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陈晓东,发文谈南海问题真相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新加坡眼按:正当南海问题随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而闹得沸沸扬扬之时,5月25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陈晓东在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联合早报》发表署名文章:“纷纷扰扰看南中国海”。全文如下:

640

延宕三年多,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这场精心编排的“大戏”即将落幕。联想到自2010年美国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大肆炒作南海问题,继而宣布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原本平静的南海这几年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航行自由、军事化、仲裁案等关键词“走马灯式”地占据舆论焦点。喧嚣之余,理性的人们开始拨开纷扰,以平和的心态看看南海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南海航行自由真的出问题了吗?新加坡的朋友对此格外关注。在回答这一问题前,首先需要厘清关于航行自由的两个“话语体系”。

一个是国际法认可的“航行自由”。路透社此前采访一些国际和地区航运公司、船东协会负责人,得出的结论是南海商业航行并未受到影响,我也从未听到新加坡航运界的朋友对此有任何抱怨。事实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南海航行自由从未出现问题。南海依然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繁忙的商业航道之一,全球海运货物总量的40%经过南海,中国贸易和能源的70%至80%也要依靠南海航线。如果南海航行自由真出了问题,中国必将第一个站出来维护。

另一个是美国实施的“航行自由计划”。前不久,美国军舰一年内第三次驶入中国南沙岛礁邻近海域,声称借此挑战中国“过分的海洋权益声索”。有意思的是,美国并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乐于解释他国的海洋权益声索是否“过分”;并未得到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任何授权或认可,却忙于在他国领海甚至内水游弋,维护所谓“航行与飞越自由”。事实上,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始于其1979年为反对即将出台的《公约》有关规定,而开始采取的单边行动。

说到底,美国话语体系下的“航行自由”,是“美国例外论”的海洋翻版。其习惯游离于国际法外,既当法官又当警察,有关行动并非只针对中国,目标也远不止南海,而直指美在全球水域的进出自由和海上霸权。这种“自由”背离《公约》和习惯国际法有关限制,背离多数国家对航行自由的主张,对地区国家是福还是祸,历史自有公断。

其次,南海真的“军事化”了吗?几十年来,个别地区国家长期在其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沙岛礁上整军备武,架设军事雷达,部署火炮、导弹等进攻性武器。2011年以来,美国更宣称要将其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并不断在南海周边强化军事同盟,加大军力投放,开展军事演习,对华抵近侦察增至目前每年约1200余架次,平均每天近三次。这一频率甚至超过冷战时期美国对前苏联的抵近侦察强度。

因此,如果要说南海“军事化”,那么实际早已“军事化”。如果要说南海的“现状”,那么凡此种种就是南海最真实的现状。

然而,偏偏有人“选择性失明”, 指责中国打破南海“现状”,硬把南海“军事化”同中国南沙岛礁建设联系在一起。“军事化”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不是第一个进行岛礁建设的国家,相反中方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把有关岛礁进一步“民事化”,增强在南海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中国南沙华阳礁、赤瓜礁上的灯塔已经并将继续为众多往来商船照亮航路。

也有人质疑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但这显然不能成为评判对错的标准。建设规模多大、速度多快、水平多高,取决于中方在南海可能承担的海上搜救、航行安全等国家责任和义务,也取决于中方在南海可能面临的军事压力与挑衅强度。中国在南沙驻守岛礁上部署必要的防卫设施,是在行使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自保权,是对个别国家长期在南海所作所为的“反应”,目的在于增强管控局势和避免进一步损失的能力。

好比一块弹簧,受到多大挤压,就会出现多大反弹。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近现代所遭遇的伤痛刻骨铭心。无论域内外势力如何施压,今天的中国决不会迫于压力而低头,决不会畏于强权而退缩。

第三,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仲裁案这场戏看似热热闹闹,实则表演做作。随着剧情的演进,越来越多的人已看清其幕后的实质,并开始思考这个案子对南海、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菲方刻意规避中菲南海争议的实质是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争议和南海海洋划界争议,公然违反中菲关于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的双边协议,精心包装出所谓《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滥用《公约》强制仲裁程序。而仲裁庭无视《公约》关于适用强制仲裁的一揽子规定,无视中方依据《公约》第298条作出的排除性声明,肆意扩权滥权。这一幕幕都似经过预先排演,按照设定的剧情在发展。

这个案子提醒我们,如何全面、准确并秉持善意地理解和适用《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程序,值得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反思。无论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如何,这个案子都给《公约》全体缔约国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它告诉我们,今后不管什么案子,不管是否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只要稍经包装,都可以提交强制仲裁,让30多个缔约国根据《公约》作出的排除性声明成为一张废纸,也为《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信誉划上了一个醒目的问号。

这个案子告诫我们,一些人正刻意贬损《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作用和效力,企图借裁决结果在南海炮制新的“法律事实”和“谈判基础”。显然,这些人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也低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致力于全面落实《宣言》、维护南海及地区和平稳定的诚意。无论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如何,中国都将继续坚持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这一立场没有也不会改变。

这个案子更昭示我们,公道自在人心。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中方在仲裁案上的立场明确表示支持,这其中既有东盟国家,也有域外国家,还有阿盟这样的区域组织。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有很多国际法专家,从专业角度发表严肃、公正的评论,表达对中方法理主张的认同,指出仲裁庭的裁决结果不具有国际法效力。

更多的人关心仲裁案这场戏落幕后,南海形势究竟会往何处去?人们注意到,菲律宾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仲裁案并不能解决中菲南海争议。菲律宾候任总统杜特尔特也已释放积极信号,表示愿就南海问题同中国直接对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仲裁案这出政治闹剧的烟幕终将散去,中国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南海声索国迟早要回到直接谈判的桌前,通过平等协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才是解决南海争议的沧桑正道。

上一篇新闻

看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赞!

下一篇新闻

亚航开通广州-新山航线,最低只要人民币188!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