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加坡青少年上班族自杀率上升7%,拨打这个热线能救人一命

编者按:最近新加坡一项报告指出40%的受访者曾经历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的自杀率更是达到新加坡八年来的最高。心理健康还需更多关注,新加坡的这个热线或许能救人一命: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全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国人长时期不知所措,前路漫漫,只能祈祷早日摆脱疫情的困扰。 虽然现在已有疫苗,而且正广泛接种,但疫情依然反反复复,限制未见放宽。不仅新加坡如此,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甚至美国,都还未走过困境,唯一例外的是中国。

对国人而言,备受考验的,是你的储蓄、耐性、体力和亲友。可是,当身边的人都自身难保的时候,当“我”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又还有谁会来帮“我”呢?

我的不幸,我的悲伤,我的烦恼,要向谁诉说呢?谁又能伸出援手呢?告诉你,在新加坡,也只有这里,【1767】是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只要一拨,就会有人来帮你!

这是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 简称SOS,注*)刚刚推出的24小时电话热线!简单易记,方便公众拨电求助。这里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值班,细心聆听每一通电话,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有待救助的受困者。

新加坡青少年上班族自杀率上升7%,拨打这个热线能救人一命

新加坡援人协会执行官陈弼良接受《怡和世纪》专访时指出,去年,也就是冠病疫情肆虐的第一个年头,新加坡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自杀率在攀升。他说:2020年,我国青少年、上班族和年长者三个年龄组别的自杀率,出现“三高”的现象(图1)。

其中,60岁以上年长者的增长趋势尤其令人担忧。援人协会观察到,在一波又一波的阻断措施下,“不可以下楼,不可以找朋友,不可以拉咖啡”,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被孤立,被遗弃,走投无路”。

已经有部长发出警告说,疫情至少需要两三年才会平息。再看新加坡统计局的预测,我国的独居年长者到了2030年将增加到8万3千人(是2016年4万7千人的近一倍),平均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在增长。陈弼良计划带领援人协会团队,逐步和社会各方爱心义工携手合作,建立起有机的爱心援助网络。一方面提升爱心义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和加强他们的“心声分析能力”,力图提前发现征兆,避免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开展定期的家访,陪他们下楼散心、喝咖啡等活动。

以高龄化和高自杀率著名的日本,在新冠疫情第一年,同样面对自杀人数从过去几年的缓降,突然回弹上升的现象。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0年版《自杀白皮书》分析,自杀的首要原因是“健康”亮红灯,顽疾缠身而使人走上绝路。日本还把高龄者细分成两个组别,从65岁至74岁的称为“前期高龄者”,75岁以上的称为“后期高龄者”。

《自杀白皮书》揭露,这两组长者自杀的另一原因不尽相同。“前期高龄者”是“经济生活”压力所致,“后期高龄者”则是被“家庭问题”所困恼,而且,男女有别,男仕们申诉“生活痛苦”无法支撑,女仕们则因“夫妻不和”绝望心碎,走上了不归路。

虽然日本的文化跟我们不同,但是,“健康“、“经济生活”、“家庭问题”、“生活痛苦”、“夫妻不和”五个类别,基本上也是令国人头疼的问题,是导致忧郁症发生的原因,值得参考。

为了援助年长者,陈弼良还打算招募能讲不同方言的辅导员和义工。怡和轩也很荣幸将和新加坡援人协会联合主办华语“心理健康讲座”,希望对华社年长者的健康和福祉有所帮助。

新加坡青少年上班族自杀率上升7%,拨打这个热线能救人一命

记住,如你发现身边有年长者或青少年需要援助,请拨打【176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注:各地按其民情,叫法各异,如:日本自杀预防学会,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台湾自杀防治学会等。

(稿件内容及作者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媒体立场,文责自负)

本文刊载于《怡和世纪》2021年10月第45期。作者为《怡和世纪》编委林少彬。

新加坡青少年上班族自杀率上升7%,拨打这个热线能救人一命

《怡和世纪》是新加坡百年历史的华人俱乐部怡和轩所出版发行的综合杂志,含时事观点、金融财经、人文史地,也设有艺文栏目,是本地文化圈的心血之作。

《怡和世纪》已办刊十年,现推出珍藏版合集(12期到44期)共33本,仅售10套,每套售价260新币。也欢迎订阅新刊,每年3期,单本订阅价格10新币,全年订阅(3期)24新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怡和世纪》发行部门,亦欢迎海外订阅。

详情请电邮垂询:[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eehoehean.org

官网:www.yiheshiji.com

新加坡青少年上班族自杀率上升7%,拨打这个热线能救人一命
上一篇新闻

新世纪世界健康危机:越来越多人感到孤独寂寞

下一篇新闻

机票贵还有熔断风险,要不干脆包机回国?(附申请流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