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新加坡又一家南洋风味街边煮炒店,要关了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价廉物美、有南洋风味的街边小餐馆越来越少了。我心目中的“良店”,应该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干净简朴、有地方特色、有意趣(不是所谓的高雅情调)、有人情味的餐饮店。

老福源记,就属这样的良店。

640

十年前,在居士林服务时,有次和几位同事去陈瑞献先生的画室谈居士林七十周年纪念册的事,聊着聊着到了晚餐时间,陈先生慷慨留饭,领我们去附近的“老福源记”,这是我第一次踏进这间店。

那天陈先生还自带了一瓶南非产的葡萄酒,尽管我很少沾酒,却很喜欢这酒的口感,所以记住了牌子Uva Mira 。 那天具体吃了什么,没印象了,留下的笼统记忆是每道菜都很好吃。心里叹服:陈先生真会找地方!

老福源记,位于加东的如切路,凹进路边,自成天地。门面古旧,没有冷气,店里店外,加起来不过八九张桌子。颇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韵致,仿佛时光在这里凹聚凝结,不动声色地隐藏着旧情怀。

640(2)

▲名菜麻油鸡

老福源记离我的住处很远,不可能常去,但只要逮住机会,一定会到此大饱口福。我和几位朋友甚至有过一周之内兴冲冲跑去四次的频繁记录。

老福源记的招牌肉骨茶,我们倒觉得一般,除此之外,菜单上每样菜都可以放心去点。咖喱鱼头算是他们的镇店之宝,有別于普通的印度咖喱,多了一份酸味,想必掺有亚参(Assam)调料,很开胃。麻油鸡,香滑浓郁,也极受顾客推崇。

640(3)

▲名菜咖喱鱼头

不过,我们最爱的还是蒸乌达、咸鱼粒炒豆芽、肉碎烧豆腐、卤豆干。马来西亚的小镇麻坡,烤乌达是出了名的。我去麻坡,一气吃上三四条烤乌达,意犹未尽。

老福源记的乌达饼,是蒸的,有股奶香,别有滋味。炒豆芽也是一绝,咸鱼粒细小如末,似有非有,起到调味提鲜的作用;豆芽肥嘟嘟的,赛过怡保豆芽。我是豆制品的忠实信徒,肉碎烧豆腐、卤豆干、卤豆卜,必点其一,或一网打尽。豆制品,我是吃不厌的。 通常,四五人吃下来,不过六七十元,经常去也能承受。

一位上了年纪的跑堂安娣,风趣机智,我们戏称她是“南洋阿庆嫂”。安娣记忆力超强,我们点菜,她不用笔写,用脑记,从不弄错。结帐时,拿个计算器过来,看着桌上的残盘剩碟,一一累加。有时口里嘀咕着:“今天的鱼头小,就算你十八了。”如此人情味的服务,简直可当作他们附送的“精神甜品”。

640(4)

▲这图贴切表达了食客心境

老福源记,主厨是兄弟俩,中午晚上轮流掌勺。他们也面临后人不愿接手的窘境。有一天,他们会把店顶让出去吗?顶让后还能保持老滋味吗?令人担忧。

我忽然觉得它的消失是注定地,像一颗“定时炸弹”。不过,只要它没有爆炸,时间和荣耀就属于老福源记,就是最后的美好时光。

说实话,本地小贩,煮炒水准最高的应该是芽笼35巷的“新发”,也就是号称“五星级价格六星级水准”的那家街角餐馆。我和朋友去吃过,五个人点了五六个菜:螃蟹米粉、新鲜带子、芥蓝等。帐单送来,接近400元。味道确实好,价格相当贵,这样的店只能偶尔一试,岂可常来常往。新发老板一向态度冷硬,在网上被评为新加坡十大恶贩之首,他倒不以为意,照旧我行我素,不改做派。我们打着某某某的名字,老板才挤出难得一见的尴尬笑脸。 “新发”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愿挨黄盖”。不过,更多人还是希望老福源记后继有人,造福顾客,源远流长。

本文原刊《联合早报》“一瓢饮”专栏,作者何华注:

刚得知这家“老福源记”六月将上板停业。三年前的旧文似乎已有预感。新加坡的老店是越来越少了。

640(5)

 

上一篇新闻

狮城网友很郁闷:前任二房东欠600块水电费不还

下一篇新闻

七月起,真不能从中国汇款到新加坡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