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我不是药神》揭中国天价药生死困局 新加坡的抗癌药有这么贵吗?

近日,一部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横霸各大评论头条,热议重重。这部片子为什么这么火?其中究竟反映了怎样的民生问题?不妨跟随红蚂蚁一起了解一下。

这部由中国网络权威影评门户豆瓣打出9分高分的影片,探讨的是与平民大众密切相关的医疗问题。

影片中,由演员徐峥扮演的男主程勇为生计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干起了药品走私的买卖。委托人吕受益是一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患者,他必须长期服用一款由瑞士生产的抗癌药“格列宁”(原名“格列卫”)才可以活命。然而这款专利药价格昂贵,一瓶竟要4万人民币(约8155新元)!不少工薪阶层家庭因为要长期供药给病人,卖房换药,却依旧无法填补黑洞。

了解到印度某制药公司有“格列宁”的仿制药,一瓶仅需5千元(约1019新元),吕受益托人找到了贩卖印度药油的程勇,问他能不能找来渠道把这种药带进中国。

程勇专程飞往印度与制药厂洽谈合作,且拿下了中国区的代理权。之后在程、吕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印度“格列宁”通过QQ群病友论坛找到了许多买家。程勇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我不是药神》被中国网民评为“年度最佳国产剧”。(互联网)

然而好景不长,收到警方可能以走私罪逮捕贩药团伙的消息后,程勇决定金盆洗手,用赚的钱开了纺织厂做起了正当生意。但这样的决定却影响了大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切断了他们的供药渠道,使刚被燃起的“低价买仿制药”希望破灭了。

最受打击的就是吕受益,廉价药没了,没钱吃正版药,绝境中的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吕受益的自杀行为唤起了程勇的决心,即使千难万险要帮助这群病友。他重操旧业,开通了运药渠道。并以每瓶500元人民币的更低价格售药,自己掏腰包补足差价。

这次不为盈利,只为救人,为了让命友们活下去!

影片结尾,程勇以走私罪被逮捕。当运送他的警车缓缓驶出,路旁站满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大家纷纷摘下口罩向他致敬。司法机关考虑到程勇“因善触法”的特殊情由,特判减刑三年。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程勇原型名陆勇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真实展现了情理与法理之间的拉锯,缺钱救命的无奈,以及赤裸裸的现实张力。

电影播出后,一段由白血病大妈脱口而出的对白广泛流传,一语道破患者及家庭的辛酸:

“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

电影之所以真实,因为它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

剧中程勇的原型,名叫陆勇,江苏无锡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老板。2002年8月,陆勇被确诊患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寻找骨髓配对期间,他需要花费高价服用瑞士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来维持生命。

故事中的主人公原型陆勇。(互联网)

2004年,陆勇听说有一款印度仿制的“格列卫”价格便宜且药效相近,便亲自前往印度考察调研,确定了药的可用性及安全性便开始服用。在病友群中公开消息后,很多人找他帮忙代购此药。

2014年为方便汇款到印度,陆勇通过网路购买信用卡。这一行为受到警方注意,后被逮捕,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及销售假药罪对其提起公诉。2015年1月,检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诉讼,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虽不是什么大案子,却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引发了有关高价“救命药”及因病致贫的讨论。

陆勇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澄清自己的行为并没有犯罪,因为这过程中不存在销售获利的动机,他不是中介转买转卖药品,只是单纯作为一个白血病患者“要保命”。在病友圈中,他也因此被赋予“药侠”的称号。

对于自己的故事被拍成电影,陆勇的评价是: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里面的台词现实中我在心里说了很多遍。”

真实版的“格列卫”大战 吃不起正版药的伤

这部电影将治疗白血病的转效药“格列卫”带入公众视野。据了解,这款“靶向药”(针对某类细胞组织起作用的药物)由瑞士诺华(Novartis)公司发明研制,化学名是伊马替尼(imatinib)。在格列卫出现之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至5年。格列卫的诞生,将这种极难治愈的血癌生存率提升到90%,成为延续血癌患者生命的福音。

与影片中报价不同,现实版诺华研制的“格列卫”售价为2万3500人民币(约4790新币)一瓶,而由印度Natco仿制的“格列卫”,药名Veenat的售价为1500元(合305新币),两者价格相差15倍!

