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英华语文告惹风波 马国语言课题陆续有来
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林冠英因用中文发稿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当然少不了国阵的有心人士带头围剿,怒斥林冠英不尊重国语,还要对方用国语发文道歉,林冠英也不改硬汉风格,坚持未来还是会用中文发稿。 马国的国语是马来西亚语,也就是马来人的母语马来语,华语则是华人的母语,还有印度族同胞的淡米尔语,加上国际语言——英语,是马国的四大语文。当中还有不少的方言,可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其实官方发表中文稿并非首例,但林冠英的中文稿却有如此大的回响,有些人的反应好像被一剑穿心般激烈,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说穿了,炒作成分为最重要原因,但也带出国语神圣地位之不可侵犯的事实。
三语发稿 就挑中文发难
话说林冠英的财政部当天针对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RX)议题,其实同时发了国语、英语和中文文告。至于为何多了中文,根据《中国报》报道,林冠英新闻官拉马澄清,该部官方文告以国文书写,并称备受争议的中文文告只是其中一个翻译版本,旨在让中文媒体了解官方文告中的术语。
拉马在面簿撰文指出,林冠英尚未发出中文版文告前,许多记者会致电给她,要求解释国文或英文文告中词句的含义;若不书写中文文告,官员或拉马自己就需接听众多来电,以一一讲解文告的内容。“财政部目前是个忙碌的部门,因此发出翻译版本文告,可减轻记者及官员们的负担。” 不过,拉马承认该部官员的确犯下失误,即中文文告不该出现财政部的信头(letter head),以致人们误以为该文告是官方文告,唯他指官员及部门发出中文文告一事并无恶意。 这或许就是首相马哈迪过后被媒体追问此事所回应的“小失误”,不过批评者不知道是“睁眼瞎子”还是为抢先发难,而完全无视国语和英语,直接就开火炮轰发中文稿就是不尊重马来语。 但更可能是这些人就是要从中找碴,炮火最盛的就是《国阵之友》,还有巫统领袖和党员,语言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敏感的种族课题,只要找到“把柄”就肯定是攻击希盟的最有力武器。
用中文回应 林冠英自续战火
林冠英过后在面簿以中文回应,但这也就正中对手下怀,找到更新的“证据”来攻击林冠英不尊重国语。
连被视为巫统最“开明”的领袖凯里也说林冠英用中文回应风波的做法,无法让人接受。“财政部长用中文发表声明,会被认为只关注会中文的人,也是在企图改变政府使用语言的习惯。这是在挑战支持国文(马来文)的人,也破坏了用语言团结国家的努力。”
汤姆斯国语不好 被指不适当总检察长
马来西亚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星报)原本就因国语不好和宗教问题而在争议声中出任总检察长的汤米汤姆斯日前在主控前首相纳吉时,向法庭征求使用英语进行审讯。他过后在庭外以英语开记者会,引来纳吉支持者高呼“马来语”,导致现场陷入混乱,最近则由网民发起因汤姆斯国语不好不而要求撤换总检察长的请愿行动。
马来西亚新闻部前部长莱斯雅丁。(互联网)新闻部前部长莱斯雅丁为此认为,政府必须在使用马来语为国语的立场上更加明确。他说,通晓国语是必要的,那么汤米汤姆斯至少在处理法庭诉讼时,能按法律需求使用马来语。 他说:“总检察长该说国语,这不难,(毕竟)若他能掌握英语,为何不能学马来语?(我不是说)所有法庭审讯不能使用英语,但至少开场白和序言,该使用马来语。很遗憾,没人这么做。”
国语地位神圣 容易挑起马来人的神经
接连的国语课题看来都是敌对政党的有心操作,或许有人认为是没事找事的无聊行为,只要看看网友的反应,就知道在马国人心中,不管是发三语文稿,还是总检察长国语不好都不是大问题。 可是网民不能代表所有人发言,更不能忽略不懂社交媒体的马来乡民,这群乡民有多重要,光看选前选后各党领袖的安抚动作就知道了。若这群乡民不重要,老马就不用多次走入乡区拉票,不管选前还是选后都不断地承诺马来人的权益不会受影响。 没错,国语文告是必定的,只是多了中文,华人也没意图去“抢夺”国语的地位,也不认为这有多大问题,但这些只懂马来语的老乡民最关心和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国语不能当饭吃,但却是代表马来人地位的另一种形式。 年轻人也许大部分能接受大熔炉的观念,百花齐放,但老人家在政权轮替后仍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做不当联想。中文和国语一起发,是否是华人要“侵蚀”马来人权益的第一步?如果现在稍有退让,是否陆续有来? 有年轻开明的马来友人说能接受三语同发文稿,但还是得尊重国语的地位,因为国语才是代表马来西亚的语言,地位一定是最崇高的。 有心人士就是明白这一点,才会一直紧咬国语课题不放,所以莱斯雅丁才预言,国阵会利用国语课题而崛起。危言耸听?不尽然,希盟尤其是民行党若不正视,会否因此慢慢流失马来乡民的支持不是不可能。
用方言不用华语 华人也有意见
有的华人或许还是不能理解国语课题的纷扰,明明就没问题,为何也能吵翻天。 最近《马来西亚讲华语运动》的面簿就贴了关于交通部长陆兆福在988电台用粤语接受访问的“控诉”,字里行间同样认为部长不尊重华语,因为粤语只是广府人的母语,还要部长正视问题,当然这也就引起不少网民的“辩论”。
这样的例子是否能让大家更能了解彼此对语文和语言的不同坚持呢?维护母语或方言的标准因人而异,你有你的尺度,我有我的坚持,但立场若过于僵化,或矫枉过正,恐怕就从好事变坏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