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新加坡“车牌”突破11万新币!打车也贵了35%
现在如果你在路上抓一个路人来问,生活在新加坡最大难题是什么。大部分人可能不会说新冠,而是说物价!
在疫情前新加坡就有“全球第一贵”的称号(在某些方面),疫情后全球通胀的情况下表现更明显。
连中国、马来西亚的媒体都报道新加坡的拥车证突破11万!
COE价格28年新高 不开车的人也受影响
这两个月我们眼见着COE拥车证破10万新
继续破10万新
破11万新的过程。
(图源:sgcarmart)
7月第一轮拥车证公开投标活动周三(7月6日)下午结束,所有组别都再度全面上涨:
大众市场的中小型汽车(A组)成交价则上升3012新,达到7万8001新,是2014年4月以来成价最高的一次。
大型及豪华车组(B组)成交价再次上涨1799新,达到10万7800新。
货车和巴士组(C组)成交价略微上涨990新,达到5万4001新。
摩托车组(D组)成交价则上升587新,达到1万零889新。
用于注册大型及豪华车款的公开组(E组)成交价上涨多达6124新,报11万零524新。
(图源:CNA)
新加坡买车必须先竞标到COE,相当于一个10年期的“车牌”,价格是竞标决定的,也就是和市场供需挂钩。
因为接下来有消息说拥车证配额整体可能减少多达20%,按这个趋势,E组到8月甚至有可能突破12新元。
(图源:Katoon Kaki)
因为新加坡地方小,国土面积有限,必须控制车辆的数量。
所以国家发放拥车证“配额”,配额又取决于全岛车辆的数量,如果同期报废的车辆比较多,那么新发的COE配额就多一些。
现在报废车辆少 COE配额少 竞标价继续上涨 买车越来越贵!
(图源:sgcarmart)
不仅仅是买新车贵,二手车价格也跟着涨,还有些人本来预算可以买B组(大型或豪华车),现在不得不消费降级去买A组车。
还有些人干脆放弃买车了。
只是,如果真的有出行需求,最近新加坡打车的价格也上涨了许多。
打车价格快赶上日本 小贩中心进入“$5打底时代”
以前总有人说在新加坡坐计程车虽然比中国贵一点,但是比起欧美和日本还是便宜不少。
但是到了今年情况就不一样了:计程车、网约车、跨境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计程车全部涨价。
现在在新加坡本土打车最贵的莫过于机场。
前两天的消息,新加坡机场计程车附加费上调3新元的安排将延长多六个月,直到12月底。
(示意图:the new paper)
这个措施本来是为了缓解机场的计程车短缺,新加坡边境开放了,司机们却还是不愿意跑机场。
于是5月19日起上调车费,多3新币附加费,鼓励更多司机到机场载客。
具体来说,所有从樟宜机场、星耀樟宜、樟宜航空货运中心、机场物流园和机场警察局上计程车的乘客须支付更高的附加费,调整后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23点59分,附加费是8新币,其他时段是6新币。
(图源:樟宜集团)
现在这个措施继续延长到年底,搞不好会变成永久的……
周二新闻消息,新马跨境计程车服务将从7月11日起涨价。
从新加坡万山街德士站到新山拉庆车站的车费,从原本的每人12新币或每趟48新币,涨至每人15新币或每趟60新币。
除了这些指定地点的计程车,就算我们平时上下班打车,也感觉到物价飞涨。
同一段路程原本只要十几新元,现在妥妥超过20新元;对于网约车来说,还受到供需的影响,价格浮动更加厉害。
比如椰子从家到办公室,同样早高峰时段,一年之间打车费上涨了35¥。
去年2021年4月的网约车花了20新元,现在2022年6月需要花27新元!
除了交通,吃饭在今年也是贵的离谱。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脸书上的爆料,在小印度的一家杂菜饭店挨宰。
起初她并没有注意价格,结果等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这份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杂菜饭,居然要收费15块钱!
网友纷纷表示这是被宰了,但今年的“经济菜饭”不再“经济”是真的。
最近还有一个网友去爆料本地的小贩中心打包杂菜饭,点了如下图1片鱼肉、3到4块酿豆腐外加米饭。
就这一份饭,小贩收了11新元(约合近55人民币)。
图源:@u/Dagachi_One/Reddit
网友纷纷评论是因为她点了鱼肉,很多地方的杂菜饭,如果点鱼、大鸡腿这种直接是5新、6新的价格往上加。
就算不点这些,普通的鸡饭、鱼片米粉这些新加坡的小贩中心美食,以前最低3.5新币能搞定的,现在没有5新币下不来。
还有些店虽然不涨价,但是分量变小,女生都不够吃别说男生了,一加料加肉,最后一顿鸡饭还是吃了6新币!
买入7月,等着我们的还有很多别的方面涨价……
新加坡电费、燃气费第三季度分别上涨8%、6.6%;银行房贷也从1.X%一路涨到3%左右。
虽然我们总在抱怨新加坡涨价,但是放眼望去,新加坡不是唯一一个。
本来就很贵的日本、韩国,今年也涨价厉害,一个微博网友晒出日本超市的最新物价,大家看看怎么样
(图源:微博)
不过我们生活在新加坡,看别的国家物价也没什么意义,还是要想办法赚钱+省钱。
让我们勒紧裤腰带 一起渡过物价寒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