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收紧外劳政策苦了谁?

我国政府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决定将服务业的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从现有的40%降低至2020年的38%,并进一步于2021年调降至35%。S准证的比率顶限也将从现有的15%逐渐调低至10%。对于高度仰赖人力的服务业而言,政府宣布的这项政策恐怕进一步将他们打入无人可用的无底深渊。

Table.png政府再对服务业开刀,收紧外劳配额。(宋佳颖制图)

政府内阁对于这项引起争议,业者叫苦连天的政策持续辩护。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在国会辩论2019年财政预算案时再度强调,这项政策旨在控制外劳人数,以免外劳人数失控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剥夺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其次,也藉此机会促进服务业的转型,使其引入自动化科技,在不过度仰赖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提高生产力。

部分议员建议政府应该尝试变通,评估各行业的现状,以此为基准实施更灵活的政策。审慎考量何时才是降低客工比率顶限的最佳期限,也根据不同行业的用工需求做出适当调整,避免造成业者的负担。

服务业有减少“人味”的余地吗?

政府连年降低服务业的客工比率顶限,希望加速服务业者转型的进度,使其引进自动化科技取代人力,并通过提升员工等方式来达到提高生产力。然而,这项措施似乎有那么一丝赶鸭子上架的仓促味道。

业者尤其中小型业者是否有足够财力引入价格不菲的自动化科技,并获得足够的资源进一步提升员工?政府是否有足够的配套措施协助业者转型是关键。目前政府以诸如职业支援计划、能力转移计划、企业发展计划等措施尝试协助业者提高生产力。但是让人担忧的是,即使引入自动化科技,服务业真的有办法在失去“人味”的状况下永续经营吗?

最新的外劳收紧政策颁布后,许多餐饮业者叫苦连天。煮炒店好年海鲜村老板白伟良早前受访时就向《联合早报》反馈,许多消费者之所以光顾餐馆是要享受餐馆的服务:

“我们和顾客的交流,所营造的氛围是我们有别于他人之处。把这个元素拿掉,就等于把特点拿掉。”

对部分餐饮业而言认为服务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元素,改成全自动的经营模式,会导致餐厅失去“人情”味。

说到自动化科技,或许蚁粉脑海马上会浮现一些科幻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但事实上自动化科技已经悄悄在部分餐饮业行之有年,红蚂蚁稍微整理了几种餐饮业自动化的方式,但是否所有业者适合如此的转变,消费者又是否买单,恐怕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1. 点餐、付账环节:通过手机应用程式点餐、付账,类似的创新科技可以有效降低排队人龙,提高出餐的准确率。麦当劳已有类似点餐、付账的机器,咖啡王(Kopi Ong)也让顾客通过手机应用程式Foodster平台点餐,在空间与人力不变的情况下,将生意量提升20%。当然这种自动化模式所需的代价绝对不菲,是否每个业者都有能力付出这些成本?对于年长一辈或不擅使用电子用品的消费者来说,对这种自动化科技的接受度有多少,也是业者必须考量的。

麦当劳集点餐及付款功能一体的机器。(互联网) 咖啡王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程式点餐。(互联网)

2. 送餐环节: 有效运用空间设计,将食物通过输送带送至顾客面前也是其中一项行之有年的自动化送餐系统。这种送餐方式尤以日本料理的回转寿司运用得最彻底。当然,万年不变的问题是,其他类型的餐饮业是否也能够有效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人力?一些有食用时效性的热食能否承受得住在餐厅里转上几圈却无人问津的伤痛?想了就觉得暴殄天物。

日式餐厅常见的食物输送带。(互联网)

针对这个问题,2015年本地一家很有创意,名为Infinium的机器人公司发明出“无人机服务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个号称可以支撑2公斤重量的无人机协助业者将餐点送到顾客面前,解决餐饮业者人力短缺的困境。蚁粉可以通过以下短片观看无人机服务生的送餐表现:

无人机服务生的好处是绝对不会喊累,当然也不会乱请假,但能不能完全取代人力送餐,红蚂蚁决定留给各位蚁粉自行判断。题外话,美国纽约曾有一家餐厅的无人机服务生擦撞到顾客造成后者脸部受伤,嗯……

当年开始采用小型无人机送餐的Timbre餐饮集团也坦承,无人机服务生虽然具备噱头,却非长远之计。因为他们最后发现无人机只能将餐点从厨房送至送餐区,送餐仍然必须以人力进行:

“我们还是需要服务业讲求的人味。”

自动化科技对餐饮业将是重大的变革,但大部分业者是否有足够资源投入自动化科技,饮食文化有没有颠覆的可能?消费者是否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失去人味的餐饮服务业?服务业独有的温度还能保留多少?这些都是外劳收紧与餐饮业自动化转型所必须面对的命题。

本地人愿意投入服务业的意愿有多高?

