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从英国到李光耀执政之间,谁管新加坡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新加坡眼按:你如果以为新加坡独立后就归李光耀管了?那你一定不知道还有大卫马绍尔和林有福。就跟名著一样,是“人人都知道应该读但都不想读的书”,坚持一下读点历史,对于提升逼格有好处:)。本文作者身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副总裁,还笔耕不辍,撰写科普文章。感谢作者授权分享此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虽然仍在欧洲保有极高的国家地位及形象,但其经济实力已在二战中消耗殆尽,眼睁睁看着美国一跃成为东西方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在美国主宰的新的国际气候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主义逐渐高涨,英国显然不能再用过去武力殖民的方式来保持它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于是,英国决定退而求其次,既然没有实力在殖民地继续保持其大英帝国的统治地位,那就不要为此利益付出更多的代价,引起当地人民的憎恨,使英国再次陷入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泥潭。

英国开始承认甚至鼓励(一定程度上的)殖民地兴起的地方民族主义,并与新的当权者结盟。英国宣布承认这些国家的独立,但其国家仍属英联邦国家,英国仍要在这些独立的国家内保持其利益及影响力。于是在东南亚,英国希望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政治团体,其范围包括马来亚联合邦[1]新加坡和婆罗洲领地(沙捞越,北婆罗洲和文莱)在内的一个英联邦国家——马来西亚联邦。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英国的“授意”下,东南亚的各个国家,从自身角度出发,开始考虑进行某种形式的合并。例如,大约自1956年以来,巫统界一直在讨论将马来亚与婆罗洲各国进行联合的设想,这一意图已在各岛广为谈论。此时,新加坡的政治领袖也一直提倡新加坡与马来亚进行有限度的合并。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首席部长大卫·马绍尔和他的继任者林有福,在他们的任期内都曾争取实现新加坡与马来亚的政治合并,但都告失败。

640

大卫·马绍尔(1908-1995)

马绍尔是著名律师,在1955年因领导劳工阵线联盟而声名雀起。在长达14个月的罢工和暴乱中,他当时担任首席部长。他在与英国政府关于新加坡自治的谈判失败后辞职。他于1975年建立工人党,试图重返政坛,但后来失去了对该党控制权,并于1963年退出政坛。

到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局势的发展促使“马来西亚”联邦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选择。首先,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终于“染红”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大影响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政策,特别是各殖民地以及白人领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安全和防务。其次,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周边的一些国家,如缅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亚,都处在反殖民斗争与国内动荡的风口浪尖,这都增加了英属殖民地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非殖民化与地区安全保障的冲突下,一个位于东西方交汇处的,独立但在英国‘遥控’下的,反共产党的,亲西方的堡垒——马来西亚联邦,呼之欲出。

补充阅读——中学联运动

1954年5月13日,华文中学学生组织和平集会以抗议殖民政府出台的国民服役法令,他们认为,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没有服役的义务来维护当地殖民者的利益。集会召来的防暴警察以武力将学生驱散,造成了五一三流血事件,由此触动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华校学生反殖民爱国运动浪潮。

在经历了五一三事件后,学生们意识到学生运动必须有一个中心组织,以协调来自各所中学学生团体的共同行动。于是,新加坡华文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中学联,由此诞生。中学联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加坡华校学生反殖民爱国运动的中坚组织,李光耀律师是中学联的法律顾问。

1955年1月14日,中学联向新加坡殖民政府申请准册,被政府拒绝。学生筹委会的重新申请也再次被驳回。1955年4月学生为劳工阵线拉票,以换取马绍尔对中学联的支持。劳工阵线执政后,中学联就获得了批准注册。据记录,中学联的会员有1万人,会费为每人每月三角钱,所以中学联有稳健的财政。中学联在校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虽然这有违社团注册的条件。

4月和5月间,学生们积极支持福利巴士工友的运动。劳工阵线政府逮捕数名参与工潮的学生,另外70多名学生列入黑名单。政府威胁华侨中学,中正中学,和南洋女中,如不开除黑名单上的学生,将关闭这几所学校。学生对政府的命令给于即刻的回应,2000名学生占据中正中学静坐抗议,誓言直到政府收回成命为止。工会给于支持,声称工会将以大罢工来对抗政府关闭三所学校。随着,林清祥[2]领导的学生家长协会,在中正中学成立,以声援学生运动。马绍尔在进退两难之下设立了一个教育委员会来处理华校的问题。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但也建议取消关闭学校的命令。中学联最终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静坐事件。

