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丰加北组屋在2021年11月试用新设计的透明回收箱,测试透明或分门别类的回收箱,是否能降低垃圾箱的污染率。(联合早报)

作者 卢丽珊

近年在台湾经营生意和生活,最直接收益的好习惯,就是从家中就开始分类和回收资源,因为大环境人人必须那么做,已完全循资源回收的“法则”。

然则,一回到新加坡又抛到九霄云外。这份小小的内疚感促使我决定在虎年伊始,在家中就开始分类和回收资源。

台湾全民的回收率高达百分之50。新加坡截至2020年,相比之下只能做到13%,而且还逐年下降。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台湾的垃圾分类回收。(互联网)

台湾能,为什么新加坡不能?

虽然我相信新加坡应该有更好的条件做得更好,我们就是一直温吞吞、慢半拍。

由此可见,大环境的立法、高力度宣传和推广,以及硬件的配合,是全民投入资源回收——从意识培养到形成日常习惯——不可或缺的因素。

生活在台湾,我曾亲身见证环保的各个环节。

以我为例,住户必须在晚上9点35分听到播著贝多芬《致爱丽丝》乐曲的两辆垃圾回收车来到前,和邻居在小区楼下集合,将可回收的物品、厨余(剩下的菜饭、果皮和蔬菜等有机垃圾)和一般垃圾三大类上交。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台湾的垃圾回收车。(互联网)

首先我们在家里就必须先分类金属、纸张、塑料和玻璃,确保它们已清洗干净、晾干、分别装入个别的袋子。

第一辆垃圾车备有一个大桶,让我们将厨余倒入,以及将(必须使用特定蓝色塑料袋)包装好的一般垃圾扔进去,跟在后面的回收车则收取那些可回收的物品。

由于家中已进行资源回收(分类和积累一袋才送走),当地民众是不可以将家中的垃圾或厨余带到公共场合的垃圾桶(分两个部分:垃圾和可回收资源),例如地铁站内的垃圾桶扔弃的。违法者被罚款的新闻时有所闻。有鉴于回收资源的强大力度,很多人都感觉台湾街上的垃圾桶相对较少。

虽然很清楚资源回收的好处,但是要做到台湾那样的“极致”,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例如我们都很习惯将饮料包装随手一扔,这个在台湾则是 NO NO!我们必须清空包装的每一滴汁液,还得冲洗干净后才能丢弃。洗发精和清洁用品的罐子也必须一样处理。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在台湾下楼丢垃圾的意外收获:可以顺便赏花赏月。(作者提供)

一开始,我一边洗一边嘟哝,这样不是更浪费水吗?后来才知道,不负责任的不清洗干净回收物品,物品即使“上缴”也会弄脏或污染其他物品,这将导致全部变成废弃品。

另外一个“不便”是必须紧记回收时间(一般家庭一周下楼丢两、三次,回收车每周来五天),有时在外约会或工作,也得十万火急赶回来赶上回收车,感觉有点滑稽。

有时还会记错时间,众人皆醒我独醉,兴高采烈提着垃圾下楼,怎么等著等著都没有半个邻居下楼?啊!猛然才想起,垃圾车今天不会来!

后来住久了认识楼上楼下的好邻居,非得当天丢垃圾的话,也可以请她们代劳,反过来我也会帮助他们处理。

风雨无阻目睹楼下邻居聚集扔垃圾,也看到人生百态,是台湾小区生活的一道风景。有时冒着冬雨撑著伞也得下来扔垃圾。台风天台风不太强的话,还是得下楼。也有工作忙碌的邻居透露,他们无法配合时间,早上上班直接开车将垃圾送去特定回收站等。一些住宅小区则由管理处中央管理和代劳,但是住户还是得将分类好的垃圾拿到楼下管理处。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新加坡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卢丽珊摄)

这些生活上的改变看似微小,其实意义重大。单单是为了确保产生最少的厨余,就能让我们不浪费食物、珍惜食物、避免准备过量的食物。

在频密处理回收品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会从一件件从珍贵物品沦为废品或回收品的过程,冷不防的怀疑起人生,思考起生命。或许还会从中唤起“小我”也能在地球挥发小小的作用——在购买下一件物品时慎重、再慎重!

Recycle(循环回收)、Reuse(物尽其用)和Reduce(减少使用)是资源回收的完整过程。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新加坡某些商场内也设置了能回收电子产品的电子垃圾箱。公众可以把想丢弃的打印机、电脑、手机、机顶盒等资讯通信科技产品、电池和灯泡丢进这个垃圾箱,环保的同时也能累积积分换取购物礼券。(联合早报)

其实前两步骤只是铺垫,资源回收最大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参与资源的回收,彻底改变人们和物质资源的关系,从而改变习惯,通过更慎重使用物资和购买物资,来达到减少资源的终极目的。

其实,新加坡每一个家庭都在某程度做到物尽其用的部分,再用购物回来的塑料袋,真正的循环回收应该是下一步。

国家环境局最新调查显示,每五个本地家庭中,有三个家庭定期进行再循环。调查也发现约一半的国人不清楚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因此民众放入蓝色回收箱的物品当中,有高达40%因为回收错误或受到食物和液体污染,而不适合回收。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民众放入蓝色回收箱的物品当中,有高达40%因处理不当而不适合回收。(联合早报)

为了方便公众分类资源,从今年起本地每户家庭年内将获分配一个垃圾回收桶,这类回收容器将帮助住户在家中开始分类。

去年本地两区试用透明回收箱,让环保一目了然,它们包括把玻璃、纸张、金属和塑料分类,这将有助于降低垃圾箱的污染率。然而,如果这次没有大事宣传回收容器的用途,它们很可能又变成现有蓝色回收桶的情况,不是没有善加利用,就是还有一半的家庭并没有定期再循环物品。

进入后疫情时期,随着网购更加普遍和便利,购物的频仍有目共睹,似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城市广场(City Square Mall)的分类垃圾桶。(卢丽珊摄)

这必定产生更多的包装袋或因冲动型购物导致的多余物品,因此加大力度和正确的资源回收、鼓励下一代珍惜资源,并同时鼓励理性购物更显得必要和契合时代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家中开始资源分类、尽量重用和回收资源,更频繁使用全国各类的回收服务站,例如电子产品和衣物等。购物时也必须记得使用自带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只要政府和商家全面和深化实施塑料袋收费,一定能逐渐改变国人的习惯。

毕竟地球家园只此一个,贡献一己之力,你我有责。

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差,为何难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上一篇新闻

在中国养娃比新加坡贵? 上海北京请个保姆月薪2000新元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冠病综合检测中心,周六起接受远程看诊,所有费用政府承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