20180717IMG_4.jpg诺华产“格列卫”与印度“格列卫”药价大比拼。(李雅歌制图)

那么有人不禁会问,两款药价钱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药效有差吗?

其实诺华产的“格列卫”贵就贵在前期的科研投入,从发现靶点到2001年获批上市,历时五十年,投入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一款新药推向市场通常有20年的专利期,而这也是盈利的红利窗口。高昂的定价也是为了尽量可以回本前期天文数字般的科研投入。专利期过后,其他药企便可以提取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仿制。

作为人口第二大国的印度,为解决人民吃不起高价专利药救命的医疗问题,催生了仿制药产业,在当地这并不是什么非法行为,而是有效且低价的替代法。印度也因此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仿制药大国”。

2013年,医药史上真实上演了一出“印度最高法院驳回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对改进后的抗癌新药格列卫专利保护的要求”,因此诺华产的“格列卫”在印度丧失了专利权,可以被其他药企仿制。

至于疗效如何,亲历服用多年的陆勇目前继续使用中,从2004年至今延缓了十几年的生命。

新加坡的“格列卫”多少钱?

据《联合早报》之前的报道,2004年新加坡批准使用“格列卫”来治疗白血病,它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的细胞生长信号,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本地某综合医院的药剂师透露,目前每100mg的诺华牌“格列卫”的售价是35新元。以一个普通病人的每日用量400mg计算,日花费为140新元,一个月的药费大约是4200新元!

那么这种药在保健储蓄计划外是否有额外补助呢?

红蚂蚁查看了医疗条例发现,只有被列入标准药物清单(Standard Drug List)的药品才可获得最多高达75%的补助金。“格列卫”无缘此榜单。

患者可以进行的第二步就是向卫生部申请药物援助基金(Medication Assistance Fund),数额依情况而定。但必须确保药物有在卫生科学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注册,幸好这次“格列卫”(Glivec)榜上有名。

印度Natco生产的Veenat在本地却无缘卫生科学局榜单,但通过互联网不难找到该品牌药物在本地的代理。

至于本地患者如何支付高昂医药费,据《海峡时报》去年报道,一位名为Tony Leo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比较幸运地被美国Max Foundation基金会选中,通过参与诺华制药的援助研究(aid research)得以免费服用该药物,省下了大笔医药费。

澳洲天价抗癌药的补助措施

癌症作为长期且难治愈的疾病,一直都是令各国医疗界头痛的难题,政府也在积极提倡希望将更多抗癌药物纳入医保范围,或是通过零关税的措施为“天价药”降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澳洲PBS计划被当地媒体报道(互联网)

在澳洲,一项名为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简称PBS)的药品福利计划规定,所有被纳入该清单的药物不管售价多贵,普通患者只需花费30多澳币即可买到。

2018年伊始,两款针对末期癌症的专项药被纳入保单。被称为抗癌神药的Opdivo原本每剂100mg售价8300澳元,PBS受保的病人却只需支付39.5澳币。治疗肺癌见效的Keytruda原本一年花费需超过15万澳元,补贴后每个疗程的花费为37.7澳元!

当然,带给人民便利的同时,政府近几年来为PBS计划投入了超过73亿澳元的专项资金。

红蚂蚁不禁感叹,“天价药”降价是一个涉及广泛层面的课题。从制药商的研发盈利,到延长患者生命;从政府推进医疗津贴,到纳税人是否买单。各种利益牵扯,的确是个棘手的民生课题啊!

上一篇新闻

有梦难圆 本地足球小将可能放弃国籍

下一篇新闻

SMRT高层酒驾判刑没被开除,精英袒护精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