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自2015年起,新加坡的机器人密度就以每年平均27%的速率增长。(海峡时报)

作者 王震宇

红蚂蚁去年曾介绍过一款在香港研发、能替护士寻房帮病患量体温的机器人。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AI)因疫情而生,能解决医疗护理领域人手不足的问题。

疫情当前,无论是边境管控,或是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裁员潮”,人手短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

许多领域不再单靠人力,而是加快科技转换步伐,普遍使用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来弥补人手不足的情况。

新加坡工业自动化全球第二 中国AI使用率大增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工厂使用工业化机器人的现象正快速增长。

2020年,以每万名员工来计算,各国与区域的工厂平均使用126个机器人。该报告将这个计算法称为机器人密度(robot density)。

相较于2015年的每万名员工仅使用66个机器人,全球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在五年后就已经翻倍。

亚洲和澳洲的平均机器人密度并列最高,达每万名员工134个机器人。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王震宇制图)

在全球范围内,韩国的机器人密度排第一(932个机器人),新加坡排第二(605个机器人),紧跟着是日本、德国和瑞典。

该报告说,自2015年起,新加坡的机器人密度就以每年平均27%的速率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亚洲区工业化机器人使用率增长最快速的,五年前只排名全球第25,五年后已跃升为第九名。

工地机器人使人力减半

在疫情期间,新加坡外籍员工短缺的问题相当显著。人力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12月至去年9月,本地外籍员工人数锐减了23万5700人。

随着我国边境逐渐重开,外籍员工虽然有望回流,但许多以往不曾使用机器人的领域,如今也转向用机器人补上职位空缺。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美国企业 Boston Dynamics 研发一款名为“Spot”的四脚机器人,是建筑工地的好帮手。(路透社)

建筑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美国企业 Boston Dynamics 研发的一款名为“Spot”的四脚机器人,不仅能扫描工地的泥土和砂砾范围,检查工作进度,还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及时发送给建筑公司的控制室。

著名的建筑公司金门(Gammon)就使用了“Spot”。公司总经理麦克奥康奈尔告诉《南华早报》,过往这类工作需要两名员工来完成,如今只需一人来控制机器人。

奥康奈尔指出,疫情加剧了建筑行业的人手短缺问题,寻找一个长远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在建筑工地利用自动化方案来取代人力,已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盘点新加坡多功能机器人

的确,就算是未来哪一天疫情真的消失了,相信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也不会消失,而是继续进化来提升目前一些领域的工作效率。

下列这些在新加坡亮相的机器人,你又听过或看过几个(一些已功成身退)?

会“扫书”的机器人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书本扫描机器人每天可扫描10万本书的标签。(互联网)

国家图书馆“聘用”了两架机器人,具有书本扫描功能,每天可扫描10万本书的标签,相等于馆内图书收藏的约三成。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助理总监李怡芳(译音)说:

“员工无须逐一查阅书架上的编号,这能减低日常工作及劳动密集环节。” 本地八家公共图书馆也采用13个“书本扫描机器人”,每天扫描约5万本书,专门侦测摆放在错误位置的书籍。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为减低紫外线对人体有害的风险,Sunburst UV Bots只在商场营业时间之外运作。(星狮地产和PB集团提供)

名为Sunburst UV Bots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是名副其实由疫情催生出的人工智能技术。

它主要以发出紫外线灯进行消毒,除了能避免撞上障碍物自行移动,也能感应出附近是否有人。若感应到人体,机器人也会自行关闭暂停消毒。

Sunburst UV Bots曾在疫情暴发初期,在义顺纳福城出没。为减低紫外线对人体有害的风险,机器人只在商场营业时间之外运作。

懂拖地又会说笑的机器人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会扫地还会唱歌说笑的机器人,在星耀樟宜派上用场。(互联网)

本地机器人制造公司Lionsbot在2020年曾宣布制造300个不只会擦地,还会向路人唱歌和说笑话的机器人。

其中几台就被“委派”到星耀樟宜和国家博物馆工作,有趣的是,他们还有名字呢!

在机场工作的叫Yi-Wei、博物馆的机器人则是Ella,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收集垃圾和洗刷地面。

餐馆食阁好帮手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餐馆和食阁忙得不可开交,纷纷以机器人代替人力。(联合早报)

蚁粉对这款机器人一定不陌生。 防疫条例松绑后,许多餐馆和食阁忙得不可开交,纷纷以机器人代替人力。

除了能“巡逻”让食客无须走远就能归还餐具,还能记得餐桌位置,把菜肴送到食客桌上。

新加坡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二 疫情期间补上外籍员工的短缺
上一篇新闻

政府征收陆路关卡附近组屋 许多居民在消息公布后才知道受影响

下一篇新闻

人力市场主导权逐渐掌握在雇员手中 新加坡雇主准备好了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