1955年9月,新加坡职工联合总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学联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1956年6月,马绍尔在伦敦就独立问题进行的谈判失败后,按选举前许下的政治承诺,辞去了首席部长职位。林有福立即接替出掌第二任首席部长职务。林有福从马绍尔短暂的首席部长生涯中,体会到新加坡的政治现实是,一定要争取英国总督的全力支持。因此,林有福尽忠职守,完全按英国人的政治意愿执行首席部长的职务,马绍尔拒绝执行的颠覆份子大逮捕行动,在林有福的任内如火如荼的展开。从此,政府与反殖民运动的对抗斗争进一步白日化。

640(2)

(林有福)

林有福的这场清算行动是在1956年9月18日开始的,不少于300人因涉嫌参与运动被逮捕或者拘留,有近12间组织被封禁,又有7名左翼人士被逮捕,其中6人遭驱逐出境。被拘捕的人士中有学校教师和中学联的理事,中学联为此公开谴责政府行动。9月24日,林有福立即反击,以一个彻头彻尾的共产党组织为指责,吊销了中学联的注册。在一连串的回应中,工会组识了人权会议由蒂凡那[3]出任主席,中学联则组织一个委员会为中学联被吊销一事提出上诉,李光耀安排毕列律师重返新加坡处理上诉案。10月1日学生发动捐款筹集上诉费用。同一天,15000青年不顾政府禁令,热烈庆祝中国国庆,并在6所中学进行1天的静坐抗议。林有福政府继续开展逮捕行动,4名中学联理事遭拘留,教育部发出指令,开除2名教师和两所中学的142名学生。10月11日,6000名学生分别在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集合,封锁校园。2000名女学生停课支持。工人组织在物质上对学生提供协助。南洋大学也派出200名学生到现场鼓励学生。

林有福下令关闭这两所中学,并安排学生转校。

10月22日,学生也开始在其他华校举行抗议。工会领袖呼吁学生工友大团结。

林有福又在48小时内关闭三所文化团体,逮捕8名有关理事。同时,政府下令学生在10月25日晚上8点之前清场撤走。如不听命将以武力清场。

学生于是以桌椅围绕校门阻止警察逼近清场。10月25日晚,林清祥领导人民行动党在学校附近举行集会。同时,巴士运载着集会群众抵达华中校门支援学生。

警察向人群发射催泪弹令局势急转直下,动乱一发不可收拾。午夜时分,警方宣布戒严。天亮时分,警察以危害公共治安为理由,冲入两所中学放射催泪弹并施行清场。

之后,逃窜的学生进入市区,汇集在福建会馆内。市内充满敌意的私会党会员[4]围绕大楼与警方对峙,市内治安情况进一步恶化。

警方立即启动一个以准备好的名为复都(Photo) 的保安方案,动员流动镇暴车,40辆无线通讯警车,英军直升机和英军森林战斗部队。在15分钟内,武装军警已经在各个主要交通口设立29个路障。直升机在市中心上空盘旋监视地面活动。

26日中午时分,5个营的森林战斗部队离开马来亚营地进入新加坡本岛……

这次流血事件最终造成13人死,127人受伤,70辆车焚毁,2所学校遭焚,2间警局遭攻击。超过1,000人被捕,其中256人是私会党会员,234人涉嫌共产党活动。当日,约600名左翼人士分别在岛上6个不同地点策划应对之计,但在10月27日凌晨,警察突击扫荡了这些据点。在两轮的扫荡行动中,新加坡职工联合总工会领袖全数被捕。

到了30日,城市局势慢慢恢复正常。11月,又有多人被捕,多所工会被封禁。人力与组识的损失严重的打击了共产党在新加坡的势力,从1954开始建立的组织基础至此全部毁灭。政府认为共产党己经失去了在新加坡的活动平台。

