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林仰忠

林仰忠的声音,相信许多年长人士都非常熟悉。他不仅在播音领域是资深播音员,在其他有关声音的行业也都有着一席之地。从播音员到戏剧演员再到潮语老师,虽然职业角色不断转换,但林仰忠一直用他那把磁性的声音传承著华族文化,用中正耿直的人格,演绎着人生的不同角色。

记忆童年

生活中的“角色表演”往往更能润物细无声。

上世纪40年代初,林仰忠的父亲只身从潮州来南洋谋生,生活安顿好后,父亲回乡接来母亲和他们的大女儿。

当时父亲20出头的年纪,在亲戚的店铺帮忙工作。他在潮州话叫“海屿郊”的店里卖鱼翅、燕窝、海参等海产品。

林仰忠表示,当年父亲读书不多,一直以劳力换生活。他一生勤勉正直且刻苦耐劳,以汗水和良心换来的微薄薪水养活一家人,一直工作到70多岁才退休。母亲则在家中打理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同时拿些手工活回家做,以补贴家用。

1952年,林仰忠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质朴善良的家庭中,在读小学前他都是和父母亲及兄姐一家6口人一起生活。1959年入读端蒙中学附小时,他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幼小的心灵感到十分恐惧。

前一两个星期,一进入学堂他就开始哭。一位邻居大婶十分可亲,看到他哭就进去教室安慰他,告诉他不必害怕和担心,放学时就算母亲没来,她也会带几个孩子一起回家。他到现在都记得这位善良的大婶给他幼小心灵带来的温柔和慰藉,让他深刻地理解与人为善的行为,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儿时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并没有请补习老师,学习全靠自己。学校老师留测验,他就请母亲帮他听写。可母亲不会讲华语,在家里用潮州话读生字,到学校后老师使用华语教读,这给仰忠造成一定困扰,但也增强了他两种语言快速转换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他后来在电台使用方言播报新闻的基础。

邻居那位和蔼的大婶家里有几个孩子,其中与仰忠同龄的孩子在放学后经常和他一起游戏、学习。因为两家非常近,仰忠与他成为好友,经常同进同出。好友补习时,他也常常在旁边“偷师”。年纪渐长的他,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越来越懂事,成绩也越来越好。

小学阶段,仰忠经常在班里考第一名,所以从四年级开始,老师便让他当班长。当时这位老师很年轻,教书的同时还在上师训课程,在师训中学到注音符号,回来学校上课时就教给学生。

林仰忠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注音符号,之前的老师都没有教过。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查字典也更容易,懂得了平翘舌,我从这时开始就把字音读得很准。”

老师发现他华语越来越标准,又是班长,就推荐他参加华语演讲比赛。他取得名次后对讲标准华语更加感兴趣,之后每年都作为班代表参加比赛。他表示,自己没有上过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那时也没有这样的专业课。这位小学四年级的华语老师成为他讲标准华语的启蒙老师。

仰忠人如其名,从小就仰慕忠诚耿直的人。他是不重名利的孩子,不争不抢,当班长也是老师指定的。而且他当班长完全就是服务于同学,帮大家做事,反而是副班长更有班长的架势。有一次老师让班长惩罚调皮的同学,他因为心疼同学,打得太轻,老师就换副班长执行。结果被打的同学下课后就去找副班长的麻烦,他也因此躲过“一劫”。这也许就是善良的父母和邻居对他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时学校开设书法课,他很喜欢这些华族传统文化。到了五年级时,因为贪玩没有练字,被老师打手心。他现在还记得,也感谢这位老师把他“打回正路”。

1965年,仰忠升读端蒙中学,中二时他的书法作品参加比赛获得小楷组别第二名。中三时,仰忠第一次参与戏剧活动。他参加学校戏剧团,非常积极地投身其中。那时新加坡政府成立不久,有一些戏剧团体有政治倾向,是政府不允许的。学校老师怕戏剧营也会朝着激进的方向发展,所以停止了这项活动。

此时的仰忠已经迷上了戏剧,学校停办戏剧营后,他就在放学后和戏剧团的同学们自发排练。他至今还记得排演《获虎之夜》这个剧本时的场景。

可惜好景不长,老师发现他们放学后在学校排练,就把大家叫去训话。可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学生们只是喜欢戏剧,并没有做坏事。后来老师说:“既然你们喜欢表演,现在有一个活动,新加坡成立后的第一次博览会,你们就代表学校去参加表演吧。”林仰忠记得他们表演的节目是诗歌朗诵《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登台表演。

