其余都是买药钱。只不过第二天我发现未有起色且眼皮红肿都快睁不开了,就先让昨天的医生开具的急症介绍信,然后直奔Raffles Hospita。

在了解基本无大碍和每位专科医生复查至少300新币起步的情况下,果断申请放弃继续治疗,赶紧溜回去休养生息。这一趟花了199新币,其中130为问诊费(节假日看病费用翻翻)。命固然重要,但人只要一生病真的可能失去一切甚至连累家人。

和同事回顾了他们看病的流程,作为外国人一般也是建议直接去附近的私人医院,价格其实差不多但不用排队。如果选择去政府医院比如NUH等可能存在排队现象,这个体验对于中国看病来说,大家心里应该很明白有多痛苦。如果各位有足额的医疗保险,在中国其实可以选择特需医疗(免排队+专家门诊)。

印尼“烧芭”引发空气污染,和马来西亚动不动就拿断水挑事也是新加坡需要持续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加坡的蔬菜和水果算不上贵但也不会像中国一样便宜,除了猫山王榴莲和部分进口水果质量和价格有优势,也没有太多的种类可供选择,我自己会从网易考拉购买Swisse作为补充,话说新加坡的营养品真心贵,同样的Swisse一小瓶卖56新币,其它品牌价格也是高居不下。

娱乐消费

新加坡本身就很小,加上我和我妻子都倾向于工作,学习和健身。平时的娱乐活动也就停留在节假日出去寻找下亲民美食,慢慢游览新加坡仅有的几个景点,比如新加坡环球影城,S.E.A.海洋馆,新加坡动物园,新加坡夜间动物园,滨海湾花园,金沙酒店附近的鱼尾狮和摩天轮,圣淘沙和赌场。

其它像植物园,大学校园很多都是免费的,旅游一般2天可以快速结束,如果需要细细品味也就再多增加1-2天足够了。

新加坡娱乐设施真的不算很多,看电影还得去现场买票,网上购买需要多花钱。吃喝玩乐想看看附近的活动和评价都没有像美团点评类似的产品,毕竟需求不像中国这么大。但我觉得让中国的美团、猫眼或者阿里淘票票来进攻新加坡市场,相信分分钟可以拿下。

新加坡本地目前小额仍然以现金为主,商场一般支持刷卡,而主要的景点和购物中心区域全部覆盖支付宝(Alipay)。

(樟宜机场的微信支付)

教育培训

虽然现在谈教育太早,但是新加坡本地的教育资源始终都是偏向本国公民的,对我们来说永久居民(PR)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做义工,也是留给自己的问题。感觉这与有上海户口,学区房,拼父母,何其相似?

新加坡和中国一样都很注重基础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支出都很高,新加坡第三方教育机构或者成人专业类培训机构的市场也很大。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英国BBC邀请3名威尔士的优等生体验韩国鸡血教育的文章,除了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理解韩国快速崛起的因素,成熟而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对孩子很重要,对国家来说更重要。

工作生活

我目前在一家新加坡互联网公司上班,工作制度是弹性的,没有严格的打卡要求,正常时间为09:30-19:00。周围以中国同事居多,大部分是在这边读书毕业工作,学校几乎清一色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工作语言为英文,核心生产力工具包括Google Suite,顶配MacBook Pro,Herman Miller,Dell 2417H,还有无限制的饮料,水果和零食。

原以为这是只能在中国的创业公司和少数尊重技术的优质公司才能看到的办公环境,可能在国外是很常见的事情吧。新加坡互联网公司在IT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也许是因为本地人大都投身于金融行业,所以很多技术人才也是会考虑从中国引进,甚至直接在中国开设分公司。

因为我以EP身份把我老婆也带了过来,目前还是DP。遗憾的是很少有金融行业愿意招聘非新加坡公民(SC)和永久居民(PR)以外的人群,得到的回复大多数都是Sorry。毕竟新加坡政府在很多地方都会优先照顾本国人的利益,这个道理放在中国也很好理解。

在没有压缩新加坡生活成本,按1人每月估算为1w人民币,如果是2个人差不多是1.5w人民币,新加坡月薪中位数是4500新币左右,1100(HDB合租主人房)+50(水电网)+29.99(通信)+20✖️30(饭费)+2✖️30(交通)+99(健身房)+100(其它)≈2038.99新币≈10000人民币。

推荐下Grammarly for Chrome,在写邮件和文档时,可以快速发现并纠正语法错误,对提升英文从上海来新加坡,这本十全秘籍让我活下来了书写能力非常有帮助。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开始深度使用MacBook,记录一些简单的入门过程在Blog中,也可以做下参考。

养老政策

新加坡不养闲人,你在新加坡的食阁(Food Court)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打扫卫生的都是老年人。和中国相比,新加坡的养老金CPF是交多少退多少,不会被平均,所以更多的本地人会提前了解基金股票保险和投资房地产等方式,来为自己养老。

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凸显,我们都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严重的老龄化趋势,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新加坡政府因为楼市过热而提高印花税的闪电行动,中国也吹响了全球征税的集结号,无论身在哪里我们始终躲不开政治不是吗?

最后推荐几个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 App

如果是 Android 记得安装 Google 框架,如果是 iOS 记得调整更改 Apple ID 国家或地区

交通:Grab(类似中国滴滴)、Google Map(谷歌地图)、SG Buses(公交时刻表)、Mobike(摩拜单车中国账户通用)

社交:Facebook、WhatsApp、Twitter、Instagram

购物:Shopee、Lazada、eBay、Amazon、淘宝国际、京东国际、网易考拉、网易严选、小米有品

娱乐:YouTube(视频必备)、 Golden Village(电影院)、CATHAY (电影院)

快递: 小坡岛集运

(本文由网友王奥供稿)

上一篇新闻

想同成龙、周华健、林俊杰为邻吗?现在还有机会!

下一篇新闻

人类粪便首次发现微塑料,50%的新加坡人躺枪?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