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怎么摆脱“烂华语”?政府的态度很重要

我们的华文老师应该怎么教华语,才不会教出罗杰斯眼中的新加坡人——英语烂,华语也烂?

《联合早报》言论版交流站1月31日刊登一则题为《小学华文教师态度和思路的商榷》读者来函。作者参加了南洋小学的家长会之后,对一位华文老师提出的新招——通过韩剧的华文字幕来学习华文——很不认同。

这位作者用“大吃一惊”来形容当下的感受,并写下他在现场所观察到的两个问题:

华文教师全程用英语来解释相关事项,PPT(即Powerpoint)也全部是英文,整个过程没有华文的只言片语。华文教师建议家长给小学生看韩剧,通过华文字幕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作者说,他参加本地小学的课程说明会,华文教师大多数是讲华语,即使不能全程讲华语,至少是双语并用,在重点部分用华语来说明,更何况是华文课程说明会,那就更应该用华语。

作者的结论是,那位老师没有使用华语,说明了一种情感和倾向,“即对母语的不自信,显示出没有对华文的爱”。作者进一步点出:“这才是当前华文传承中最致命的要害。”

现场可能有非华裔或不懂华文的父母   华文课程说明会应中英兼备

hrmm...有这么严重吗?红蚂蚁向当老师的朋友打听了一下。确实,有的学校的华文课程说明会是必定要以中文进行,而有的学校是没有华文课程说明会。

既然是华文课程说明会,一般人的自然反应肯定是,还用问吗?华文老师肯定要用华语做说明啊。但就像有网民指出的,那是一个家长会,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华语,用英语讲解,可能更多家长还能理解。更何况,新加坡是多元种族社会,如果有非华族同胞的家长在现场,讲华语他们就完全听不懂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万一现场有家长只懂中文,不懂英语,那是不是也要考虑到他们的需要?这一群人不管多寡,都享受知情权,不应该忽略他们的感受。要兼顾两种需求的话,最好的方式就只能是中英兼备。PPT中英文都要有,华文老师在讲解时也中英掺杂,特别是在划重点时,更需要自己充当“中英双声话筒”。

上面这个是技术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老师应该都兼通中英文。语言是活的,哪一个语言能沟通就用哪个吧。这是个语言实用性的问题,与“爱不爱华文、对母语自不自信”无关,更说不上是“当前华文传承中最致命的要害”。

看韩剧的中文字幕能学华语吗?

第二个问题才棘手,华语该怎么教,这是多年来吵翻天都没有定论的大题目。那位南洋小学的老师建议家长给小学生看韩剧,认为韩剧的华文字幕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但文章作者对老师的这个点子不敢苟同。他认为,无论是从培养兴趣还是增加知识的角度,都是“完全不可取”,“甚至可说是匪夷所思的”。

2017年,第38届讲华语运动的推介仪式摆乌龙,活动看板的“读”字误植为“渎”。相关照片在网上疯传。(联合早报)

红蚂蚁读小学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真的忘了当初是怎么学华语的。但学习语言的那番大道理谁都懂吧,不就是“讲华语运动”提倡的“听说读写”?那么看韩剧的华文字幕有没有帮助呢?

现在流行“韩流”,学校也提倡灵活教学,如果小学生本身就爱追韩剧或者韩国综艺节目,而那些片子也都打上了水平相当(不是“匈牙利鬼节”那种随便翻译)的中文字幕,那何尝不是一种课余的学习方式呢?

看韩剧学韩文估计只能学会一两个单词,或一两句打招呼或骂人的话。但如果是边看情节边看字幕,而那字幕又是完整的中文句子表述,那多少还是“听说读写”中“读”的那部分吧?

20190201_teaching_cover.jpg(Getty Image)

生活处处都是教材,学语言尤其是如此,一种方式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也不能完全扼杀掉。

红蚂蚁小时候就是听香港无线电视剧的主题曲和片尾曲学语言的。不是学华语,而是学粤语,但同样都是方块字。所以到了这把年纪还是很“政治不正确”的坚定认为,方言和华语是相辅相成的,方言不应该被禁,方言是乡土的根,很多传统词汇都源于这个根,失去这个根,就更难掌握华语,更难形象化地使用这个语言。当然,方言在新加坡地位卑微,是另一个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课题。

想说的是,不管是流行音乐、电视剧或电影对白,综艺节目的台词还是哪个“次文化”领域都好,只要对“听说读写”有帮助的,内容正面向上的,学华语也就不必太拘泥于形式或素材了。

那位投稿的家长认为,方法还不是决定性要素,兴趣养成的终极因素是态度,是家长的态度、教师的态度、社会的态度。红蚂蚁举双脚赞成。但这个组合还不完整,必须加多一角:政府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 + 教师的态度 + 政府的态度 = 社会的态度 

政府的态度很重要。除了嘴上鼓励大家学好华文华语,还能采取什么实际行动吗吗?有没有可能带头推出什么实质的奖励措施?

大量使用母语的公务员该获得更多报酬

比如说公务员团队,这是一支很庞大的工作队伍。那些在工作上需要大量使用母语(强调母语,不一定是华语)的公务员,他们的报酬是不是应该更高一些,他们的加薪幅度是不是应该更多一些?

20190201_cbd_0.jpg(海峡时报)

英语是官方机构主要的工作语言,这点大家都一样要能够掌握。在英语之上,还能掌握并频繁使用另一种语言,工作负担更重、工作范围更广的公务员,他们的报酬更高应该也是合理的吧?

掌握多一种语言理应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挑起更重的工作担子却没有获得相应更高的报酬,那懂得母语不就反成一种负担?太反讽了。如果懂母语反而是一种负资产,那要怎么鼓励华族学生学好母语呢?

那位投稿的家长认为,华文是华人族群的尊严,还说“有了自尊,有了爱,有了人文价值,华文才能有永恒的生命力”。这点红蚂蚁也是认同的。但我们也不能太阿Q啊,新加坡社会基本上已经濒临“抢救华文”、“华文已死”的边缘中,还奢谈什么爱与尊严?现在只能加大力气强调实用性。

比如告诉小朋友,长大后的世界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不懂华语而失去工作机会,因为不懂华语而丢失一个大客户,不懂华语所以加薪比较少,让他们知道不懂华语就注定要吃亏一辈子。而不是说,不懂华语反而更轻松自在,可以把工作留给那些懂得华语的人去做,然后大家的薪水是同等的。

在新加坡,要听到年轻一代说“我爱华文”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了。加多一个“用”吧,能让年轻人喊出“我爱用华文”,就已经要偷笑了。

上一篇新闻

女乘客拒付ERP,反咬司机绑架她,网民一面倒声援司机

下一篇新闻

初一初二不打烊——新加坡这些餐厅和商店照常营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