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 星期一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全球暖化加剧,不寻常高温的现象料将进一步恶化,并侵袭数个国家与地区。图为客工顶着大太阳工作的情况。(海峡时报)

作者 王震宇

全球多国过去几周正经历一波猛烈的热浪来袭。

我国在今年5月中旬曾记录36.7摄氏度的高温;南亚国家如印度在5月份也有两个多星期的气温徘徊在45摄氏度。

邻近的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更是一度飙升至50摄氏度。当地政府曾紧急发出水源短缺及健康威胁的警告。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16个城市上周六(11日)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炎炎热浪后,向中南部地区的7500万人下达高温警告。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美国16个城市上周末经历了持续不断的炎炎热浪,图为加州的孩子玩水减低体温。(法新社)

拉斯维加斯和上个月刚下雪的丹佛的气温急速升至约37.7摄氏度。全球最热地区之一的加利福尼亚死亡谷,也记录到50.5摄氏度的超高温。

在全球暖化加剧的前提下,不寻常高温的现象料将进一步恶化,并侵袭数个国家与地区。

这即意味着,人类对于热浪的适应能力,正一步步地被推至极限。

汗如雨下已算是小事,严重的话还会中暑脱水导致器官衰竭危及性命。大家有没有想过,炎热气温长期会使人体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它又将如何影响大家的生活?

未来户外工时或必须控制在日升前日落后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专家预测,未来或有那么一天,很可能太阳一出来后,人类就不再适合外出。(联合早报)

两年前,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林进龙副教授在论文中,预测气温再这么继续升高,未来很可能太阳一出来后,人类就不再适合外出。

林进龙专门研究人体在接触高温下的适应能力。

他说,随着本地气温越变越热,人们的工作模式及在户外的生活方式,日后料将产生剧烈变化。

据他预测,大部分的体力活将逐步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人们日后则穿着像《沙丘》电影中的隔热衣,来控制这些机器人。

林进龙告诉《海峡时报》: “当人体的温度因高温等因素而超过40摄氏度,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和中暑的风险就会随之提高。”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天气炎热或导致热衰竭甚至中暑。(海峡时报)

从医学上来看,过度操劳、脱水和体能衰弱都可能加剧高温引起的副作用,引发热衰竭。热衰竭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作呕,甚至晕倒。

另一方面,中暑则有可能造成器官衰竭和昏迷,严重的话还会致命。 在新加坡,最常在户外阳光下工作的,要数建筑工地的客工。

尽管我国的气温目前没到足以致命的程度,但观察家说,不断攀升的温度已导致户外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艰苦,而且危险指数也在增加。

安全及卫生监督员韩文齐(译音)每日走访工地四次。据他观察,近期新加坡的炎热天气确实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危险。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场所变得更炎热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赶工将受冠病疫情拖延的工程进度赶回来,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量都增加了一至两倍。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有客工说,近来工作时,的确会因为高温而更频繁出现头痛症状、影响进度。(联合早报)

目前未有官方统计,本地客工有多少人因长期顶着大太阳工作而中暑入院,或危及性命。

但有客工向《海峡时报》反馈说,近来工作时,的确会因为高温而更频繁出现头痛症状、影响进度。他们说,甚至还有同事因热浪而昏厥。

2020年,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就针对如何应对热应力(heat stress)更新指导原则,包括评估热度风险的指示,及如何让员工适应高温。

不只岁月催人老,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也催人老

这个大胆的假设来自印度钦奈斯里拉玛詹德拉大学(Sri Ramachandra University)的一名环境卫生教授维迪亚。

数年来,维迪亚一直在研究高温如何影响当地钢铁厂、汽车厂和砖窑的员工。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路透社)

她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忆述,10年前她遇到一名炼钢工人,20年来都在熔矿炉旁工作,每天工作约8至12小时。

维迪亚目测,这名工人头发已半白、面容皱缩,起码有55岁。但对方却说自己还不到40岁,让维迪亚十分吃惊。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开始认真思考,高温真的会催人老。”

虽然这个例子或不足以看出高温与老化之间的重要关联,但已有科学家曾指出,高温环境不仅会损坏人们的器官和细胞,甚至还会影响人类基因(DNA)。

专家说热浪高温正迫使户外工时缩短并“催人老”,是危言耸听吗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最不愁就业的5大专业

下一篇新闻

武吉知马路上的十全十美 顶配双学区 品质楼盘 经典设计 惊爆折扣推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