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人物 | 李光耀女儿揭开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纱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

参考消息网报道 新加坡以弹丸之地,在短短十几年取得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称号,自有可取之处。世人在谈到新加坡崛起的时候,多将其归功于其前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超凡的洞察力和务实的治国方法。伟人之功过向来留给历史评判,当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份,这位新加坡国父何以备受推崇,而他的后人,又以怎样的方法继续其精神?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这本书是已故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女士肺腑之作。伴着多张未曾公开的李家照片,李玮玲揭开了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纱,从女儿的角度出发,追忆了已汇入历史河流的伟人风采。虎父无犬女,李玮玲不失其父风姿,对社会公共事务自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言辞犀利,尖锐地指出问题核心;观点鲜明,处处从国家福祉出发。而作为专业出色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其对新加坡的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

非偶像化之偶像

往事皆随时间流逝变为过往云烟,伟人功过都留于历史和后人评判。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国父,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生前极力避免人民将他当作偶像来崇拜,谨防和抗拒被偶像化,而和父亲关系亲近的李玮玲也谨记这一点。李玮玲在书中提到,其父李光耀终生所做尽为谋国家福祉而行,不会仅为构建亲民形象而故作姿态。纵观全书,李玮玲在称呼李光耀时,并没有采用“我的父亲李光耀”,而是“内阁资政李光耀”。

国家先行于家庭,国人福祉重于家庭利益,李光耀的一生都在为新加坡奔波。李光耀过世时,新加坡更是上演了场新加坡版“十里长街送总理”。而李玮玲在表达感动之余,始终坚持认为,父亲只是做了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有能力之人方为治国良人。父亲过世之后,不论国人或自己,都要坚强,有勇气地迈入“后李光耀时代”,善待彼此,照顾彼此,为新加坡人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

家庭角色与公共服务角色

为国人服务的角色立在家庭角色之前,但这并不表示李光耀不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其一言一行能让女儿铭记多年,更是以因和父亲性格相像为荣。虽说不将父亲偶像化,却处处以父亲为偶像。这样一位备受女儿尊崇的父亲,自然是一位不可挑剔的好父亲。李玮玲在书中描述了父亲对于自己的教导,那些平等对人,简朴生活的理念皆来自于其父。和李光耀相同,对于已年过半百的李玮玲来说,职业角色先行于个人角色,国家福祉高于个人利益,国事始终铭记于心。这种对于父亲终身理想的继承,便是对父亲的一种至高尊敬。

李玮玲至今未婚,在父母晚年时候一直陪伴在其左右,亦照顾了李光耀在世的最后几年。在谈及为何选择单身之时,她称道,自己没有办法成为像母亲——何玉芝女士那样一位优秀的妻子。李光耀夫妇的深厚感情和多年来的相互支撑让女儿对于婚姻生活有了一个高标准,既然志同道合之人难有,不如独自生活更为自在。这样一种独身的选择,既是自我诉求,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父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虎父无犬女

作为李光耀的独女,李玮玲继承了父亲超凡的洞察力和坚韧品性,在学业、职业上表现出色,对当下时局的各项事务自有立场,并非完全同意其父观点。而她小儿神经科医生的身份独特,让她在教育和医疗上见解独到。

不论是国事或世事,李玮玲都可谓眼光毒辣,一眼可见症结所在,这一点倒是像极其父。李家崇尚简朴生活,李玮玲始终训练自己满足生活的基本所需,并舍弃生活享受,她表示了对于新加坡“Y一代”(美国人把1983年到2000年间出生的人称作“Y一代”——本网注)的担忧。她担心新加坡“Y一代”年轻人沉溺于享乐主义,无法在逆境中成长。

新加坡得以在十几年内迅速发展,李光耀功不可没,但更为重要的是勤劳刻苦的人民和规定森严的法律。而新的“Y一代”,未必能理解新加坡建国时的艰难处境。自由乃是限制之下的自由,新加坡是“绝地重生”的新加坡。“Y一代”能否理解吃苦主义背后的良苦用心,确实值得深思。

重情义的务实好医生

李玮玲为人理性且务实,在看待教育问题上冷静客观。不论是“虎妈教育”、“精英教育”、“补习班问题”,或是新加坡“小六会考制度”和“双语政策”,她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为衡量标准,提出观点。不论是哪一种教育,她都未曾全然否定,以“世间之事皆有可取”之态度,指出其合理可取之处,认为应以学生本身不同而因材施教,切不可取一刀切的做法。受其自身所受教育和自身职业影响,她十分看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品格教育和幼儿教育,认为学生应当各有所长,好的社会应该是让各种学生能够各有所学、各司其职、各有价值的社会。这些观点,已经超越国家层面,从人类现行教育制度发展高度来看,也极具价值。

李玮玲心系人民,有很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或许致使她踏入医生的行业。而她本人对于贫苦人民的关照使她始终保有医者初心,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她与病人们的故事。倘若说对于父母亲人,李玮玲是感情深厚的话,对于她的病人们,她不可谓不情深义重。而在其位者知其难,难得的是重难之下,她始终保有对医疗事业的热情。各国的医疗体系都存在问题,新加坡亦不能避免,李玮玲始终强调的是医生是悬壶济世,而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行业,应当以病人为重。不论是病人自身的问题,还是医疗体系本来的问题,她都想办法去改变、去改革。从本书之中,可以见得改革其艰难和改革之成效。

国事家事天下事的真实

而以上内容也不过是书中内容小小的一角。本书共收录七十五篇李玮玲过去十二年在《海峡时报》和《星期日时报》中所发表的文章,并重新编排。全书分作两个部分,十个板块,分别从个人和国家角度出发,以自述方式综述了李玮玲的人生和她所热衷的医学事业。

虽然李玮玲在本书序言之中自谦为理科生,非能言善道,然她确实算得上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不论国事家事世事,都能用轻松的笔触、幽默的语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书中更有五十多张之前从未公布的李家照片,大多来源于李氏家族的私人影集,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神秘家族”的真实生活场景。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学区房系列

下一篇新闻

以下这些东西最好在新山买,省下很多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