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年轻人专美 新加坡安娣也跑酷
近日,“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乐龄保健”等课题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导致本地许多年长人士开始对医院里的那些“瓶瓶罐罐”浮想联翩,内心也情不自禁地打起了寒颤。但,本地就有两名退休的安娣不愿随波逐流!她们不甘于虚度暮年黄金岁月,迷上了一项年轻人的极限运动——“跑酷”(Parkour)。
想必大家内心肯定会和红蚂蚁有一样的想法:都年过半百了,居然还敢玩跑酷!安娣,你们是想玩乐还是玩命?
李总理:有心不怕迟!
事实证明,是我们“山龟”了,有眼不识泰山。
因为就连李显龙总理在看到两位安娣学跑酷的视频后,也大为震惊,上周在面簿上发文赞扬了两名老人家不屈不挠、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
昨天我看了《海峡时报》网上的一个非常具启发性的视频,是关于我们本地的“跑酷安娣”。这些老人家勇于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术、保持身心活跃的正面态度令人惊讶与敬佩。新加坡人有很多机会能够过上活跃的生活、越老越充满自信。有心不怕迟!
如果“跑酷”不是你的那杯茶,大家不妨到邻里乐龄活动中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结识更多同龄朋友、一起享受各种有趣好玩的活动。
难道,李总理的言外之意是在暗示“跑酷”太危险,“乐龄活动中心”才安全?
不过话说回来,本地的老龄化问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联合国新出炉的《2017年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显示,新加坡去年的总人口有571万人,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则有88万6000人,占总人口数的15.5%。联合国预测,在30年后,在新加坡的658万总人口当中,将有47%的人口是65岁或更年长的老年人。
有效地规划本地乐龄人士的生活,无疑成为了当今政府的重中之重。也难怪李总理一直鼓励广大年长人士积极参加乐龄活动。
与其他乐龄中心的活动不同的是,跑酷是一种挑战地心引力的跳跃,更加符合年轻人体质与体能。像这样有着高危险系数的一项运动,本地的安娣为何会为其所动?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不要被它框起来”
跑酷安娣之一蔡金( 译音,58岁,退休人士)在接受《海峡时报》的采访时就表示,在加入了这个“移动艺术”之后,她对整个人生改观了。她现在可以像个孩子似的跑来跑去,蹦蹦跳跳,这些都是以前不敢尝试的。她也坦言,“不要被年龄框住,因为它只是数字,我们的心境、身体还是很年轻!”
(海峡时报)另一位跑酷安娣谭安(译音,64岁)也表示,经过跑酷训练,她的腿脚变得有力了,也站得稳了。两个月前,她还需要依赖推车前行,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的确,年龄大了,伴随而来的通常是腿脚不利索,需要依赖拐杖、推车等工具来辅助其行动。它就像是个魔咒,在岁月时间轴的那一头静静地等着你。我们无法避免,只能通过保持身心健康,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让这个魔咒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于是,这两位安娣,在花甲之年开启了“极限模式”,自我突破,值得钦佩!
运动无极限
都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红蚂蚁则认为,除了学到老,也该动到老!
虽然说安娣是参加“跑酷”运动,但实际上,教练对她们的动作要求,并非想象中的“飞檐走壁”那么严苛。教练根据她们的身体极限,设定不同的要求。如对谭安的训练,教练知道她的灵活度不够,因此在某些训练时,只会试着让她多做五下或六下,适可而止,而不是更多。
当然,除了在本地,国外学跑酷的年长人士也大有人在!
早在2014年,伦敦就有一群老年人为了让自己的老年生活炫酷多彩,参加了一项政府专门为年长者开设的跑酷课程。
(中新网)伦敦大学学院(UCL)体育、运动和健康研究院老人肢体治疗师培顿(Bruce Paton)就说:“他们做的动作实际上相当温和,且能加强他们的体力和弹性,有助他们的日常活动。”
去年8月,中国也有一名80岁的“跑酷”阿嫲,轻轻松松挂在一排横杠上仅靠臂力来来回回,令人叹为观止。估计多数成年人都没她那么有力气。这则视频去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狂流传,阿嫲也一夜间成为网红。其实,像阿嫲那样身体柔软、精力充沛、身强体健的老年人,在中国人数并不少。
(视频截图)宋代诗人楼钥曾写道:“老来何以度光阴,只有围棋与鼓琴”。
我们这一路走来,多被灌输这样或那样的“人生规则”:学生阶段就应该好好学习,毕业后就应该好好工作,成家之后就应该好好照顾家庭……而退休后,就应该好好享受,不必再折腾,一切事物都按部就班,一个阶段似乎就应该做一个阶段该做的事。
红蚂蚁认为,学习跑酷也好,参加乐龄活动也罢,都无须局限于条条框框。只要能充实自己的人生,让身心变得更活跃、更灵活,减少病痛,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又何妨?
那些还没毕业就已创业成功的学生,那些年过半百依然在孜孜不倦的人,都不受限于条条框框中。人生本就充满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你会向“人生规则”低头,还是选择变“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