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全球通胀再创新高,日子再回不到以前了

新加坡的通货膨胀日益逼近。

3月以来,新加坡的核心通胀率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对不断飙升的核心通胀率保持警惕,因为这意味着高涨的物价似乎不会在短时间内下降。

核心通胀能让我们了解物价的长期走势,它不包含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例如食品和能源,因为这些类别可能会受到天气和战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这都只是暂时的。

教授简介

全球通胀再创新高,日子再回不到以前了全球通胀再创新高,日子再回不到以前了

扫码查看

英文简历

蔡道铝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

高级访问研究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经济学博士

教研领域:管理经济学、全球经济的宏观经济原理等

最近几个季度,美国和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创下了新高。由此看来,受到疫情重创的全球经济必须要再打一场硬仗,才能迎来复苏。

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和新加坡贸工部今年4月表示,“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上涨,俄乌冲突和各地区的疫情再次导致供应链中断,受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胀压力已进一步加剧。”

但同时,金融监管局也表示,核心通胀预计会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上升,然后在接近年底时放缓。

对于通货膨胀会持续多久的问题,各国经济学家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些地区的通胀压力预计会得到缓解,但具体要等到何时,则取决于那些外部冲击会持续多长时间。

战争与疫情带来的暂时性冲击

首先,俄乌战争已持续了11个星期,没人知道这场战争还会继续多久。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许多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和葵花籽油出口国。

由于欧洲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商品买家也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其备受抵制的石油。而燃料短缺和港口封锁,也让乌克兰农民的粮食难以出口。

由此可见,世界各地的能源和农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外的出口国现在是价格的主导者,但为了应对物价上涨,消费者现在都在减少消费,抑制自己的消费需求。

从历史角度来看,因为一些短期冲击而导致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的情况往往会逐渐好转。例如,2011年美国遭遇了干旱灾害,国际食品价格因此上涨到历史新高,但随后几年又回落到了干旱前的水平。

如果乌克兰只能种植一小部分农作物,便无法满足全球的粮食需求,最终将会有无数人流离失所,基础设施也会因此遭到破坏,造成长达数年的伤害。

在世界的另一边,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也令全球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今年4月,中国的制造业活动已经跌至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商品制造和运输的成本变得更高,消费者的钱包也因通货膨胀而“缩水”。

然而,即便是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最终会放宽,封锁上海、深圳,甚至是北京等重要城市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法彻底被吸收。很多有关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也被下调了。

与此同时,企业也会积极寻求解决供应短缺的替代方案。新加坡贸工部政务部长刘燕玲(Low Yen Ling)于5月9日在国会表示,虽然中国的封锁政策推迟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进口,但大部分企业还有能力应对。

总之,战争和供应短缺带来的通胀压力在中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退,但会给各行行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大国政策下的长期性冲击

实际上,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在疫情期间实行的过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各国央行和政府也别无选择,只能制定政策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最终的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

美国政府为抗击疫情增发了3万亿美元的国债,这些资金大多被美联储购买。虽然疫情过后,经济逐渐复苏,消费也开始出现了回升趋势,但同时美国已经停止了大部分的援助政策。

这种压力可能会带来长期影响,因为它关系到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可持续性。增发国债意味着各国可以选择印钞来实现这种政策,但这种方式也会降低货币的价值并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美国政府的国债大约等同于美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今,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140%。

2022年3月,美国的年通胀率为8.5%,达到了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通胀、供应链中断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过度宽松的政策造成的,这对政策制定者来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美国政府是否能创造足够多的财政盈余来偿还这些债务,是投资者正在关注的重点。如果政府无力偿还,美联储就不得不承担更多债务——这其实与美联储正在出售债券减少货币供应的努力背道而驰。此外,如果增加债务,则将会削弱美元的购买力。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需要在结构上进行有效的财政改革。但从政治上讲,制定紧缩性的政策往往比较困难。美联储已经宣布将在2022年进行7次加息,以便让通胀率降至2%。

新元升值,缓解物价上涨

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已经收紧了货币政策,提高了新元兑换其他货币的汇率,其逻辑很简单:如果新元走强就意味着,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优惠的汇率为购买的商品支付更少的费用。

全球通胀再创新高,日子再回不到以前了

新加坡直总平价超市消费者为选购商品结账

新元一旦升值,即便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新加坡消费者也不需要支付高价。对许多家庭来说,这一举措有助于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新元升值也意味着出口的商品会更贵,这可能会使新加坡的企业很难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因此,对于货币政策的每一步变化,我们还需仔细斟酌。

迫在眉睫的滞胀威胁

自疫情爆发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局势都变得动荡不安。在短短几周内,全球经济就遭受了好几波严重冲击,很多国家的经济也迟迟无法得到完全恢复。

全球通胀再创新高,日子再回不到以前了

2022年5月,新加坡超市消费者在冷柜前挑选牛奶

如今,全球高通胀和物价飙升的情形可能会让我们联想到1970年代,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当时,石油危机引发了严重的供应问题,政策制定者只能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方式来应对供应危机。

这些因素相互叠加,最终引发了“滞胀”——各国GDP增长缓慢,通胀率和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毫无疑问,现在令全世界感到沮丧的是,尽管我们与新冠疫情已经斗争了两年多,但似乎很难再回到过去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

对于目前的通货膨胀,眼下虽然无完美之策,但新加坡仍会谨慎地调整政策来缓解外部冲击,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强劲增长,远离“滞涨”的威胁。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Channel News Asia

原文标题为Commentary: Inflation will get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

作者:蔡道铝,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高级访问研究员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上一篇新闻

拿到新加坡PR的8大好处,价值几百万

下一篇新闻

天气太热,新加坡开展“冷却新加坡计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