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土生华人文化馆Peranakan Museum
博物馆之旅的第二站,是向往已久的土生文化馆,土生华人,也叫峇峇(巴巴)娘惹,去年在马六甲,曾经去过一个私人府第改造的博物馆(马六甲文化之旅Historical Melaka——峇峇韵),感觉相当过瘾。新加坡土生文化馆的门票是10块新币,多次路过,没有进去看,在一个很少被收门票的地方,心里就觉得10块,贵。。。总能赶上不要钱的时候,于是,我等!
以下是沿途的一些景色
提供信息给新加坡的妈妈们,这是消防博物馆的外观,该博物馆免费开放,周一至周日,10点-5点,里面有两层楼可以参观,有男生最喜欢的消防车可以随便爬上爬下,还可以画画,拓印,和一楼的小哥哥多笑笑,他还能给幅消防拼图回家玩,总是抱怨新加坡没有地方去的妈妈们,推荐!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中华总商会围墙上的九龙壁,也挺壮观的
靠近土生文化馆的一些小店
春花
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土生文化馆是一栋三层楼的白色建筑,欧式和中式的混合风格,看起来非常纯净柔,这里原是道南学校的校舍,道南学校和土生华人源远流长,它的两位创办人,陈笃生和黄仲涵都是土生华人。
展览的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土生华人。我们是谁?谁是我们?最为博物馆的开篇,我也再来转述一次,土生华人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他们和当地人通婚,后代男性称为峇峇(巴巴),女性称为娘惹。这些峇峇人,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不过现在如果一个华人与马来人的混血后代,已经不是峇峇娘惹了,有句俗语叫“三代成峇”,土生华人,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更多土生华人背景及娘惹菜:小娘惹)
馆内展示了土生华人的陶瓷、服装、塔形盘、金吊篮、珠绣等文物,这些物品带出了土生文化的渊源、婚姻、娘惹服饰、宗教信仰、公共活动、饮食文化与节庆等。配合先进的博物馆技术,让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珠绣,娘惹不会珠绣,是绝对嫁不出去的
金吊篮,塔形盘,制作异常精美
出嫁时的首饰
聘礼
结婚证书
峇峇娘惹家庭的日常摆设
各种家具
厨房,是一家之核心
土生化人喜欢用瓷器,他们的瓷器已经从中式演变为加入马来鲜明特色的花纹,其中最喜欢的一种瓷器就是这个福建话叫kamching的有盖器皿,就是“感情”的意思。最初是因为在婚礼上,装红白汤圆,由新郎带带新娘家,新娘拿出一部分,剩下的再带回婆家,表示感情永远甜蜜。后来它的用途广泛,即用来在呈现各种美食,也用来装日常饮用的水,规格从小到大,非常多。
在峇峇娘惹的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长桌宴(Tok Panjang),Tok是福建话桌子,Panjang是马来语,长。在大家族里,逢年过节或是特殊的日子,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长桌宴,长桌宴顾名思义,就是宾主各坐在长长的桌子两边,最早的起源是婚礼,从供奉祖先的神桌直接连下来的长桌,新娘坐在最尾,意思是添丁进口。这部分的展览,配合一家人在举办长桌宴的背景声音,有宾朋高谈阔论,有音乐声,有脚步声,有觥筹交错声,我站在玻璃外,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的胜景。
长桌宴上的餐具根据大小和形状不同,各自的功能也不同,装什么菜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应该是融合了西餐中对餐具的使用方式。
长桌两侧,各有一个小桌,用来摆放甜品,客人用过正餐后,自己来取用甜点
葬礼仪式
中西融合的土生华人,一个供上帝,一个供关帝
美丽的娘惹装(Kebaya),也是土生文化的一个亮点,它经历了华人服饰与马来服饰的融合,还有对西式服装的借鉴,形成了现在这五颜六色的娘惹装。
博物馆门口的雕像叫《博物馆的参观者:传承历史》,是新加坡雕塑家陈连山的作品,2年前曾经带小象在这里拍照,这次重拍,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当初和小妹妹一样高,现在高了小妹妹很多,土生文化馆之旅,开心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