中四时仰忠和朋友们因为对戏剧的热爱,一起加入艺联剧团,这是他真正参与专业戏剧团体表演的开始。当时剧团有一些资深的前辈,也有人是电台的播音员。通过参与剧团活动向前辈学习,仰忠得以不断提高自己讲标准华语的水平,同时对戏剧表演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增添了许多表演上的实践经验。

中四毕业后,仰忠对艺术类课程比较有兴趣,就报读新加坡职业学院,学习古典家具雕刻与制作,同时他一直在艺联剧团参加活动。在剧团期间,听说新加坡电台要招华语广播剧组演员,他和伙伴们一起去试音,顺利通过。他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去电台录音,一周有两个晚上会去电台,即使没有轮到他录,他也会在旁边认真学习揣摩别人是如何录音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那时他不但在华语组还在潮语组录音。

仰忠报读的艺术类课程是一年制,1970年毕业后,因为很快要去当兵了,他随意找了一份在金饰店做销售的工作,还在印刷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丽的呼声电台潮语广播剧组招人,同学拉他一起去,结果他被录取。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80年代末,林仰忠在做电台特约节目的户外直播

1970年10月他入伍服役时,特别告知教官周末需要去电台录音,要求晚些回兵营报到。教官很支持他去电台录音,所以在当兵2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耽误他去电台。录音在当时只是他的一份兼职工作。在当兵的最后半年,他开始申请新加坡电台的全职播音工作。

也许是性格使然,他在试音及笔试时并没有向负责人提及自己已经在电台做兼职广播剧演员,也没有找当时在录音时认识的电台朋友,只是像其他人一样去报名参加考试。那时电台工作属于政府公务员,考试非常严格,需要通过口试、笔试、面试才能录取。过了半年,在服完兵役的数天后,他受聘加入新加坡港务局,不久也听说电台已经录取了6个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1972年底,仰忠进入新加坡港务局做书记。两个多月后,突然接到电台的录取通知。他心里兴奋异常,这是他的爱好和兴趣所在,可以通过声音语言来工作,把爱好和工作相结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

播音与戏剧

1973年1月17日,林仰忠正式成为新加坡国家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直做了近20年。他负责编辑和播报华语及潮州话节目,节目类型有广播剧、小说、音乐、体育现场评述、播报新闻等。他做过许多档不同类型的节目,在电视台成立配音组后还被借调去做配音员。这期间,仰忠在声音语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播音员。

197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仰忠参加了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潮剧社——六一儒乐社和余娱儒乐社。当时乐社想吸收一些新人,仰忠就积极地去参加活动。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学习过戏曲专业课程,只是凭借一腔热忱投身其中,并向前辈虚心学习。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林仰忠在余娱儒乐社演出潮剧《铡美》饰包拯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无数的义务性演出,无论角色大小都愿意演,哪怕是只站在台角帮忙跑龙套的小角色。他认为参与各类活动,不断地实践,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不二法门。他亦带着对原乡文化传承的一份心意积极参与这些地方戏演出,还负责剧团运营上的繁杂事务,几乎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花在上面。

在参加地方戏活动2年后,朋友知道仰忠有戏曲方面的才能,就邀请他参加平社和天韵京剧社的活动。学唱京剧他都是靠向前辈请教,跟着老师的口授学习。后来有了录音带,他也努力听学跟练。

仰忠除了对戏剧充满热情外,对相声艺术也非常喜爱。儿时的他就抱着收音机听相声,有一些北京话词汇开始听不懂,后来听多了就渐渐明白。相声里的“抖包袱”,让儿时的他觉得有趣极了。

1990年中国相声大师马季莅新演出,当时身为电台播音员的林仰忠与马季、赵炎、邱胜扬、黄家强,在第8播道“笑一笑、少一少”节目中演出群口相声《五官争功》。能与这些朋友同台表演让他感到荣幸之至,一偿他与名师登台表演相声的夙愿。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1990年,相声大师马季(右)莅新演出,林仰忠(左)与大师同台演出群口相声《五官争功》

1995年,新加坡戏曲学院成立后,仰忠应创院院长蔡曙鹏博士的邀请去戏曲学院帮忙演出潮剧和黄梅戏等。仰忠参加演出的戏剧活动非常多,可他从来不特意记名字、列表格。他表示:“很多事情过了就过了,人生也只是如戏般的一个过场,这些都只是他人生的一些经历罢了”。从不计较名利,勤勤恳恳做事,正正直直做人,这就是林仰忠!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2001年,林仰忠在戏曲学院演出潮剧《火烧临江楼》后,剧组与时任副总理兼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李显龙合影

