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 星期二

生育奖励无效,这么多年来还不懂为什么吗?

最新的新加坡人口报告出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总人口是561万2300,比起去年仅增加0.1%,创下14年来新低。主要原因是建筑业和海事与离岸工程领域表现疲弱,持工作准证的员工减少,导致非居民人口减少1.6%。

公民高兴人口不增加

我国总人口增长率自2012年起就呈现下滑趋势,非居民人口更是多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新跃社科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特斯拉博士认为,这不足以引起国人忧虑。

对于这样的说法,似乎显示了这位博士有点没搞清楚状况,从政府宣布了人口愿景是600万以来,我国公民就不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地小物少,政府组屋越建越小(虽然部长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地说没有),去到哪里都是人潮汹涌,地铁巴士上下班高峰期拥挤不堪,医院和私人诊所更是人满为患,等待看病时间平均为一小时起跳,等个两小时才看得到医生是家常便饭。

更何况国民总有身为国民的荣耀感(这也是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广的),但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只占全国人口的六成(差不多只有一半),其余的都是非国民,试问公民要如何荣耀得起来,难道真要认为自己是稀有品种?所以新加坡总人口呈现负增长,其中公民人数增加,非公民人数减少,公民该是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感到忧虑呢?

政府诚意不足

总人口报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新生婴儿人数从前年的3万3725,降到3万3167,降幅1.7%,整体生育率是前年的1.24下滑至1.20。这是建立在公民结婚总数微升0.3%的情况下,显示了国民即使结了婚也未必要生孩子的现象。报告指出,婴儿潮一代国人的孩子虽已到了生育年龄,却未有生儿育女。

好啦,现在我们又可以年年如是地重审政府年年如是提供的生育优惠配套,为什么年年如是地无法奏效呢?

婴儿花红现金越给越多,工作的父母还可以有税务回扣;母亲产假可拿16周,父亲有薪产假增加到两周,未来父母还可以灵活共用16周产假,让父母视情况斟酌谁负责照顾孩子。这么看起来相当丰厚的奖励,为什么国人不买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所谓没钱万万不能,有钱拿当然很好,但别忘了钱也不是万能的,养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那可绝对不只是钱的问题而已。政府在物质上帮的一点小忙(为什么说是一点小忙?因为以新加坡的生活水准,说实在地那一点婴儿花红真的只是杯水车薪),讲真的也没差多少。

政府要真的显示诚意,最起码也该让与婴儿相关的用品如婴儿奶粉和纸尿片等能免于支付消费税,在这个课题上,曾有人要求政府在生活必需品上免除或减低消费税,以帮助低收入家庭,但政府不同意,当时官方给予的理由是,很难界定哪些产品才算是必需品。那婴儿用品应该不难界定吧,为什么政府仍然不愿意这么做呢?

说到婴儿奶粉,前阵子有关当局“发现”奶粉价格以惊人和不合理的速度连年提升,测查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奶粉商花费大量市场宣传费用,包括赠送厚礼给医生,而并非奶粉原料或制作经费提高。应对这种问题,政府应该更早地适时介入。

还有,政府口口声声、苦口婆心劝国人多生育,却为何连一张报生纸的行政费用也要父母承担?诸如此类的虽说都是小钱小事,但真的实施了以后,相信国人可以更感受到政府的诚意。

太重视学前教育等于给孩子压力

物质方面以外,政府要鼓励生育,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新加坡究竟是不是一个适合生儿育女的国家?我国生活水准高,物价高,人民工作时间长,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维持应有的竞争力,国人付出了时间和生活的代价,甚至很多还无法安享晚年,年迈时得继续工作以生存。居住在这样生活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也难怪年轻夫妇在考虑生养孩子时,都会三思而行。

为了维持生活品质,以及在工作上寻求个人满足感,本地绝大多数年轻夫妇都是两人同时工作,而这种情况也会维持到生孩子之后,于是,也就产生了谁来帮忙照顾孩子的问题。

本地的托儿所其实不算少,也一直有新的在开办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有得选择,父母会真的愿意把孩子从小就全天寄送在托儿所吗?我不知道这样的调查,政府是否做过,但就算调查结果是否定的,相信这个继续增加托儿所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因为根本没有一面鼓励生育,一面提供帮忙父母照顾孩子的其他方法。

孩子小的时候如何照顾是问题,长大了开始上学学习又是另一个大问题。同样的众所皆知本地教育是采取进取式的,绝对不会有放慢脚步的时候。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必须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从教育部必须出面规定一个星期五天上课日之中,必需至少一天不发功课回家做,就知道本地小学生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求学状况。

只是小学就算了,现在连学前教育也不放过,托儿所不再只是帮父母照顾孩子的地方,还必须给牙牙学语的小幼儿上课。李总理在今年国庆献词中提到的三大要点,其中一项竟然是学前教育,直接表达了我国政府将继续以国人竞争力为优先考量,甚至要国人从幼儿开始就学习、学习、学习,上课、上课、上课,似乎忘了应该考虑的是童年的定义,父母希望看到怎样的孩子生长环境,以及国人最终的快乐指数。

试问,这样对孩子从小就施压的环境,是适合养儿育女的吗?从这样的政策安排,几乎就可以间接地解释生育率为何没有改善。

特殊需求孩子一直被忽略

最后还想说的,是特殊需求的孩子,以自闭症儿童为例,目前我国专门为自闭症儿童开办的学校寥寥无几,而且学费高昂,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政府要国人生育,但不幸孩子患上自闭症的话,就无法享受到一般孩童的教育津贴,自然难免让人对政府产生过河拆桥的印象。政府推行强制性小学教育政策,所以我国小学教育只是象征式地收取低额杂费,但为何厚此薄彼,只照顾“正常”的孩子,却无法给予自闭症儿童一视同仁的福利?这,是政府处理得非常不好的一块。

其实,关于政府给予的生育奖励配套,一直就有不少人突破盲点,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只是我国政府似乎没有听进去,更遑论做出改变。政府做了很多,生育率却不见好转,或许就是不听国人言,无效在眼前最佳的例子。

上一篇新闻

9月29日 新加坡本地热词

下一篇新闻

非洲阿伯来新加坡没几天就开Uber?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