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版“窦娥冤” 心脏科医生苦等六年洗脱冤情
一场莫须有的官司拖了六年终沉冤昭雪真相大白。然而,一切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这场新版“窦娥冤”的主角是75岁的新加坡著名心脏科专科医生林国泰(Leslie Lam)。他在三司庭上周五(20日)替他洗尽冤屈后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无比感慨地总结说:“我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立起的声誉,却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而毁于一旦,实在太疯狂了。”
这桩“小事”指的是2011年,一名马来西亚籍病人找他做完心血管扩张术后,向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投诉他为了金钱利益,替病人进行不必要的疗程,导致他被医药理事会提控的事件。
这场飞来横祸让他六年来多个晚上彻夜未眠,妻子与两名女儿还说他因为此事变得容易动怒,脾气也没以前好。如今获得平反,林国泰终于可以从这个无中生有的投诉中得以解脱。
(海峡时报)三条控状
2012年,医药理事会提控林国泰行为失检的罪名有三条:
第一条:在没有进行临床评估的前提下,引导病人相信必须进行血管造影(angiogram)以及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俗称心血管扩张术。
第二条:实施疗程时粗心大意、技术不纯熟。
第三条:在没有充分向病人解释疗程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前提下,为病人实施疗程。
简言之,就是病人感觉自己得到劣质服务而且没有得到尊重,所以拒付1500新元的血管造影费,以及7500新元的心血管扩张术费用,转向医药理事会投诉林国泰医生“敛财”。
对林国泰而言,这无疑是极为讽刺的“一巴掌”。
他告诉《海峡时报》,他每年给前往诊所实习的医学系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为病人进行任何疗程,都必须确保病人能从中获益。”言传身教的他,又怎会从病人身上榨取金钱利益?
他还说,1988年当他决定离开新加坡中央医院自立门户开设私人专科诊所时,有300名病患选择跟随他。如果他真要敛财,就不会到今天还将这300人的专科看诊费维持在当年的25元。虽然诊所的生意很好,但林国泰说:“我们从不只为了钱而做事”。
终于洗脱冤屈
医药理事会去年11月将林国泰的案件提交给纪律审裁庭审理。经过五天聆讯,审裁庭判林国泰第一与第二条控状罪名不成立,但第三控状罪名成立,下令吊销行医执照三个月。
听到这个结果,林国泰的好友都劝他一定要上诉到底,因为保住个人名声才是至关重要。林国泰今年7月向三司庭提出上诉,要求重新审理第三条控状以证明自己无辜。毕竟自己在行医时,都会竭尽所能向病人解释治疗选项,从不曾逼迫病人去接受某一项治疗。
三司庭上周五(20日)开庭审理此案。以大法官梅达顺为首的三司庭最终推翻纪律审裁庭的原判,宣布林国泰医生无罪。
梅达顺大法官指出,审裁庭没有考虑到该名病人证词的可信度,一早就断定该名病人知识渊博、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认为病人不太可能在未与医生讨论风险之前就进行疗程。不过,法官在盘问病人时却发现事非如此。
大法官梅达顺(档案照)三司庭说,病人原本声称自己并不知道该疗程的潜在后果,但是病人在2006年时,已经做过一次心血管扩张术并植入支架,对这种疗程的好处、风险、并发症和其他可选疗程都有“相当充分的知识”。纪律审裁庭完全凭林国泰医生没有书面记录病人的同意,就判处林医生罪名成立,原则上是错误的。
大法官还说:“虽然在这个案子当中,我们不认为林国泰的文档记录做法令人满意,但这并非他被提控的罪名。”
他还说,虽然林医生没有完成他身为医生的第二义务,即做好文档记录,但三司庭有足够理由怀疑医药理事会所提出的,林医生没有完成他身为医生的第一义务,即充分向病人解说疗程的风险与并发症的说法的合理性。
他补充,医生虽然有义务确保病人充分理解每一项疗程的好处、风险和其他可选疗程有哪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必须机械式地向病人解说一切,尤其是在知道病人已经清楚了解这些知识的前提下。
事件的来龙去脉
那究竟这件“小事”为何会变得如此一发不可收拾?事情得追溯至2006年。
当年,该名病人先到莱佛士医院进行心血管扩张术植入三个支架。五年后(2011年),病人首次到林国泰的诊所看病。林国泰一共为该名病人进行三次完整的看诊。
林国泰还记得,该名病人首次就诊时曾与他争论了一番,坚持要进行CT断层扫描。林国泰基于CT断层扫描无法照出血管腔内的情况,纯粹是浪费钱的做法加以回拒。不过,病人非常坚持,于是林国泰为他做了CT断层扫描。
在拿到CT断层扫描结果的七天后,该病人又回到林国泰的诊所,同意进行血管造影,即为血管注射显影剂,让血管在X光下可以显现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病变程度。
