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新加坡的吴作栋时代(1990至2004)

新加坡的吴作栋时代(1990-2004)

作者:吴作栋 & 其他作者

来源:《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天下文化2021年版。希望大陆/内地出版机构可以早日引进吴作栋传记(全二辑),以飨读者。

新加坡的吴作栋时代(1990至2004)

人物简介

吴作栋(Goh Chok Tong), 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福建永春。新加坡莱佛士书院中学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学士,美国威廉士学院发展经济学硕士。学成归国后任职于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1976年当选新加坡国会议员,后进入内阁。1985年出任新加坡第一副总理,1990年至2004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卸任总理后出任新加坡国务资政至2011年。2020年6月,在新一届新加坡大选之前,吴作栋宣布不再角逐连任国会议员,从政坛引退。自2011年以来,吴作栋担任零薪俸的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

《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

Standing Tall: The Goh Chok Tong Years, Volume 2

作者:白胜晖

译者:林琬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30

ISBN:9789865254124

新加坡的吴作栋时代(1990至2004)

《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序言(节录)

吴作栋

领导人造就国家,而不可预测的时势则造就领导人。这本书并非一般授权撰写的传记;既非从我的视角出发,章节架构内容也不由我决定。

我的传记作者白胜晖是位文思敏捷、笔锋充满戏剧性的写作人。他并未详加介绍我的目标、政策、项目,也不对我的表现、成就、对新加坡的贡献等等进行评断。他就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铺设,一步步地揭露动作场景,吸引读者不断追看。

我喜欢这样的风格。我由始至终都把自己视为人民谦卑的公仆。从政,从来不是我的人生志向,更甭说当总理。我之所以应召加入人民行动党,全只因为我本身曾经受过这个好政府的恩惠。

我父亲在三十六岁那年因肺结核过世。当时我只有十岁。我靠着助学金完成了中学和大学教育。任职公共服务部门期间,政府还送我到美国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攻读发展经济学。因为这个出国深造的机会,以及较早前念大学时的助学金,我必须履行十年合约——先在公共服务部门,而后到国营航运公司任职。对于人生中能获得这些机会,我万分感恩。

从政生涯中,带领新加坡继续往前走的这一信念,是我最大的推动力。好些海外学者与新闻工作者都认定,新加坡没了李光耀便注定要失败。我下定决心要证明这些心存疑虑者全看错了;我要在李先生奠定的基础上,造福我们的下一代。

我清楚知道自己要为新加坡勾勒一幅什么样的愿景。我不是个眼里只充斥着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反而是个务实主义者。大学时代我原本对英语感兴趣,最终却选择主修经济学。

人民行动党于一九八四年全国大选期间发布的竞选政纲,涵盖了我对新加坡的一些开创性新构想。竞选政纲是我草拟的,同时也结合了同僚提供的许多建议;这支团队后来让人们统称为“第二代领导班子”。

我们立志打造一座出类拔萃的城市、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我们期许让新加坡跃升为发达国家。我们定下目标,要在一九九九年达到瑞士一九八四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这个目标最终在二年实现。

我相信新加坡不应只是个经济强劲、职场严峻的国家;她必须也同时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家园。

人民行动党早年曾发起“反黄运动”。我则是取消了色情吧台舞的禁令,也允许钢管舞重登舞台。夜间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这些改变背后,是更为宏观的社会转型,以朝向更为多元全面也更加富有活力的大方向发展。我们鼓励新加坡人在艺术和体育领域追逐梦想。为了推动国人发挥创意精神、解放艺术灵魂,我们遂有了滨海艺术中心这么一个重大的投资发展项目。我们盖起了室内体育馆;要做到的不光是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更要在体育竞技舞台上追求卓越成就,共同欢庆我国健儿在区域和国际体育赛事中夺标凯旋。

随着新加坡迈入二十一世纪,要在科技驱动且充满竞争与争议的世界里继续取得增长,自力更生的精神与创业冒险的胆识亦变得不可或缺。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民如果只会顺从指示行事,害怕出错犯错,那人民就不会改革创新,不会冒险跨出舒适区,也不会有自谋生计的能力。我们的治国作风需要松绑,要鼓励民间有更多由下而上发起的举措。

我的政府给了人民某种情感上的联结,让人民更愿意为国家而尽力。对于这个国家的现在与未来,人民理应有权发声。我逐步落实全民参与及全民协商的治国作风。

许多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民主制度,在我看来是越走越偏颇:政党政治、民粹主义、分化、两极化,乃至功能失效。我也观察到许多政治人物将个人、政党和既得利益摆在国家利益之上,好像从政就只是为了赢得选举。

我深信,必须将民主置于国家的人口结构、价值观、文明史和地域等框架内来实践。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弹丸小国,由来自不同种族宗教的移民人口组成,极其容易被颠覆;若是罔顾基本价值观和国家利益而陷入政治权力斗争,势必撼动这个小国的稳定。

我们的国会制度是依循新加坡国情而发展演变的。我们通过立法,纳入非选区议员制度和官委议员制度,为国会注入“稳定器”,确保国会不会少了“另一种声音”。非选区议员制度尤其为反对党提供了一个成长的起点,让他们有机会在国会里证明自己。好几位非选区议员在后来的全国大选中都成功当选,赢得了选区议席。二二年大选后成立的第十四届国会中,十位工人党国会议员当中就有四位曾出任非选区议员。