再者,降低外劳配额是否真的意味着本地人将有更多工作机会及领取更高的薪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地餐饮服务业有没有办法通过聘请本地员工来弥补外劳离职所留下的人力空缺?

以下是人力部发布的《2018年新加坡劳动力报告》中,各领域的本地员工(公民与永久居民)每月薪资的中位数。

Picture1.png资料来源:人力部《2018年新加坡劳动力报告》(宋佳颖制图)

根据人力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为止住宿与餐饮业本地员工的每月薪资中位数明显低于其他领域,即使跟服务业范畴的其他类别工作相比,也是最低。住宿与餐饮业的薪资中位数是2,123元,远低于整体薪资中位数的4,232元。

这个数据印证了为何本地人没有意愿投身餐饮服务业。餐饮服务人员必须长时间工作,面对的压力不亚于其他工作,然而所得收入却未必与付出的劳力成正比。落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无限回圈。

另一方面,餐饮业在新加坡一般大众心理普遍被视为薪水偏低与社会地位不高的工作。大众眼光对于餐饮业员工的轻视,自然进一步导致本地人对餐饮业乃至其他服务业裹足不前。要改变这种现况,业者势必得付出更多成本,以更高的薪资吸引本地人就业。这之间的平衡点如何抓好,有赖政府的配套政策,在成本结构上降低业者的其他的营运成本,以便业者能有余地在薪水福利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改善。

在社会风气上,对服务业员工乃至蓝领工作阶级的轻贱眼光也必须扭转。日本有一种“职人文化”,恰好与我国的这种风气相异。职人在日本泛指在特定领域拥有技术的熟练工匠,他们可以是石工、木工、雕刻师或是料理师傅等。想成为某一领域的职人通常必须先通过担任学徒累积经验并精进技术,最后成为特定领域的集大成者。职人对于自我认定的完美绝不妥协,并且对自己的作品(工艺成品、料理等皆在此列)充满自信。必须强调的是,职人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职人以自己的工作为荣,一般民众也崇敬他们。

日本职人用心对待每一个成品,深受社会敬重。(互联网)

在我国,普遍弥漫着餐饮业是一份没有前途,薪水低下的悲观主义,致使许多本地人不愿投入餐饮业。餐饮业乃至服务业文化必须进一步精进,使投身其中的员工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并时刻能有更高远的目标追寻。我国社会更必须逐渐改变无谓的歧视眼光,职业不分贵贱,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值得社会大众予以肯定。日本社会对职人文化的敬重,值得我国借鉴。

人力减少生产力增加的可能悖论

徐芳达在国会也以住宿业为例,表示该领域在2013年至2018年间,在客房量增加4%的情况下,人力反而得以缩减1%,他强调这是由于生产力增加的缘故:

“这些正面效果是因为本地企业努力创新、提升员工,以及采纳进步做法。”

这个合理化政府政策的例子看似合理,然而红蚂蚁也不得不提醒各位蚁粉警惕,人力减少生产力反而增加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个别员工的工作负荷增加所导致的。

以普遍缺乏人手的餐饮业为例,业者有可能要求员工通过加班或一人负责更多项工作的方式来应付人力短缺的问题。红蚂蚁曾经在餐饮业浸淫过一段时日,在人手不足的状况下,一人要同时负责点餐、调制饮料、送餐、结账是常态。在必须完全遵守业者标准流程(SOP)的前提下,又必须兼顾效率,人的无限潜能自然会被激发。在数据上,或许会看见个人的生产力输出有所提升,但这样的工作形态虽能呈现漂亮的数据,使人眼前一亮:

“哇,生产力提升了,好棒棒!”

但这种所谓的成功,极有可能必须拿过劳的基层员工来祭旗。

外劳政策紧缩,却又招募不到足够的人力填补,那服务业仅有的员工就得担负更多的工作量。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有可能随着新政策的实施而越演越烈。

这波政策出台,过上寒冬的恐怕不止业者,恐怕服务业领域的员工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位蚁粉下次去餐厅用餐,还请不吝于给这些在第一线辛苦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得的尊重与鼓励!

上一篇新闻

百斤玻璃门砸伤妇女造成肝爆裂、多处骨折 商场要揪出泄露视频的黑手

下一篇新闻

越南PK新加坡 谁的特金会搞得更出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