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官方华语翻译再出乌龙,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新加坡政府部门宣传海报的华文翻译,再次“摆乌龙”。保健促进局一份推广预防跌倒意识的活动海报,上面的华文标题被译为“推广跌倒意识运动”,有鼓励人们跌倒的意思,在网上引起热议。
根据网友上传到Facebook页面的保健促进局活动宣传海报,活动的目的是推广民众预防跌倒的意识,不过上面的华文翻译标题却写着“推广跌倒意识运动”,令网民质疑活动究竟“是教你怎样跌倒还是教你不要跌倒?”。
有网友调侃说: “推广跌倒,一定要达到每个人经常跌倒的程度,这个运动才能算成功!”
另外有网友也指出,英文标题“Launch of the Falls Awareness Campaign”的语法有错在先,导致华文也错了。听起来确实有鼓励大众跌倒的意思。”
有人“歪解”英文标题讽刺道,政府其实是提醒大伙儿秋天快到了,要多穿衣服。
保健促进局在接受媒体质询时已经承认这一华文翻译乌龙。回应道:当局在推广预防跌倒意识的活动海报上将华文标题译为“推广跌倒意识运动”,因为用词不当,或许会让民众误会当局是在“推广跌倒”而非“推广防治跌倒”的意识。保健促进局对此感到抱歉。
保健促进局说,该活动的正确翻译应该是“防跌意识运动”。现已立即做出行动修改活动海报上翻译,也会通知那些已经拿到翻译错误的传单正确的活动名称,并对翻译错误致歉。
这些年,新加坡政府部门因华文翻译闹的笑话还真不少。早前,国家文物局网站以谷歌翻译工具为访客提供翻译,导致错误连篇。网站当时出现的错误包括介绍新加坡博物馆是“全美”历史最悠久,地名“Bras Basah”变成“胸罩Basah”,“入场”变成“入学”等。
2002年,新加坡旅游局的旅游指南中,还曾将Hungry Ghost Festival(中元节)翻译成“匈牙利鬼节”,当时已是一大笑话。
这些年,政府、议员也一直在反思和改进。只是语言和语言背后母族文化的提升并不是一时之力、一朝之功。新加坡的工作语文是英文。大多数的通讯和资料都是以英文书写,如有必要,才翻译成其他官方语言,如:华文、马来文或淡米尔文。
当年,马林百列选区议员马炎庆在媒体上和国会作了如下分析:
“分析这一连串英译中时的失误,我认为主要原因有3个:
1 中文能力低落 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一般年轻华人平时可以用华语交谈,听得懂华语,但能讲得流利的比较少,就算能阅读华文刊物,终究还是比较习惯以英文阅读,能够用华文书写的更是少之又少。很自然的,有能力和有把握把英文公文翻译成华文的没有几个,只好外包给外国人。可是,国情和地方性词汇不一样,他们不熟悉也无法拿捏。
2 翻译资源贫乏有限 国家文物局承认在准备中文网站时使用“Google Translate”软件,但出事后已停用。马林百列市镇理事会解释说,他们用的中文翻译软件,没有相关字体,所以出现很多问号。有关当局有心提供华文资讯,精神虽然可嘉,但翻译可是一门专业,也是一种艺术,不能完全由免费的软件代劳。
3 审核程序松散疏漏 现代科技发达,利用软件翻译并非行不通,但软件多由西方国家研发,导致新加坡的国家博物馆成了“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用软件既省时又省钱,能很快“出货”,但在“交货”之前,要有懂得中文的人审核。”
当时,马议员也道出了华文能力强的人在其它专业并无用武之地的实际囧境。“新加坡从建国时代就选择了国际语言英语为工作语言。华语能力强的国人,多数从事中文媒体或教学工作,其他专业领域则无用武之地。”还提出建议:“我建议政府做领头羊,为各个官方网站和主要通讯资料提供4种官方语文的版本,不再让母语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或陷入想做却没钱翻译的困境。这将刺激国人把母语学好,并吸引人才投入翻译的专业。”
几年过去了,政府部门的华文水平似乎并无太大的改善。小编好想自荐去给政府部门做校对啊!再说,水平实在不行就多问问网友呗!可以网上征集志愿者或者抛出来多讨论讨论,总比硬憋着劲儿自己干结果闹笑话强啊!
政府这些年在提高国人的华文华语能力上其实蛮用心的。来,口号一起念三遍!进步是需要过程滴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