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演齐聚狮城,畅谈电影导演在中国的鸡毛蒜皮
过去一周,第三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温润地展开了一系列活动。除了几十部院线没有正式上映的好片看不停,张秉坚、忻钰坤、何蔚庭三位不同背景的导演也齐聚狮城,畅谈电影导演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殡棺》导演忻钰坤:曾被广电总局请“喝茶”
《殡棺》导演忻钰坤(左)正在与观众做映后交流。
谈及电影导演在中国,首先介入的关键词是“审批”。每个导演和创作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审查制度”。与文学创作不同,电影的审批更加严格,目前依旧有很多主题是无法通过的。《殡棺》导演忻钰坤是个80后,但说起审查也有些经验之谈。
他介绍说,在中国不得不更深层次地领会电影名字的种种内涵,由于影片名字而影响获批的电影确实存在,比如《殡棺》。“中国已经实行火葬很多年,‘棺’”越来越少被提及,也有些敏感和忌讳。这个名字的确敏感、不讨喜,我们被请去喝茶,态度很诚恳,能改的马上改。”
《东北偏北》的导演张秉坚,本该跟张艺谋、陈凯歌同属第五代导演,却阴错阳差地成了新生代导演。有过体制内工作经历的他,面对审查格外从容。张导认为审批听多了,电影创作人都学会自我过滤,影片送审前甚至编剧动笔前就已经开始了“自我阉割”。“还是需要去尝试:底线在哪里?突破在哪里?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智慧,也必须学会生存。”
曾在台湾发展的导演何蔚庭感慨:“在台湾拍电影很自由,你在作品里可以把整个台北炸掉,也可以骂总统可台湾的导演不争气啊,没有一个电影把这些拍出来,整天在拍小清新,想着与大陆合作。”
《东北偏北》导演张秉坚:做一个能听到自己声音的孤独导演
《东北偏北》导演张秉坚在回答观众提问。
张秉坚导演的《东北偏北》有很多唯美画面,电影音乐也非常美,有80年代文艺片的烙印。“时代已不同,八十年代是文艺片的好时代。那时候没有压力,我时常怀念曾经等云的时光,那时候的导演可以静下来,等那片云走掉或等那片云过来。”
提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美国往事》、《教父》等大片开放3小时票即被抢光,张秉坚感到些许忧虑和感伤。“中国电影人与世界电影导演不在同一个平台上,没有享受公平待遇。这些片子里涉及的黑帮、枪战、妓女,在中国是无法通过审查的。《教父》里面没有一个完全的好人,《阿凡达》其实就在讲强拆的故事,在中国没法拍,甚至没人敢拍。但电影市场打开后,国外的多种题材电影涌进中国,同等条件下争夺观众,中国导演俨然没有优势。”
好在张秉坚一直把自己看作画家、视觉艺术家,拍独立电影总有那么点儿贪玩的念头在里面,或者他本身把电影看得很重很神圣,始终不想迎合市场而是要拍真正想拍的有自己风格的电影。“我还是坚持:一个导演必须听到自己的声音,保持孤独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温水蛤蟆》导演何蔚庭:小人物故事照登“高大上”舞台
《温水蛤蟆》导演何蔚庭钟爱小人物故事
何蔚庭是马来西亚华裔导演,在美国留学,然后到台湾发展,以《台北星期天》入围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这次他带来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的作品《温水蛤蟆》是一部投资20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视电影。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官方名字为《水煮金蟾》,何蔚庭介绍说:“名字还真不是审查给改的,是来自赞助方的压力,他们觉得《水煮金蟾》更高大上。”
《温水蛤蟆》是一部中国乡村喜剧电影,讲述了蛤蟆村田胜家里挖出一口温泉,平时默默无闻的田胜成了全村各色人眼中的香饽饽,村民、官员、亲友、老板纷纷前来探望,寄望从中获利,上演连场黑色幽默的乡村喜剧桥段。由国际型的新晋导演来指导这样一部农村片,很多人肯定觉得不适合,可导演的创作却赢得各界认可。
何蔚庭说,自己喜欢拍小人物的故事,特别是不被看好的小人物,就像龟兔赛跑的乌龟。它一个劲儿地默默往前走,终究用自己的方式走到目的地。“影片结尾故事的主人公又做回了农民,做回最自在的自己。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啊,他应该成为大款啊,他肯定成为暴发户啊,这就是我处理的不同,并没有顺应大多数人的期待。”
在中国拍电影对何蔚庭导演来说唯一感到特别的体验是:“每天都要喝白酒,各个市长、秘书长前来探班,这在其他地方拍电影应该很少遇到。”
“野生导演”的独立电影 受各大电影节青睐
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开幕现场
这三位导演拍摄的低成本电影纷纷获得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和观众的喝彩,也引起很多专业影评人的热评。三部电影投资都在二、三百万人民币左右,却引起不小的反响。
《东北偏北》获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并成为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开幕影片。
《殡棺》受邀参加2014-07-21(FIRST青年电影展), 获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导演;受邀参加2014-08-24(威尼斯电影节)和第三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和最佳原著剧本(提名) 。
《温水蛤蟆》相继入围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第18届北京放映、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014年中美国际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欧洲万像电影节、北京青年影展等。
文艺小分队参与电影节活动
网友获主办方赠票观看纪录片《河上变村》。
网友组团观影
幸运网友成功索要签名,并与导演合影。
《承先啓后:李行的电影人生》座谈会
Date 日期: 25 April 2014 (Saturday)
Time 时间: 3.30pm – 5.30pmVenue 地点: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Gallery TheatreSpeakers 主讲人: Lee Hsing, Zhang Jianyong, Liu Hsien-cheng, Wan Jen
Moderator 主持人: Foo Tee Tuan
李行导演的大半生都与电影紧紧结合在一起,作品横跨60、70、到80年代。三十年以来与台湾电影一起成长,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掀起台湾片热潮。作品《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连续获得1978、1979、1980年的金马最佳剧情片奖,创下台湾电影史上至今无人能破的三连霸纪录。他的作品始终坚持弘揚传统价值观,也因此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华人。也因为如此,大家都尊称他为台湾电影教父。
李行导演的作品有哪些风格与特色?那些传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作品与为人处事?他又影响了那些人、事、物?4月25日且到国家博物馆黑箱剧场一睹李导演的风采,听他的现身说法,再听中国电影资料馆前副馆长张建勇,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媒体艺术研究所刘现成副教授和台湾新电影的万仁导演在《承先啓后:李行的电影人生》座谈会中话说从头,谈李行的电影与人生,再论这位辉煌一甲子的电影人如何承先又啓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