1992年,仰忠和友人共同开设一家卡拉OK酒廊,做生意后就毅然辞掉了电台的工作。他本身并不是好酒之人,再加上做播音员要保护嗓子,平时也很少喝酒,但做生意就难免要应酬客人,喝酒应酬对于他来讲十分辛苦。他做了2年后选择退出。

相信邮轮旅行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旅行休闲方式。边工作边旅行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仰忠在结束生意后就在邮轮的娱乐部工作。主持节目与旅客们互动,这是一段有趣的工作经历。

在工作的同时,戏剧一直是仰忠最钟爱的业余活动。他觉得新加坡的艺术环境并不是特别好,在早期的戏剧团体里,有一些老演员因为觉得自己演得好,有时会一直“霸住”位置,以致有兴趣参与活动的年轻人无法出头,导致新鲜血液流失,剧团不能推陈出新。从长远考虑,没有年轻人的加入,剧团是注定无法延续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他就会站在年轻人这边,甚至当起“反派”角色。

仰忠平时生活中看起来温文儒雅,可在戏里,他也演过不少粗犷人物和反派,例如在艺联剧团演出《原野》里的常五、潮语话剧《七十二家房客》里的包租公等角色。但现实生活中的仰忠,其外表形象和内心世界,都是正直善良的统一体。在社会活动中,仰忠因对戏剧的热爱,曾出任过新加坡艺联剧团团长,他还是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董事。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艺联剧团演出《原野》,林仰忠饰演常五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林仰忠和夫人陈海伦参与艺联剧团演出潮州话剧《七十二家房客》后在舞台上留影

乡音的传承

乡音是最让人有亲切感的一种声音,潮州话就是仰忠最爱的乡音。潮州话即潮汕方言,是闽南语的一个支系,是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潮州话有18个声母、61个韵母、8个声调,保留着许多现代汉语(华语)所没有的古语音、古字音、古词汇和古声调,被称作“古汉语的活化石”,在语言学研究上有重大价值。

目前作为潮州八邑会馆资深潮语教师的林仰忠,自2003年起就在会馆教授潮州话。他的学生有孩童、成人和老人。他深知原乡文化对华人的重要性,一直希望以个人微薄之力用声音和语言对华族文化进行力所能及的传承。孩童可以从潮州童谣开始学习,潮州籍或非潮州籍的老人希望可以通过课程怀旧、与友人交流。不少成年人是社区及医护工作者,希望学习潮州话后可以更方便与年长病患或养老院的老人沟通。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广英语及华语,方言逐渐式微,到现在大多孩童已不会讲潮州话。仰忠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潮州人,家人之间都是用潮州话沟通。他自己和子女从小到大也都用潮州话交流。但现在新加坡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少,很多家长在家里和长辈讲潮州话,回过头来和孩子就开始讲英文,这样小朋友很难有接触到方言的机会,对原乡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

他觉得华人应该继续传承自己的文化根源,英文可以讲得好,但自身毕竟永远都是黄皮肤的华人。现今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对新加坡华人学好华语和方言也是很好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与中国建立起不可分割的经贸往来。那么在经贸活动中使用华语和方言无疑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仰忠为教好潮州话就自编了潮州话讲义,在上课前他会大概了解一下学生们的情况,再安排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他的学生们有的讲英语,有的讲马来语,所以他会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解潮州话。他表示:“十多年前刚开始教潮州话时,学员基本都是华人,所以课上也都是华语讲解,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国际音标尤为重要。不管他们讲哪种语言,都可以比较快地将潮语拼音对标国际音标,帮助他们学习发音。”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林仰忠自编的潮州话课程讲义

近年来新加坡为延续方言,不少会馆推出了各类比赛,增进大家对各族群文化的了解。在由醉花林俱乐部主办、潮州文史学会协办的潮州方言比赛“来拼潮州话啦!”中,仰忠负责出题兼主持。

林仰忠说:“学方言对年轻人来讲有实际作用,多懂一种语言在同辈之间可以更胜一筹,与同祖籍同乡沟通也更顺畅,做生意也可事半功倍。”

仰忠一直希望用声音和戏剧传承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因为,这就是他心中的信仰。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巴耶利峇空军基地搬迁后!将打造成新一代市镇并有所保留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富商杨肃斌家族2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燃气发电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