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到底有没有放宽永久居民申请条件?
红蚂蚁本周二才发稿说,移民与关卡局网站在永久居民申请资格栏目中,增加了“在读学生”这一项,消息在本地新移民论坛炸开了锅,好些人将之解读为,新加坡政府静悄悄地放宽永久居民申请条件。
岂料,蚂蚁今晚看到早报网和8频道新闻报道说,移民与关卡局在回复媒体询问时称,允许在本地就读并符合资格的外籍学生申请永久居民,并不是新的措施。
留学生圈集体会错意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地新移民人数不少啊,难道大家一下太激动,集体会错意了吗?红蚂蚁咀嚼了一下移民与关卡局给媒体的回复,尝试理出个头绪来。
移民与关卡局说了什么?
综合本地媒体的报道,移民与关卡局是这么说的:
政府在2015年4月13日的国会中已经指出,给予外籍学生永久居民身份的计划已经在我国实施一段时间。移民与关卡局现在不过是让有意提出申请者,更容易获得相关资料。当局会继续根据一系列标准,对每名申请者进行整体评估,以评估申请者能够如何为我国作出贡献,并融入本地社会。
上述这段话有三个主要意思:计划已经实施一段时间。现在让申请者更容易获得相关资料。对每名申请者进行整体评估。红蚂蚁帮大家去理解这三层意思。
蚂蚁首先上了内政部网站,翻查了2015年4月13日的国会口头询问记录。但找遍了却没有看到,“给予外籍学生永久居民身份的计划已经在我国实施一段时间”这样的表述。红蚂蚁找到的是,后港区议员方荣发和时任内政部第二部长易华仁之间的问答。
方荣发:有多少外籍学生在本地念中学一年级或念完中一之后,获当局邀请申请永久居民并接受成为永久居民?这样的学生,有多少人日后成为我国公民?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日后放弃永久居民或公民权?
易华仁答:从2001年至2014年间,大约有7000名在本地中学和初级学院就读的外籍学生成为我国永久居民。大约有840人或12%的永久居民日后成为公民。1%获得永久居民的学生放弃永久居民身份,没有人放弃公民权。
问答之间说的基本都是数据,并没有提及政策性的信息。所以,红蚂蚁基本理出这样的头绪:
“给予外籍学生永久居民身份的计划已经在我国实施一段时间”,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啊,这其实是“认真地在说废话”的经典案例,有谁不知道这个计划已经在我国实施一段时间呢?
都说魔鬼藏在细节中。真正要理清的是:这项计划是不是从外籍学生普遍被动等待受邀申请永久居民,改为学生普遍可以主动申请了?
从被动申请改成主动申请吗?
关键词:被动、主动。
从被动申请改为主动申请,这个细致的变化,才是让本地外籍学生和新移民兴奋起来的原因。所以,才会有人嗅出当局放宽永久居民申请条件的味道。
据红蚂蚁了解,过去,只有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及未满21周岁的孩子、新加坡公民的父母、投资者、就业准证及S准证持有者有资格申请本地永久居民。至于外籍学生,一般只有收到政府邀请信的人,才会去递交申请表格。有少部分外籍学生会碰碰运气,到移民与关卡局柜台询问是否可以申请,如果当局回复有资格申请,就会给外籍学生申请表格。
而现在,只要符合以下条件的外国学生,都可申请:
必须是本地学校在读学生申请时已在本地居住两年以上至少通过一项新加坡国家级考试,如小六离校考试(PSLE)、GCE ‘N’/’O’/’A’水准考试,或是直通车课程(Integrated Programme)学生从隐晦到白字黑字吗?
而最让留学生圈子兴奋的是,有眼尖的网民本周发现,移民与关卡局网站将“在读学生”加进有资格申请者一栏中。
(移民与关卡局网页截图)换句话说,过去的申请过程较为隐晦,需要等官方发出邀请信或者等外籍学生自己去柜台询问,而现在是白字黑字公开地释放信号:外籍学生你们可以来申请啊。那么我们能这样理解吗?移民与关卡局所谓“现在不过是让有意提出申请者,更容易获得相关资料”,就是这个意思?
申请不表示一定获批
当然,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申请过不过关,又是另一回事了。开放让你申请,并不表示你一定申请到。所以,移民局就说,“对每名申请者进行整体评估”。不过呢,从被动到主动,从隐晦到白字黑字,这样的细微转变已足以让新移民论坛的网民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了。
据说,有关政府开放外国学生申请永久公民的消息在本地留学生圈子传开后,不少人深受鼓舞,齐齐上网申请。
想申请就掏出100大元吧
另据红蚂蚁了解,那些准备申请进入本地大学的外国学生,不少人打了一下算盘之后,都想去申请永久居民。因为永久居民和外国人的学费差一倍之多呢。
当然啦,还是那句话,申请永久居民不代表就一定能成为永久居民。根据《联合早报》上个月的报道,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561万人口中,约53万是永久居民。真想成为他们其中一人的话,就掏出个100大元去碰碰运气吧,不是没有成本的,也不是suka suka的ho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