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杂货店养育三代人 “做生意 是一世 非一日”
老字号杂货店养育三代人,一块招牌匾额,走过88年历史,尽显斑驳沧桑。
这家位于金文泰西1街第603座组屋的杂货店,只要顾客一光顾,映入眼帘的便是“金顺源”三个字,高挂在店前的招牌牌匾。
虽然斑驳老旧,漆料早已脱落,却与第三代掌舵人杨弓勇(72岁)的状态成了鲜明对比。身体硬朗的他,永不言休,更向《新明日报》记者娓娓道来老杂货店走过的岁月。
杨弓勇讲述招牌“金顺源”的历史。
杨弓勇表示,曾祖父从金门南下到新加坡谋生,于1934年开了这家杂货店后,一直营业至今。第一间店铺位于直落亚逸(Telok Ayer)一带,旧址就是现在的中国广场(China Square),当时因为需要拆除,才搬到现址。
“1993年,我们才搬到现址,也靠近我们的住家。当时,父亲已逝世了10年。”
他表示,自小在父亲的教诲下,学习如何做生意。“我们家共有7兄弟姐妹,我排行老二,小学毕业后就到杂货店帮忙。父亲离世后,他就与大哥,以及小他4岁的弟弟,共同经营杂货店到现在。我大哥也不幸于2017年因心脏病过世。”
回想起“金顺源”这三个字的渊源,他表示“金”取义金门,代表着祖籍地;至于“顺源”二字,就像是父亲所说的金玉良言,“做生意不是做一天,而是一世人”,赚钱必须脚踏实地,才会源源不绝。
杨弓勇长子于1986年在旧杂货店前留影。(受访者提供)
保留历史招牌牌匾以木为材质,虽完好无损,但字迹的漆料已脱落。
杨弓勇表示,曾想过刷上新漆,但老前辈劝阻说,应保留历史,原汁原味,因此一直保留着原有的样子。
他也说,常有顾客经过,被古色古香的牌匾吸引。
孩子各有发展杨弓勇表示,自己育有3名孩子,大儿子今年42岁,在理工学院担任讲师,二女儿今年35岁是名特殊教育老师。至于小儿子31岁则是一名顾问。由于孩子各有发展,因此不会让他们继承家业。
“我也是半退休状态,孩子空闲时会来帮忙,我和妻子将做到不能做为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