在查看了血管造影的结果后,林国泰建议病人进行心血管扩张术植入支架。在正式进行疗程时,第一个支架不知何故滑落,因此林国泰必须启用第二个支架来完成疗程。
林国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有感而发地说,当年他或许不该过于老实,将疗程的情况事无巨细都跟病人交代。“如果我不主动跟病人提起(支架滑落),如果我不说实话,根本没有人会看到当时的情景。”
疗程结束后,该名病人的病情虽有所好转,却坚持追讨回自己所支付的总额9000新元的医药费,才牵扯出长达六年的官司。
不只为了钱做事
《海峡时报》的报道说,采访林国泰医生的过程中,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来电祝贺他洗脱罪名的都是同事与病人,说明林国泰深受同事与病人的爱戴。
林国泰所服务的1万7000名病患当中,也有文莱贵族。他们飞来新加坡找他就诊时,都会一掷千金包下诊所一整天,为的就是能让林国泰专心致志为他们进行治疗。
林国泰坦承,自己其实相当喜欢扮演“罗宾汉”这种劫富济贫的角色。他在缅甸等国家当义工至今已超过12年。对于收入较低的病患,林国泰会给予医药费的折扣。
2015年,林国泰将诊所店铺以1000万元出售后,还将所得的5%分给员工,然后继续租下同一个店铺行医。
一名自1988年诊所开业就跟随林国泰至今近30年的61岁女护士西蒂·孙达利在庭上作证时,指林国泰是“一个善良的人”。
正义感爆棚
本地很多人对林国泰医生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英文报章医药线记者的最爱,经常会找他来解说心脏疾病甚至是暴毙的原因。在得知林国泰是足球迷后,《联合早报》还曾在2002年请他预测世界杯的赛情。
林国泰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轶事。
2001年4月,《新明日报》曾报道林国泰当"义务交警",拿着相机在乌节路拍摄那些在限制时间内,硬闯入巴士专用道的违规驾驶者,一个多小时就用相机捕捉到73个人。该新闻见报后,许多读者打爆《新明日报》的热线电话,表示不赞成林国泰的做法,认为他太多管闲事。
林国泰医生躲在花丛中拍摄违规驾驶者。(新明日报)被问及为何要那么做时,林国泰答说:"如果你允许违规者逃过法律制裁,他们会继续违规,因此我希望当局能更严格,这样才能达到立法的目的。"
一名对严重违例情况如说醉酒驾车和超速驾驶深恶痛绝,认为警方不应该对其他违例情况过于放松的医生,骨子里是正义感爆棚的。这点与他喜欢扮演“罗宾汉”的精神相一致。
这样的人,或许会多管闲事,但肯定没有害人之心。
网上正能量满满
《海峡时报》的这则报道在面簿上也空前地收获了充满正能量的留言与评语。网民们纷纷留言恭贺林医生洗脱罪名,而且对于唱反调的“酸民”不假思索地大力反击。有不少网民还在面簿上分享自己找林国泰就诊时,林医生对病人的那份关怀与照顾如何让他们肃然起敬与感恩。
“读了这篇文章,我忍不住想写些什么……我的父亲曾是林医生的病人,我的家翁也是他的病人……他们都在20多年前让林医生做了心脏绕道手术,而且至今情况都非常良好……我自己小时候曾做过心脏开腔手术,后来也找林医生看诊。在上述的无数看诊我都在场,看到了林医生的关怀与富有同情心。我个人非常尊敬林医生,也对他的工作致以崇高敬意。”
有些网民虽然不认识林国泰医生,却也能从他的所做所为看出他的为人正派懂得珍惜身边的员工。
“虽然我不认识这名医生,但从他的员工身上,像那名助理护士和前台行政人员都愿意在他的诊所工作那么多年,还愿意出庭作证力挺他,以及林医生愿意将出售诊所店铺所得的5%与员工分享的做法,就能看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其他人。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的为人。医药理事会其实很愚蠢,他们应该支持林医生,而不是提控他。幸好他洗脱了罪名,不然难以想象他与家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会为他祈福。”
医药理事殃及池鱼
医药理事会在这场官司里也殃及池鱼,遭三司庭谴责,指医理会在病人提出投诉六年后才上交法庭审理的做法时间拖得太长。案件拖得越久,就可能导致罪名成立的医生减轻刑罚。大法官梅达顺说:“我们呼吁医疗理事会审查程序,避免类似拖延再次发生。”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经此事后,林国泰意识到资料存档和保留完善记录的重要性,如今他在宣传手册内会更详细地列明所有疗程的潜在风险与并发症。此外,他会在就诊时向病人讲解疗程的潜在风险与并发症,每解释完一条就在清单上打勾,签名后再让病人加签,然后写上日期核实,确保万无一失。
一场无妄之灾,虽让林国泰的声誉暂时受损,不过人在做天在看,清者自清。希望林国泰医生不会因为这起事件为了明哲保身而丢弃一颗赤子之心。这场无妄之灾,或许是一个blessing in disguise,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