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太迟的禁令不能收回 送餐员气冲冲天天集体上访
从11月5日起,电动踏板车(简称电板车)不能骑上人行道,原是来得太迟的合理禁令,这几天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从内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李显龙总理、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到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的接见选民活动都先后有送餐员带着满肚子气来请愿,人数从原本的30人不断增加,而且还有送餐员是带着家眷去。
2019年11月6日晚上,约30名送餐员聚集在总理位于宏茂桥3道的接见选民活动场所,申诉突如其来的电板车禁令严重影响他们的生计。(联合晚报)从原来的消闲性质到其商业用途,不少人还把它当成讨生活的“交通工具”,骑电板车的风气跟行人争道的矛盾,就跟脚踏车骑士跟行人的矛盾一样,行人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已经发生两起造成死亡的意外,不少公众对行人道上的电板车很看不顺眼。
从鼓励人们骑脚踏车到放任电板车的使用,政府显然没有及时吸取教训,脚踏车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以致意外频频过去几年已成为报章上的热门话题。
政府在减少车辆的大政策下,脚踏车发挥了接驳作用,但本地的人行道本来就不是供脚踏车骑士使用,公路也不像中国城市和台湾那样有自行车车道。
中国城市里的公路都开辟出脚踏车道,新加坡却没有这样的脚踏车专用道。(互联网)在设施方面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政府便鼓励人们多骑脚踏车,对公路和行人道安全添加不利因素。既有前“车”可鉴,竟然还让电板车翻版脚踏车的问题,有关部门难辞其咎。
政府也应该检讨其减少车辆政策,避免操之过急。电板车禁令是以行人安全为考量,也是为电板车使用者设想,这里也发生过骑电板车者被行人刻意推到的事故。
禁令解决了一个问题,却衍生出一堆民怨
禁令带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以电板车作为工作用途的送餐工作已是一种在扩展中的行业,为中下层提供另一个技术含量不高(如果把骑行电板车的技术也算是一种技能的话)的工作。
而且从事送餐工作的多为年轻人,有些送餐员带上一家大小去见部长,意思浅浅。
送餐员之怒,怒不可遏;已经是来得太迟的禁令不能收回。因此,政府有必要协助他们转业,人力部不是有工作的配对服务吗?他们目前的生活困境,当局也可以通过社区组织伸出援手。
新加坡的议员部长有每周定期接见民众的安排,“上访”渠道通畅,成群结队去见部长议员当中肯定很多也不是有关选区的选民,他们以集体行动表达了集体的心声。
在其他国家,被禁令搞到怒气冲冲的送餐员肯定已经上街示威了。
尚穆根在面簿上提到,那晚一群送餐员去见他的情景,说他在户外见他们时发现有一个人在人群后用手机录像,他认得此君是某反对党的人。其实,反对党若是借此炒作成另一起民怨事件也是有可能,但对电板车禁令拍手叫好的公众毕竟是大多数。
现在抱着怨气、委屈的送餐员也应该思考他们与雇主的劳务关系。意外发生后的权益有没有得到保障,有些送餐员的电板车还是自己分期付款买来的,工作时电板车的损伤,谁来赔偿?
送餐员的处境值得同情,他们不应该变成利益受到忽略的边缘人。
《联合早报》的报道中说,有情绪激动的送餐员甚至扬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这是一时的气话,还是最近香港暴力动乱视频或是电视看太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