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 “随需而至”的巴士也要来分一杯羹
8月16日,联合早报的头条新闻令许多读者感到一头雾水:
新闻标题:陆交局招标测试在非繁忙时段和地区 巴士服务“随需而至” 路线不固定
陆交局指出,此次测试目的是要评估根据实时需求、运作动态的公共巴士路线的可行性。也可评估这样是否有助优化巴士和车长的调动,以及降低乘客量较低的时段及地区的营运成本。
乘客可使用应用(APP),在划定服务区内的任何巴士站呼叫巴士,也可在区内任何车站下车。应用会寻找最靠近的巴士,不会限定叫车的最低人数。
这难道是GrabShare或uberPOOL顺风车的巴士版本?
消息称,巴士也不一定穿行于原有路线,而会根据乘客实时需求规划最好的路线。从A点到B点原本需转车的乘客,以后也可呼叫巴士直达目的地。但由于巴士穿行动态路线,乘客每次呼叫服务,可能按不同路线前往目的地。
听起来与GrabShare和uberPOOL召车服务的运营模式几乎一模一样。现在的形势是,一大块蛋糕已经摆在巴士嘴边,Grab 与Uber推出顺风车概念,他们让乘客能分摊油费,在原有的价格上降低,其目的就是希望能被分到更多的蛋糕,把地铁和巴士的用户都吸引过来。可巴士再搞这么一出,这又是为何呢?难道私招车服务都影响到了最基层的交通行业?
【今日头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搭德士?不同的是,“随需而至”的巴士只允许你在某个划定服务区内的车站上下车。 http://bit.ly/2v058aJ ------------------ 想阅读更多订户专区新闻及电子报?立即注册帐户免费试阅! readsph.sg/zb3in1
Posted by Lianhe Zaobao 联合早报 on Tuesday, August 15, 2017有网友吐槽:“华而不实的构思,注定失败的。”、“增加车长的压力,新加坡的车长好像超人....”
也有人说是因为德士供不应求才导致巴士也想来分一杯羹。但事实是,德士并没有供不应求,是高峰期打不到车,才让某些人产生了这种错觉。如果高峰期人人都能打得到车,那么在非高峰期,这些德士司机完全可以考虑找其他兼职了。
在当今这个社会,数据分析与科技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陆交局之所以想这么玩,估计也是想更好的善用资源,这无可厚非。但玩归玩,最重要的还是得满足用户体验,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圈到了人,才能玩,如果人圈到了,资金活不过来,也可能玩不起来了。因此,“随需而至”的巴士可不可行,还是存在着许多未知。
当然,该测试一旦通过,或多或少一定会使得私家车或德士市场变得更有竞争力。但话说回来,人们选择召私家车或德士,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图个方便。巴士时间本来就久,再这么一绕,则变得更久。
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博士所说,“不论是站在业者或乘客观点,好处似乎不够明显,当局应把计划延伸到完全没有固定路线巴士穿行的地区。”
要如何登上共享经济这艘大船,陆交局恐怕还得多斟酌斟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