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 星期一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即使自检呈阳,许多人仍会到住家附近的诊所让医生“再次确认”。(联合早报)

作者 王震宇

新加坡2月15日新增近2万起冠病病例,再写下新高,也足以显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传播速度之快。

许多染疫的新加坡人都是在家自行做抗原快速检测(ART)时,发现自己呈阳了。

虽然他们大多属于症状轻微者,但是在看到检测仪突然出现“两条线”的呈阳结果时,难免会吓一跳,忍不住跑去住家附近的诊所让医生们“再次确认”,然后帮他们提交给卫生部。

一名家庭医生Roger Teo日前投函《海峡时报》,申诉为了帮这些与日俱增的病患“再次确认”自检呈阳的结果,忙得不可开交。

他写道,他必须为这些症状轻微的病患重新进行ART检测,再次确认自检结果,让染疫记录反映在政府医疗记录上。单是处理这些程序,就严重影响到他日常看诊工作的节奏与效率。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图为一家诊所在农历新年期间,因看诊需求激增而暂停登记。(海峡时报)

其实,根据卫生部调整后的冠病医疗方案二(Protocol 2),公众如果自检呈阳但身体状况良好,只须先在家自我隔离72小时,然后再自我检测。一旦检测呈阴就不必再隔离,除非出现严重症状才需求医。

换言之,在调整方案下,病患无需通报自己确诊。

不过,Roger Teo医生说,患者的染疫情况经诊所登记后有了官方记录,才可豁免接种追加剂,而且接种状态也会依然保留为“已完成接种”。此外,有了“官方记录”的低风险患者也能在居家康复计划下获得照顾。

这就是家庭诊所近期“生意兴隆”的主因。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前往家庭诊所求医的ART检测呈阳者也会列入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数。(海峡时报)

除了上述理由,一部分新加坡人则是为了求个心安,所以在家看到“两条线”后,下意识就赶往诊所再检测一遍。

卫生部是从今年1月21日起调整冠病病例的统计方式。前往家庭诊所求医的ART检测呈阳者也会列入每日新增病例数。据了解,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内,平均每天有800人在医疗设施内做的ART检测结果呈阳。

为缓解全科诊所的看诊压力,卫生部宣布,即日起至3月15日,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冠病确诊者,可预约到综合检测中心或快速检测中心,在专人监督下免费进行抗原快速检测。病患在检测后的30分钟内即可从HealthHub应用获取确诊记录。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冠病确诊者,可预约到综合检测中心或快速检测中心,在专人监督下免费进行抗原快速检测。(海峡时报)

针对卫生部这项新措施,Roger Teo医生表示支持。

他进一步建议说,虽然到这些中心前须提前预约,卫生部也应确保有足够的时段供选择,让病患在自检的第一天就能确认呈阳记录在案,无需再前往其他中心或到访诊所和综合诊所。

他也说,除了把病患的呈阳结果提交至Health Hub,这些中心也可考虑提供一纸“官方证书”,方便需要病假的病患,也能作为实时康复(time-based recovery)证明。

无人监督自检呈阳也应能自行通报

在信函的最后,Roger Teo医生道出全科诊所的最大难处:

如果自检呈阳的轻症者都涌到诊所,除了造成等候时间延长、加重医生的负担、无法为其他病患看诊之外,也可能导致轻症患者阻塞医院急诊部门。

另外,如果诊所外确诊的患者太多,也可能会导致前去诊所求诊的高风险病患也跟着染疫。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医生建议,新加坡卫生部未来可考虑允许在家自检呈阳的病患,也可以自行通报当局。(联合早报)

Roger Teo医生因此建议卫生部,未来可考虑允许在家自检呈阳的病患,也可以自行通报当局。前提是他们必须是低风险患者,并且已完成接种。

当局也可实施严格管制,避免有人通报“假呈阳”结果。

“这样的举措与目前简化的医疗方案十分吻合,也能强化自我检测及隔离措施的个人责任。”

其实,除了到诊所或检测中心“再确认”呈阳结果,新加坡也有医疗业者与卫生部合作试行远程监督抗原快速检测(tele-ART)服务。

公众只须通过手机应用预约,就能在家中以视频通讯的监督方式完成检测,合力追踪应用也会显示最新的冠病检测结果,根本无须踏出家门。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也再次强调,人们不必过于执著于每日新增病例数字。因为在接种率提高后,确诊病例高不一定代表有更多人患上重症或死亡。

新加坡医生建议卫生部:应考虑让在家检测呈阳者自行通报当局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无业妇​被“假公安”诈骗超17万新币,试图自杀被救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沦陷80周年纪念:人们遗忘了什么,还记得些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