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郑永年:全世界都在关心中国印度两国关系及其未来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无论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问印度还是印度总理莫迪最近访问中国,都得到了中国和印度两国国民和整个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印两国都为文明国家,两国的崛起已经对整个世界权力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可以预计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不过,人们对两国关系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非常初步的阶段。印度对中国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

640

中印的地缘政治

中国的东边,日本连同美日同盟已经对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构成了有效制约;南海本身就很复杂,但美国和日本的影响力在南海区域也不能忽视。印度在中国的西南边,在地缘政治的构架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和印度的关系越来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中国在西边没有直接的出海口,离中国最近的就是印度洋了。中国通往印度洋必须通过邻国巴基斯坦或者缅甸。不过,中国在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几乎不可超越的困难。顾名思义,印度洋对印度至为重要,是印度地缘政治的核心。印度会通过任何可能的办法来阻止中国通向印度洋。如果中国要通过巴基斯坦进入印度洋,那么就会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复杂化。实际上,印巴关系已经是高度复杂化了的。中国如果通过缅甸通往印度洋,同样会遇到缅甸的问题。中国印度关系及其未来作为主权国家,缅甸也在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尽管缅甸和中国一直具有深厚的关系,但是随着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随着区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的进入,这个国家已经开始游走于印度、美国和中国之间。如同其他所有同盟国家一样,缅甸不会完全依赖于一个国家,其国际空间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取决于缅甸和诸大国的关系。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衡量,印度是中国的最大邻居。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正在急速现代化,经济发展快速。无论是内部追求现代化还是外部追求国际地位,印度和中国都有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和中国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也一直处于高涨状态。如果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的,那么印度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印冲突在印度人脑际中流下了永恒的痛苦记忆。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既存在于民间,也存在于政府官员当中。近年来,中印两国围绕着领土主权纠纷一直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解决了和俄国、越南等国家的陆地主权纠纷,但和印度的主权纠纷的解决不仅没有进展,而且经常出现程度不等的危机局面。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因素阻碍着中国解决和印度的领土纠纷,这些因素包括:中印两国各自的民族主义高涨;两国社会媒体的发展使得任何具有避免性的外交变得不可能;印度的民主制度很难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等等。

也同样重要的是,印度涉及到中国的西藏问题。西藏流亡政府设在印度表明印度政府和社会可以对流亡政府产生直接的影响。印度可以促使西藏流亡政府成为中国的麻烦,也可以促使流亡政府不成为中国的麻烦或者少找麻烦。也就是说,西藏流亡政府是印度和中国交往过程的一个有效工具。印度作哪一种选择则取决于中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

多边关系对中印的影响

除了中印双边关系,印度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为了制约或者平衡中国,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其他大国也一直试图和印度结盟。(中国也不能忘记,在冷战期间,印度和前苏联的关系也是针对中国的)尽管印度在经济上仍然较中国落后,但印度自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人口最多)。也就是说,印度和美国、日本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享有共同的民主价值。和西方国家一样,民主自由是印度在国际社会的软力量。因为意识形态因素,美国经常发现和印度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例如核武器问题)对印度网开一面,用各种方式容忍甚至鼓励印度。这些年来,面临中国的崛起,美国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把印度纳入美国的国际网络内,和美国合作来应付中国。日本也仿效美国,要和印度建立“价值同盟”来应付中国的崛起。实际上,美、日、印正在努力发展出战略和军事协调机制。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因素是中国和印度在中东、非洲区域的互动。和中国一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印度对海外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非洲和中东对印度的重要性甚至甚于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在非洲和中东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而对印度来说,除了经济利益,还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在非洲,印度的影响尤其在经济方面发展得也很快。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部门,而印度的则来自于私营企业。中印两国在非洲有竞争也有合作。尽管在非洲两国的协调非常重要,但如何协调则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很显然,中印必须避免如从前欧洲老殖民地主义者那样的大国竞争。

