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交通部长何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地铁服务出现多次延误之后,交通部长许文远终于在7月27日公开说话了。没想到,第一炮就把枪口对准媒体。

许部长说:“ 我不喜欢媒体的报道,他们根本是把问题夸大了,太不公平。连我们主流媒体都变成了小报,用一大堆耸动的、吓人的数据和标题,来吸引眼球。我觉得他们对团队不公平,团队的一些人今天就在现场;他们是拼了命地在工作……”

据媒体报道,部长接着脱稿说:“他们(媒体)以为这很容易,就像拿只笔写写几篇文章,信号问题就能解决。我还真希望可以这么简单呢。那就不需要我们啦,干脆叫记者自己去管地铁好了。” 

南北线测试新列车信号系统面对的磨合问题有待解决,许部长拿媒体来开刀,对内或许可以发挥提振团队士气的功效,对外则让人摸不着头脑。部长不点名哪家媒体,哪一篇(或是多篇)报道,那么凡是自认为是主流媒体的,估计都得摸摸鼻子吞下这口气。但问题是,骂骂媒体就能转移焦点?就能解决问题吗?

“拿笔写几篇文章一样轻松”这个说法也有待商榷。拿笔写一篇文章很轻松,写一篇好文章却很不轻松,写几篇文章更是费劲。外界对媒体的工作性质可能不太了解,就像媒体不太了解地铁工程团队有多辛苦一样。但不管工作多辛苦,该做好的就得做好,没有做好就挨骂,不管是哪一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没有谁比谁更辛苦,没有谁比谁更有资格公开喊冤。

而且,媒体并没有发布地铁列车延误的假消息,至于如何定义“耸动”,那恐怕就见仁见智了。媒体采访了搭客,他们因为行程受影响而不客气地批评有关当局,这算是“耸动”吗?  还是说媒体不应该在地铁服务出状况后发报道,因为那已经频繁到不算是新闻了?地铁列车服务不中断才是新闻,那才要报道?

官方抛出了一连串数据,包括今年上半年,列车平均每行驶39万3000公里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比2015年许文远接任交通部长时的每13万3000公里发生一起改善近两倍。至于延误超过30分钟的严重事故,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三起,去年同期有10起。数据说明情况是改善了。但是,没有什么比亲身受困在车厢内或因列车延误而影响出行的生活经验来得更切身、真实。

《联合晚报》引述一位黄太太说,每天早上出门前都战战兢兢,一大清早最大的心愿就是地铁通行可以顺顺利利。她说:“一直跟自己讲,保佑保佑地铁不要出问题,如果列车没故障就讲“兴”(heng)啊!”

《联合早报》交流站刊登一名读者吕闻关的来函说:“地铁延误问题确实是越来越大,越来越令人反感和失望,那些赶时间的上班族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吕闻关还说,做人处事不接受善意的批评,是失败的开始。阻止正确的批评,只会忽略问题的根源,而对解决问题没有积极的作用。

《海峡时报》交流版也有类似文章。有位读者说,许文远部长批评媒体就列车服务中断所做的报道”没有必要“。该读者说,陆路交通管理局和SMRT公司可能觉得他们必须在载客量最繁重的时候测试信号系统,同样的,媒体的工作就是要报道地铁服务中断。

部长解释称,更换信号系统是“30年一次的工程”,希望乘客能谅解更换信号系统是艰巨耗时的工程,并耐心等待成果。新加坡人并不是理盲,但翻新老旧的东西和南北线信号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一般人确实难理解。如何通过简单易懂的宣导方式让国人明白其中的复杂性及掌握工程的进度,让官民一起渡过交通不顺畅的艰难时刻,这应是当局该思考的方向。又或者,检讨一下更换信号系统的工程是否该提前进行,技术层面应如何加强并从中吸取经验。责怪媒体渲染报道,只会火上添油,徒添更多误解。

反讽的是,就在部长发飙之后的一天,滨海市区地铁线服务在早上的尖峰时段延迟至少15分钟,许多上班族把信息发上网宣泄不满。25日,地铁南北线和东西线也因为一道检修门松脱引发间歇性电力故障,列车延误状况持续超过五个小时,数以万计的乘客受影响。

再往前推算的话,地铁是在2011年开始生“大病”。当时南北线是在12月14日首次出现大故障,断服务5小时。12月17日,南北线再度瘫痪,惊动了正在休假的李显龙总理销假前往陆路交通管理局视察。2015年,地铁和轻轨又多次出状况。其中包括:2月23日,列车因集电靴受损,造成油池站和克兰芝站之间的服务中断超过四小时。3月3日,轨道故障导致女皇镇和文礼之间的东西线列车服务,延误了近一个半小时。3月9日,武吉班让轻轨全线瘫痪超过20小时,数以万计的乘客受到影响。

2015年大选来临前,时任交通部长吕德耀宣布卸任,不再参选。外界纷纷猜测,交通部门“一把手”的工作吃力不讨好,是导致部长提前“下课”的原因。曾几何时,因为各种交通问题的压力,新加坡这个区域交通枢纽的交通部长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情况或许能逐步改善了。按许部长的评分,我国地铁目前的服务水平算是C+,两年内,也就是下届大选来临前应达到A。时间点抓得刚刚好。我们不妨猜猜看,交通部长下届大选,选不选?

上一篇新闻

你以为林郑月娥是买猪肉干来的?

下一篇新闻

又见到你了,“一代妖姬”崔苔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