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普到新媒体——新加坡2017 香格纳群展
开幕: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下午2点—7点展期: 2017年8月19日— 2017年10月22日, 上午11点—下午7点 (星期一和公共假期休息) 地址: ShanghART Singapore, 9 Lock Road, #02-22 Gillman Barracks, Singapore 108937 联系:+65 6734 9537 | [email protected]网页:http://www.shanghartsingapore.com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shanghartgallerysg画廊简介:香格纳新加坡香格纳新加坡于2012年正式在吉门营房艺术区对公众开放,是香格纳画廊首家海外分支。香格纳画廊香格纳画廊于1996年在上海成立,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40多位亚洲艺术家保持合作,包括丁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杨福东、曾梵志等。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入选ArtReview 2016年度Power 100。参展艺术家简介:
计文于(b. 1959),出生、生活在上海。他的作品图像色彩鲜艳,指向当下消费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和历史神话,聚焦于对“社会场域”的精确变形。通过把固定的东方形态和拟态的西方形态的文化肖像的合成,艺术家质疑着当下的政治文化。
孙逊(b.1980)出生于辽宁阜新,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翌年成立π格动画工作室,现居住于北京。2013年,孙逊完成了其首部3D动画影片《魔术师党与死乌鸦》,入围2013年第八届罗马电影节,并于2014年获得第八届AAC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大奖。
王广义(b.1956),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的艺术从广泛的图像(比如著名的宣传画和照片)中取样,并把它们和著名的公司品牌融合到一起,从而破坏它们的原意。通过对意识形态和广告的结合,他批判了两者仅止于表面的“真实”。
魏光庆(b. 1963)出生于湖北黄石。他利用对立概念的结合,比如过去和现在,象形和抽象,他的呈现方式是把它们作为流动的,有着不同性质和意义的观念,并且其中的因素不能被孤立地观阅。魏光庆引用了对过去的哲学和不同视觉图像的后现代合成的参考。
薛松(b. 1965),生于安徽。薛松的闻名是以他那独特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明显的当代元素混合着见证了一段集体文化记忆的历史元素。薛松与众不同的拼贴画展现了中国文化很多个不同的面:把传统的中国绘画,古老的书法,民间艺术,宗教符号,传说中的人物以及历史照片拼合到一起,因此抹消了特定的类别。他的方法论即在挪用、操控和掏蚀中创造出只属于展现他个人的记忆和遗失的世界。
张鼎(b.1980),出生于中国甘肃。张鼎的艺术实践主要以个人项目的方式呈现,包括录像、装置、绘画和现场表演等等。
张恩利(b.1965)生于吉林。作为一个从普通人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来呈现世界的画家,张恩利对于寻常物件如水桶、橱柜和对个人的注意和兴趣是等同的。
新闻稿:
香格纳新加坡空间将于2017年8月19日至10月22日举办“从波普到新媒体”艺术家群展,展览将展出七位艺术家的作品: 计文于、孙逊、王广义、魏光庆、薛松、张鼎和张恩利。
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波普艺术及新媒体作品。参展艺术家全部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当代艺术家。他们都成长于整个社会和全球政治快速变革的时代,这促进了他们对艺术创作媒介的不断尝试,正是这种变革形成了各艺术家艺术作品演进的差异性。
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一波艺术运动。在中国,波普画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计文于、王广义、魏光庆和薛松等开始使用波普艺术创作技巧,将具有历史、政治寓意的符号并置在一起,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形象,揶揄和瓦解历史和政治神话。波普艺术家在作品中直接传达信息,而张恩利则选择以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寻常物件作为创作对象,如《垃圾桶》(2016)。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一代艺术家张鼎和孙逊则突破传统,以全新的视角和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孙逊以传统的木刻版画为媒介创作动画作品,叙事常常指涉现实和幻想,时间与历史等主题。由爱彼艺术创作委托计划的动画录影作品“偷时间的人”于今年7月在纽约时代广场进行展映,本次展览也将在新加坡呈现这件作品。与孙逊的宏大叙事风格截然不同,同龄艺术家张鼎的作品表征出很强实验性和感官的对抗性,通常结合灯光、声音、表演和视觉图像综合项目,建构和解构场域氛围。
艺术家们不同的个人经历影响着个体的艺术实践,而观念上的转变也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近年来,新媒体艺术蓬勃发展,形成了当代艺术的新格局;波普艺术仍在当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新一轮的回潮。
展览作品图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