在中东,中印两国互动的情况更为复杂。中东传统上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近年来,中东正在 政治“变天”。政治“变天”有 内外原因。从内部说,最主要的 是中东各国内部政治的变化,主 要是传统的政治体制不能适合现 实的需要。从外部看,最主要是 美国的中东政策的变化。美国针 对一些中东国家发动的反恐战争 不仅仅是反恐,也在改变那里的 政治体制。从理想上说,美国想 在那里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体 制。但结果并不好,不仅所希望 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很多国 家在旧体制解体之后经历着内 战,变成了失败国家,或者面临 失败国家的边缘。再者,美国因 为页岩气的开采,正在成为能源 大国,这意味着美国必将减少对 中东能源的依赖。美国过去在中 东的各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军事 投入)和其在这个地区的巨大能 源利益有关。一旦美国减少对中 东的能源依赖,那么美国也必将 减少在那里的军事存在。这表 明,在不久的将来,中东会出现 美国撤出之后所出现的安全真空。这个真空的竞争者主要有三个大国,即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在中东只有安全利益,而少有能源经济利益,因为俄罗斯本身也是一个能源大国。中国和印度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能源、安全和反恐等等。中国和印度如果在中东合作得好,那么便有利于各方;反之如果不能合作甚至发生冲突,那么就会互相损害对方的利益。

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仅次于中美关系

面临这样一个印度,中国应当和印度确立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正是因为上述这些要素,从亚洲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看,对中国来说,中印关系是仅次于中美关系的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这表明,中国要把印度提高到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水平。在最大程度上,如果和印度关系搞好了,中国陆地地缘政治甚至海洋地缘政治都会得到稳定。在最低程度上,中国必须千方百计不把印度推向美国和日本。但如果和印度搞不好关系,印度本身或者印度联合其他国家,可以为中国制造无穷的麻烦。印度近年来和美国、日本靠近,尽管有美国和日本的因素,但也有中国因素的影响。作为邻国,印度本来就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戒心。边界问题既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更引发和强化印度的对华民族主义。尽管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互动的产物,责任并非完全在中国一边。

要处理好和印度的关系,首先必须把印度提高到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高度。尽管现在印度并非那么强大,也说不上大国,但随着其现代化的进展,印度具有很大的潜力成为大国。对这一点,中国方面的认识并不很清楚。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年里,中国关注的对象是美国,领导层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美国。如果说对美国问题,领导层自己抓,那么印度问题并不在领导高层的议程里面。在政策操作层面,中国对印政策的主体是低层官僚(包括军方)。很多对印政策都停留在战术领域,和印度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反应性的特点,也就是以牙还牙式的。这个特点非常清楚地表现在近年来最具有争议的边界问题上。在边界问题的互动上,很难看到中国的战略意图。当然,印度也没有。这种没有战略意图的日常互动稍不当心,便会酿成国家间的大问题,如果不是公开的冲突的话。

中国也必须加深对印度的认识。对印度的认识是对印度政策的基点。确切地说,中国对印度的认识仍然非常肤浅。传统上,中国对印度的理解仅仅在文学艺术文化方面,对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外交战略等方面的了解甚少。因为高层领导把眼光放在美国,中国的学术圈也把眼睛盯着美国,没有多少人对印度感兴趣。在学术和政策圈内,研究美国有很大的利益,而研究印度利益甚少。中国现在对印度发表意见最多的就是那些没有多少学术和经验知识背景的媒体工作者,还有那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印度的情况也差不多,政策圈和学术圈不了解中国,发声的也是一些媒体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因为两国都是如此,经常触发两国间毫无理性的“言语”对峙,往往表现为激进的民族主义声音。

随着印度的发展和中印两国之间各种问题的浮现,中国对印度的认识必然要开始。这里不能讨论中国如何认识印度,但有一点中国必须把握,那就是,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国家,倾向于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正如中国本身,印度很难成为另外一个大国(美国或者日本)的附属。近年来,每当美国或者其他大国(例如日本)访问印度或者和印度达成什么协议,中国方面的主流声音必然是“阴谋”,认为印度和这些国家做什么都是针对中国的。这种简单的思维一旦成为外交思维,那么中国很难有正确的对印外交政策,也很难确立有效的中印关系。和印度的关系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最终才能提升到战略层面。

