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新加坡靠什么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57714美元,超过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传统发达国家,世界排名第11位。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直属(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五位。

其实,新加坡的发展短板和制约因素非常明显:

一、面积狭小:国土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世界各国面积排名第164位,由新加坡岛(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8.5%)和周围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小于很多知名城市的面积:香港(1106平方公里)、深圳(1997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北京(16410平方公里)……

二、资源匮乏:新加坡的淡水资源严重匮乏,几乎全部的饮用水都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通过海底管道从马来西亚输送到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几乎所有的粮食、蔬菜、肉类、鱼类都要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

三、人才稀缺:1965年新加坡建国之初,人口只有188万,土著居民(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很低,大多数从事传统的种植业、渔业、加工业、商贸业。截止2017年底,新加坡只有567多万人口,世界排名第106名,而且老龄化人口占比12.4%。

为什么有这么多发展短板和制约因素的新加坡,经过短短53年时间,一跃从小小的岛国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发达国家?经过实地考察调研以及与多位新加坡居民的访谈,笔者发现新加坡有其独特的发展战略和前进路径,总结如下: 1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集体危机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开新加坡的建国历史,新加坡是被马来西亚抛弃后、无依无靠下“被迫独立”的。1965年,以巫统为首的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12月,新加坡正式成立共和国。正因为新加坡存在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人才缺乏的劣势,新加坡人天然具有忧患意识和集体危机感,这种忧患意识和集体危机感成为经济奇迹的原动力,新加坡人靠着勤奋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创新发展。

2 卓越的国家领导人 1954年,李光耀参与发起成立人民行动党,1958年8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新加坡国家法令》,新加坡从此实现了完全自治,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1959年,新加坡举行第一次大选,李光耀带领的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李光耀出任新加坡政府首任总理。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实现独立建国。新加坡正式独立后,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团结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等各个族群,集中精力发展国家经济、积极融入国际外交环境,实现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李光耀被尊称为“新加坡国父”。 3 “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政治上,新加坡采用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行政、司法、立法相互独立,保持了国家政体的稳定。党派上,人民行动党一家独大,连续执政53年,保证了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延续性。经济上,新加坡采用政府主导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企(淡马锡公司等)负责重大基建项目,积极引进外国投资,培育发展民营经济。外交上,除了和东南亚邻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外,新加坡还积极与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外交关系,用大国的势力来均衡新加坡的外交威胁。新加坡将西方的法治与东方的人治相互融合,巧妙实现了东西方优点的融合,形成“国家资本主义”的独特发展模式。 4 以国家认同取代种族认同

新加坡的土著居民包括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在建国之前,马来人垄断了政治,华人垄断了经济。如何避免种族之间的冲突、形成共同的向心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1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以多元文化政策以取代建国前期推行的抑制种族文化政策,鼓励各民族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在法律上规定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土著居民相互平等,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自由,1989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了族群融合政策,各族群在相互包容基础上和谐相处。根据2010年的人口调查,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了人口的83%。新加坡有着各式各样的宗教建筑,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已被列为国家古迹,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堪称“多宗教融汇的大熔炉”。至今,新加坡还保留了成片的华人聚集区(牛车水)、印度人集聚区(小印度),各个族群的重要节日(如华人的春节、印度人的放灯节、马来人的开斋节),都成为举国庆祝、全民共享的假期。国民信约是新加坡本国公民对新加坡宣誓效忠的一个方式,新加坡人一般在公众活动中一齐宣读信约,信约的内容是:“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5 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 新加坡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要接受正规教育,保证新加坡国民的基础教育水平。同时,新加坡政府延续殖民地时代偏重英文的政策,大力发展英文教育,加强英语在政府、商业、资讯、社会等各方面的运用。1987年,政府实施统一源流的教学,推行以英文为教育媒介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为英文、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英文是第一官方语言,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英语,在此基础上,各类族群可以选择自己族群的语言。时至今日,新加坡几乎人人都可以用英文流利交流,都有国际视野与全球眼光。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新加坡采取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移民的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不断提出吸引优质劳动力的计划。1977年,新加坡推出国外人才居住计划,吸引国际优秀专业人才入籍新加坡。目前,新加坡有稳定永久居民(PR, Permanent Residents)50-60万,可以作为新加坡正式公民的补充源。 6 选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新加坡发挥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交汇处的独特优势,建国之初确定大力发展加工出口、转口贸易、国际航运,近二十来,积极发展电子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是新加坡三大支柱产业。樟宜国际机场、新加坡航空公司在航空业界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新加坡港是全世界最繁忙、运作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1961年启动的裕廊工业园区是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典范,由新加坡输出工业园区开发与运营模式、新加坡与中国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至今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工业园区之一。新加坡旅游业以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游客到导向,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水平、国际旅游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2017年,新加坡入境国际游客数量达到1740万人次,旅游收益达到268亿新加坡元。

新加坡国歌

“来吧!新加坡人民,我们共同向幸福迈进;我们崇高的理想,要使新加坡成功。来吧!让我们以新的精神,团结在一起;我们齐声欢呼:前进吧!新加坡!前进吧!新加坡!来吧!让我们以新的精神,团结在一起;我们齐声欢呼:前进吧!新加坡!前进吧!新加坡!”

这首由新加坡著名音乐人朱比赛(Zubir Said)作词作曲的《前进吧,新加坡》(Onward Singapore),既是新加坡的国歌,也是新加坡的国家格言。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理工大学发布2018年毕业生就业调查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网站雇人写负面政论文章 新内政部长回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