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4日 星期六

你抗疫疲劳了吗?听听古人们如何“治未病”,增抵抗,防瘟疫

冠病疫情发生至今已两年多,许多人已开始出现抗疫疲劳。庆德堂新邮中心和狮城大厦分店的张宇飞医师向《新明日报》《活得好》读者撰文分享个故事,表示疫情自古有之,况且以前的医疗水平远不如现代,借此故事呼吁大家别气馁,尽量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人类历史上有多次抗击瘟疫的故事;有史料记载的,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你抗疫疲劳了吗?听听古人们如何“治未病”,增抵抗,防瘟疫

(档案照)

甲骨文中提到的“虫、蛊、疟疾”等字样;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提到了“疠”等,都是指“瘟疫”。

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关于治未病抵抗瘟疫,历史上还有一段经典案例。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退休时,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他研制出一个可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两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直到今天华人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就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抗疫救助民众的事迹。由此可见,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看,首先要做好预防,增强抵抗力。

文:张宇飞医师

你抗疫疲劳了吗?听听古人们如何“治未病”,增抵抗,防瘟疫
上一篇新闻

母当年送妹当童养媳,失散57年,澳洲姐姐寻妹不言弃

下一篇新闻

建议学位设有效期引热议,新加坡议员作出澄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