在实际政策层面,中印之间的领土纠纷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这方面,中国必须努力,因为毕竟已经解决了和俄罗斯、越南的陆地边界问题。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更为复杂,但也不是不能得到解决。不过,在最低层面,中国必须努力把领土纠纷管理和控制在不公开化的程度。如同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一样,在和印度打交道的过程中,主要是把两国的共同利益做大做强。共同利益做大做强了,冲突面就容易得到管理和控制。反之,如果没有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利益很小,那么冲突面就容易爆发出来。

共同利益既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方面。在经济方面,中印关系发展势头很强。尽管存在各种原因,但经济交往是双赢游戏,印度很难拒绝。不过,也应当看到,在经济领域,印度对中国也是具有深刻的“恐惧感”的。印度的一些强硬派过多地担心中国的经济崛起对印度国家安全的影响,经常会动用“国家安全”的名义来审查中国在印度的经济活动,无论是中国国有部门的还是民营部门的。在国际经济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成员,同时印度也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相信,随着印度经济的继续崛起,尽管中印之间必然会产生经济竞争,但两国的合作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中国需要开发印度文化资源

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中印之间的文化合作。这里指的不仅仅是传统宗教(佛教)方面的合作。中国需要大力开发印度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拓展合作空间。至少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中国可以从印度学到各种宗教和谐共存的经验。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尽管各种教派之间的冲突也存在,但总体上说各种宗教是和谐共存的。中国今天面临穆斯林激进主义的危险,并且在西藏也面临宗教极端行为。在印度内部,穆斯林已经变得相当温和,并且和其他宗教共存。印度的穆斯林极端主义主要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巴基斯坦的影响)。

第二,巴基斯坦方面在很多年里没有有效办法控制穆斯林激进主义,在一些时候甚至持纵容态度,这不仅对印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现在巴基斯坦本身也深受穆斯林激进主义之害。中国可以通过和巴基斯坦的战略友好关系,鼓励巴基斯坦政府采取有效的举措管控和压缩(甚至取消)宗教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印巴关系的改善,也会增进中印、中巴之间的关系。应当认识到,巴基斯坦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迟早也会威胁到中国。

第三,中国和印度可以合作,大力鼓励温和穆斯林文化的崛起。穆斯林激进主义是世界一大趋势,已经危害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包括穆斯林国家本身。中东是世界穆斯林国家最多的地区,但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人口并不在中东,而是在包括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在内的非中东国家。在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大部分穆斯林已经非常温和。今天的穆斯林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是在少数几个中东国家形成的。一些国家的政府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持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并把激进化有效传播到中东之外的地区,包括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说,中东地区少数穆斯林极端主义者已经“绑架”了非中东地区的多数温和穆斯林。没有任何力量,包括西方以军事为核心的“硬力量”和民主自由为核心的“软力量”,可以阻止激进穆斯林主义对这个世界构成的威胁。要应付穆斯林极端主义只能用温和穆斯林的力量。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温和穆斯林在这方面可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温和穆斯林能够结成一个联盟,那么就会产生非常强有力的影响。这比现在西方主导的以军事打击为核心的方法有效得多。如果这方面成功了,不仅对中国本身的国家安全有巨大的利益,对区域甚至国际安全有巨大的利益,而且也可以成为中国(和印度)本身的巨大的“软力量”。中国和印度都是基于古老文明之上的国家。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合作有能力为世界秩序提供一个不同于西方的选择。

(作者为新加坡隆道研究院发起人)

政策分析类刊物《隆道观察》由注册于新加坡的隆道研究院出版,关注中国和平崛起和亚太地区发展带来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化,追踪世界热点、难点问题,从东方视角提出政策建议和战略构想,帮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社会。《隆道观察》定价每期$10新币,如需订阅可写email至[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姓名,电话和邮寄地址,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络。

640

上一篇新闻

论新加坡女议员们的共同点:都特别能生娃

下一篇新闻

10万”小黄人”淹没吉隆坡,大马史上最大集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