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长堤对岸锁国新加坡食物不会中断 我们有多个“国际菜篮”

马来西亚即将“锁国”至3月底的劲爆消息昨晚10点炸开后,新马两国人民立即开启了不眠夜的模式。

马国民众的直接反映就是涌入超市扫货。无独有偶,我国部分民众也被恐慌驱使,第一时间冲入住家附近的24小时超市补货。红蚂蚁呢?第一时间冲入睡房补眠。

不是红蚂蚁不怕,而是真的无须害怕,这头抢,那头货架上又会补货,这个过程我们在本地疾病暴发警戒级别从黄色升至橙色时,不是才经历过吗?2月7日距离现在才一个多月,不但记忆犹新,上回搬回家的库存也还很新。

红蚂蚁的小伙伴今天吃过午饭分别到不同的超市转了一圈,得出的结论都是:

货源充足,马国锁国导致食物链中断、新加坡人就要挨饿了?很难啊~

被恐惧吓死,可能还容易一些。别再散播谣言人吓人。

或许是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录音门”部长口中的“Sia Suay Kia”,这次大部分的国人还是比较冷静的,只买需要的,连卫生纸都没在抢(有图为证)。

20200317-Groceries.png中部地区的职总超市。(黎晓昕摄)

在巴刹卖猪肉的摊贩李来发uncle也告诉红蚂蚁,今早他的生意特别好,所有的印尼猪肉上午8点多就全部售罄,很久没那么早收摊了。

今天出来安抚民心让国人不要抢购食品的部长很多,红蚂蚁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位:

李显龙总理:我告诉慕尤丁首相我明白他走这步棋的原因,并祝愿马来西亚成功遏制疫情扩散。我很欣慰听到他保证新马之间的物流,包括食物供应,不会中断。

贸工部长陈振声:马来西亚供应链中断是我们演练了很多年的紧急现象之一。我们早已放置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突发现象,也会继续检讨我们的战略,确保新加坡人永远不会面临食物或必需品中断的现象。

新加坡向至少12个国家购买食品和必须品

马国只是锁国两星期至3月31日,不会影响新加坡的食物供应。

不知道蚁粉们有没有注意到今天政府的gov.sg whatsapp服务发出的简讯内容有提到,新加坡保障食物供应有三大渠道,它们是:

国家食品库存、国内生产、多元食物供应渠道

大米和面条:我们目前有超过三个月库存肉类和蔬菜:目前有超过两个月的新鲜、冷冻和罐头蔬菜可供正常食用鸡蛋:本地有生产渠道,已启动其他空运渠道,一旦马国供应链中断立即加以替代

有些蚁粉或许会问,新加坡底气真的那么足,有没有什么猫腻?(想太多了啦,不当编剧可惜)

红蚂蚁咬了咬新加坡食品局的网站,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表,于是将它制成中文版,就是下面这张。

(叶安琪制图)

从图表上可看出,新加坡归类为主要食品的有:

肉类:鸡、鸭、牛、羊、猪、鱼蔬菜水果鸡蛋牛奶大米糖

一名叫John Lam的网民最先在面簿上贴出上面这张图表来安抚国人。

他在贴文中写道:

新加坡除了马国,还从其他至少11个国家进口食品。马国的食品商如果无法出口货源,一定会损失惨重,所以对方一定会找到方法来维持贸易往来,以免马国当地的企业受到打击。所以免惊,食物只是暂时来不了,一旦安全措施到位、物流渠道打通后,问题就解决了。

再说了,新加坡过去两年都在经济学人智库发表的《全球食物保障榜单》上名列前茅。这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的食物供应会中断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新加坡。

当务之急就是不要囤货。因为即使有足够货源,若是四分之一国人囤足一整年的食品库存,那肯定影响其他四分之三国人所能享用的食物种类和分量。共度难关的关键在于守望相助,而不是自扫门前雪。

某些食物可以在国内新鲜生产

新加坡食品局的资料也显示,我国目前有能力在国内生产:

13%的蔬菜9%的鱼类24%的鸡蛋

2013年,《新报》也曾做过一张很好看的图表,让我们了解到本地不同食物供应的比例,目前还是具备参考价值。

新鲜鸡蛋大部分进口自马国,但新加坡也有鲜蛋替代品,如蛋液蛋粉等等。牛肉的主要来源国则是澳大利亚。(新报) 鸡肉和猪肉的主要来源国是巴西、鱼肉是印度尼西、蔬菜是马来西亚。(新报) 大米的主要来源是泰国、羊肉是澳大利亚、新鲜水果则进口自马来西亚(因为不容易存放,必须就近取材)。(新报)

其实每年的年中和年底,马来西亚总会禁止一些食品出口,鱼、虾、鸡蛋都有被禁过。2018年马国不卖鱼虾蛋给新加坡时,菲律宾不是说过:我卖你新加坡。

一遇上雨季或暴雨,某些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量也会锐减价格水涨船高,就连烟霾天也会影响水果的产量,每次影响都超过一两个星期。

这么多年,我们都挺过来的,现在也能挺过去。马国人民可能比我们还混乱还慌张,身为同一条船上的邻居,现在不为他们鼓舞,更待何时?

别忘了,唯有马国疫情好转不再锁国,新加坡人最爱的榴梿才能如期而至~

两国人民加油,挺住啊!

上一篇新闻

马国一记锁国招式,唤醒狮城忧患意识

下一篇新闻

马国锁国来亡羊补牢没问题 问题是为何不解释清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