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30年,和校长一起回顾成长,展望未来
不知不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已迎来30周岁,这一年也是南大第四任校长苏布拉·苏雷什(Subra Suresh)教授在任的最后一年。让我们一起看看苏布拉·苏雷什教授对南大的寄语。
南大30周年晚宴,来源:NTU
30年的极速成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于1991年正式成立,但其实南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1955年,南洋大学由各界人士捐款建立。1981年,南洋理工学院(NTI)就在同一校区成立,获准为新加坡四分之三工程师提供培训的基地。10年后,南大以现在的形式面世,并加入国立教育学院(NIE)。
南大旧时的模样,来源:远见杂志
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南大从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地方大学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研究密集型院校,与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学齐名。今天,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学,在当地和国际上享有盛名。南大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家伟大的研究性大学,致力于提升人类的才智;
二、通过最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终身学习计划和方法,栽培人才、发展技能和培养兴趣;
三、成为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富创造性的发源地;
四、通过与学术界、业界和政府建立独特的本地和全球伙伴关系,来解决人类最紧迫的危机与难题,造福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
根据获得广泛认可的独立国际评估,南大在短短过去几年已产出一些世界顶尖的学术和知识成果。南大亦是唯一一所成立时间不足50年且能在三个主要的全球指标中位列世界前50名的年轻大学。
南大发展迅速,来源:NTU
结合南洋理工大学在过去30年卓越成就,其发展势头一目了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南大的痕迹——我们通过南洋理工大学优先基金(NTU Priorities Fund)在学术项目、大学生活质量和体验,社区精神,以及试验日后应用到全世界的新事物等方面,帮助我们的学生度过困难的疫情时期。
南洋理工大学是课堂学习和科技增进学习的先行者,我们继续透过新课程、学习空间和模式来改变南大的教育体验,以寻求科学、艺术和技术学习的进步。这一发展动向也体现在所有本科生从去年开始引入跨学科共同必修课程,作为战略计划“南大2025”的一部分。
“NTU2025”战略计划,来源:NTU
南洋理工大学亦持续推动知识和创新的前沿,通过多学科方法的发现来解决新加坡国内优先事项以及地球和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我们与全球约650个院校、政府机构和业内伙伴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行动,将教育和学习转化为社会影响,并将想法大规模地转化为现实。现今,我们在这200公顷的智慧校园中测试众多研究的结果和先进的改革,这是很多大学都做不到的事。我们大胆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南大社区于去年制定的可持续发展宣言,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绘制了可行的路线。
30周年的庆典
我们从去年9月就开始了30周年的庆祝活动,推出了数字时间胶囊, 20年后,南大将在庆祝金禧庆典时打开这个时间胶囊。
《30年动力,30个视角》,来源:NTU
学校在南洋大礼堂举办了30周年纪念展览,并出版了《30年动力,30个视角》(Thirty Years of Momentum, 30 Perspectives)一书,记录了南大变革之旅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见解和反思,突出了OneNTU社区的许多成就。
OneNTU社区的团结和力量,也在今年年初举行的30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之一——首个We Belong中得到了充分的见证。We Belong由三个主要活动组成,分别是南大服务周(NTU Service Week)、最佳前进步伐-虚拟跑步(Best Foot Forward virtual run),和南大公益日(NTU Giving Day)。We Belong的举办非常成功,为各项奖学金、南大优先基金、学校发展基金,以及南大可持续发展基金筹集到超过110万美元,超过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一众毕业生开展人生另一阶段,来源:NTU
最后,校长引用他在《30年动力,30个视角》前言中的几句话来激励南大每一位师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和遗产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文、慈善和社区不同凡响的故事。这是一所建立在人民集体力量基础上的大学。南大证明了一个远大且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当所有人聚在一起齐心协力,是可以实现的。
在我们庆祝南大30周年校庆之际,我鼓励大家思考一下自己能为身边的社区做点什么,以及社区对你们的意义。你们建立社区,而社区也赋予你们新的友谊和人生目标。我们成就丰功伟绩,靠的不仅是个人的付出,而是集体的力量和每个小成果的累积影响,就如同南大丰富的遗产和卓越的成就所印证的那般。”
信息来源:
1. "Speech by Prof Subra Suresh, President and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NTU 30th Anniversary Dinner" NTU Media Releas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