中学联是在五一三事件的过程中,因为大环境的需要而筹备设立的。从反殖民运动的角度来看,中学联结合马来亚大学的社会主义俱乐部,汇合为一股学生政治力量,来反对殖民政府,争取新加坡的国家独立。学生政治力量和工会政治力量从相互扶持,进而逐渐汇集为共同政治运动。学生之所以能积极并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反抗斗争及工运活动中,是因为在当时教育缺失文盲为主的年代,受过良好教育并富于爱国激情的学生,最能够有效的协助工运组织开展有关的政治活动。

中学联在1955年10月获得反英国人的马绍尔批准成立,于1966年9月24日由亲英国人的林有福关闭。中学联虽然只有1年左右的生命,但是中学联作为那个时代华校学生运动的中坚组织,已经奠定了其历史地位。因为历史将会重新认知,华校学生运动是爱国的独立的政治运动。

补充阅读——人民行动党

伦德尔制宪[5]为新加坡即将在1955年4月召开的立法议会选举提供了一个宪法基础,这刺激了新加坡本土政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多个新政党相继成立。在此背景下,人民行动党也于1954年11月21日宣布成立。

人民行动党是由两股不同的政治势力组成的政治联盟式政党。人民行动党在创党时,是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意识型态为导向。人民行动党在当时的政治群体中,标榜激进的社会改革意识,积极参与反殖民运动,在政党政治中属左翼政党。

人民行动党的党名,代表了党内由林清祥与李光耀领导的两个派系。“人民”代表的是于本地受传统华文教育的20多岁林清祥所领导的工人阶级势力,“人民”一词有鲜明的草根意识,是群众参与政治的表白。“行动”代表的是留学于英国的30多岁的李光耀领导的受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势力,“行动”一名源自当时由吳庆瑞与贝恩领导的本地高级公务员组成的一个共同利益组织:联合行动委员会。

人民与行动两个派系,是在分别考量了与其他政治派系联盟的可能性之后,才作出选择彼此合作的决定。在殖民地政治社会里,华人工人运动政治向来是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处于受打击的不利地位。因此,林清祥派系选择与英文源流的政治势力合作,是要借助中产阶级政治的形象来冲淡其工人政治的色彩。

在另一方面,李光耀则了解到只有拉拢林清祥才能争取到华人的选票,因为只接受过英语教育的李光耀没有办法和华人社会沟通,不可能争取华人选民的支持,而他在新加坡不得不面对的政治现实是,华人选票是最大的票源。李光耀坦言:我们要依赖华文教育者去竞选,同时,也可以凸显其激进改革的形象,以便和那些同样接受英文教育的亲英的保守政治划清界限,争取那些有反英与反殖民心态的选票。人民派系的工会组织可以提供一个现成的政治架构与运作机制,立即落实行动派的政治活动,並取得华人工会与华校学生运动的庞大支持力量。

在这一层基础上,合作双方同意由英语教育者出面担任党的领导,以减低华人政治的特性。李光耀就是靠了林清祥这一股华人政治势力,从此开辟了他的政治世界。

当然,这个由两股不同社会背景与不同阶级组成的联盟式政党,有着极其明显的内部分歧。从一开始,党的领导层和党的基层组织,就在政治意识型态上有着不可妥协的差异性,彼此的从政目的也各不相同。留英归来的中产阶级,有着浓厚的参与政治的兴趣及个人政治野心,以成为新加坡未来政治当权者为目标,具有鲜明的西方个人主义色彩。而工人运动则是争取全体工人的社会利益,华校学生运动则是要为全体母语教育(华语,巫语,印度语)争取和英校平等的教学津贴,以及为全体母语教育毕业生争取到和英校毕业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工人与学生运动,都是带着浓厚利他精神的社会运动,是具无偿牺牲奉献社会的群体性意愿,并非寻求个人利益。

二者有不同的政治动机,却在行为上有共通性,因而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平台上,联合进行反殖民运动。

对李光耀派系而言,加入反殖民运动阵营只不过是其通往最终政治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他们看来,反殖民与反英国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政治活动,因而,李光耀与英国保持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也给他保有了很大的政治活动空间,最终得到了英国人的全力支持,保住了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控制权,并在最后的斗争中胜出。

而林清祥派系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在他们看来,反殖民运动就是反对英国殖民政府的运动,並不是可以模棱两可的投机行为。因此,对林清详派系而言,反殖民运动不是一种政治手段而是政治运动的最终目的。

在人民行动党以及新加坡的政治历史上,李光耀和林清祥的两个派系,都成功的完成了他们的政治目的:李光耀和他的同僚都通过人民行动党获得了足够的选票,而成为新加坡的政治领导人。同样的,林清祥与他的同僚也通过辅助人民行动党独立执政成功的结束了英国在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 马来亚联合邦成立于1948年1月31日,由9个马来州与槟城、马六甲两个海峡殖民地所组成。此前,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英国殖民政府尝试把这11州合并为“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一个在英国国王统领下的英国皇家殖民地。此举遭到了马来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最后,“马来亚联邦”终于在1948年解散,重新组成马来亚联合邦,并恢复了马来统治者的原有的象征地位。在联邦里,马来州属依然是英国的保护国,而槟城与马六甲依旧是英国的殖民地。与此前的马来亚联邦一样,联邦并不包括新加坡在内。此前,新加坡曾被考虑成为马来亚的一部份。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并成为英联邦的一员。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和新加坡、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今沙巴)组成了新的马来西亚联邦。后来,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

[2] 新加坡独立运动中的双雄:一个是李光耀,另一个就是林清祥。他们都是华裔,但家庭背景和社会经历完全不一样。林清祥1933年出生于新加坡福建人社区一个平民家庭,从少年时期就深受从中国大陆传来的左翼思想影响,由于参与和组织左翼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出中学。后来他加入马来亚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英同盟”,为新加坡的独立而斗争。1956年英国殖民当局和一个由13人组成的新加坡各界代表团在伦敦商谈从自治到独立的宪制安排,林清祥和李光耀双双与会,是代表团中最耀眼的明日之星。林清祥是典型的魅力型政治领袖,他的亲和力和演说才能,尤其在大政治集会和基层动员的场合,是李光耀难以企及的。正是通过他,李光耀的政治集团才能和占新加坡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华人发生联系,使得人民行动党成为一个群众性政党。但1959年新加坡大选后取得自治,李光耀成为自治后第一任总理并组成人民行动党政府时,党内左右两派的政治分歧日益尖锐,林清祥为首的左派于1961年退出政府和人民行动党,另组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成为左派反对党。1963年2月,英国殖民当局和新马两地的政府联合发起名为”冷藏行动”的大逮捕,把林清祥等100多名社会主义阵线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投入监狱。1969年林清祥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于中苏分裂而失败,他从此放弃政治活动,此后他获得释放,但条件是必须离开新加坡,前往伦敦。这实际上是变相流亡。他在伦敦一直住到1979年,新加坡政府才准许他回国,他于1996年去世。

[3] 1948年,蒂凡那参加了反英同盟(Anti British League),这个组织被认为是亲共的。1954年蒂凡那加入刚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6年,新加坡陷入动乱(学联和工运群起反对政府),林有福(时任首席部长)下令逮捕219人,包括林清祥、方水双及蒂凡那等人。1959年蒂凡那出狱后,在1964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国会大选时,蒂凡那在马来西亚孤军作战。组织成立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的并担任首任秘书长。1967年7月25日,蒂凡那令人意料之外地宣布辞卸民主行动党秘书长一职,继续担任国会议员,但已表明不会再参加来届的马来西亚国会选举。1969年,蒂凡那回到新加坡,1970年起领导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1981年在国会推举下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统,1985年因酗酒被李光耀劝辞。

[4] 这里指华人帮派的成员。

[5] 1953年英国政府派出以乔治·伦德尔为首的“制宪调查团”抵达新加坡。1954年2月发表《制宪调查报告书》,提出在新加坡成立一个有32个席位的所谓立法议会,其中7个席位由官方委任,其余25席由民众选举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所谓“民选”政府,由“民选”议员通过竞选任首席部长。

上一篇新闻

只有在南洋才能生长出这样一栋别墅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宽带网速全球最快?别逗我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