要实现政治稳定,还必须要有一个强大、公平、公正,且能取信于民的政府。

不过,政治也攸关权力。当你投票推选某个政党及其候选人组织政府,就意味着你把自己的生活托付给了他们。这些当选的政治人物被赋予权力,足以决定你和国家的未来命运。政治人物相互竞争,以赢得执政的权利、特权与责任。

我由衷认为,这些政权在握的人必须自视为新加坡大家庭的信托人或“家长”,而永远都不以统治者或者君王自居。好的领导人就像是良善可亲、循循善诱的家长,带领人民迈向光明未来,在作重大决定时会鼓励全民参与。政府毕竟也跟家长一样,无法对所有问题都提供答案。然而,政府仍有责任根据所有已知信息,以及人民的回馈和对未来的评估,努力作出最好的判断。最重要的是,领导人必得要有魄力,为捍卫人民的最大利益而作出艰难的决定,在短期阵痛与长期威胁之间权衡轻重。

可是并非每一位政治人物的想法都和我一样。只要放眼看看远近其他周遭国家的政治人物是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就心里有数了。

国会议员也同样能左右国家的命运。他们当选后,不光是为人民发声,也必须在选区内及国会中发挥其领导作用。

这才是代议制政府的精髓所在。服务与领导——就好比硬币的两面。

处在一个民主社会里,我们需要在个人自由和集体利益之间求取平衡。

吴作栋签名

《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内容简介:后冷战时代的新加坡,如何迈向一流国家?

吴作栋:“小国必须心怀大志。”

当吴作栋在1990年接棒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总理,许多人曾经怀疑:新加坡这个年轻的新兴国家没了李光耀,是否还能继续生存?

然而,在吴作栋主政的十四年间,新加坡在他带领下,一路挺过经济风暴、抵御恐怖袭击、扛住大选重挫、全民一心对抗SARS等。本书捕捉了吴作栋这位政治领导人锤炼转型的过程,让人看到他如何从青涩稚嫩的新总理,蜕变为一位顽强务实的战略专家。在后冷战时代,世界秩序紊乱,但他不止巩固了新加坡在全球格局中的生存空间与声望价值,还使之进一步拓展、晋升,获得各国领袖的肯定与敬重。

这套由吴作栋授权的传记,由记者出身的新加坡文学奖得主白胜晖执笔,透过作者与编采团队对吴作栋的多次深入采访,辅以人民行动党的资料、吴作栋私藏笔记和个人观点,让读者得以从罕见的深刻视角一窥新加坡的政治决策和运作。第一辑《吴作栋传(一九四一~一九九〇):新加坡的政坛传奇》叙述吴作栋如何从一个贫寒子弟走上从政之路;第二辑《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纪录吴作栋主政时代的重要事迹,以及在他持续推动新加坡蜕变为全球大都市的进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情与真相、情绪与情感。

新加坡就是靠着政治人物以身作则的干净与奉献,变成了“小而强、廉而能”。吴作栋被形容为“没有任何背景、人派、关系”,却成为李光耀的接班人。从1990到2004年,吴作栋的团队打造出了一个“更宽容、更温情的新加坡。”

2019年6月在新加坡与吴前总理见面,谈到新加坡竞争力名列前茅,他毫不迟疑地提到:“我们新加坡时时刻刻都在想:我们能为世界做什么?为什么他们要来新加坡?来这里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可以吸引他们?”位于樟宜机场中的“星耀樟宜”于2019年4月落成,有着全球最高的室内瀑布、梦幻星空花园,增添另一个实例。当新加坡不断出现这些重大与惊艳的建设时,无一不使我们生活在台湾的人感到汗颜。希望政治领袖与人民都能记得新加坡的经验。

──高希均(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

《吴作栋传(1990-2004):新加坡的卓越关键》目录

出版者的话|新加坡走向一流国家之路:建国功臣李光耀与接班人吴作栋 高希均

序言|吴作栋

前言|白胜晖

Part 1 蹒跚起步

第 一 章 一夜安眠,漂亮出击

第 二 章 闪电大选

第 三 章 祸不单行

第 四 章 一雪前耻,再出发

Part 2 划出界线

第 五 章 潮涨众船(未必)高

第 六 章 拒绝平庸

第 七 章 阿作和阿音的那些事

第 八 章 翠玉楼

第 九 章 不平静的山头

Part 3 千禧年重任

第 十 章 亚洲金融风暴

第十一章 第二次长征

第十二章 一大憾事

第十三章 一期一会

第十四章 小国大志

Part 4 翻越高山

第十五章 又是个“一”尾年头

第十六章 团结一心,和谐共处

第十七章 隐形的敌人

第十八章 从深谷到高原

省思 |吴作栋

后语:新加坡第一|吴作栋

鸣谢|白胜晖

注释

索引

吴作栋的新加坡

林韦地 2022-1-5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496104055482

台湾天下文化近日出版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个人传记的第二部《登高望远》,作为第一部《高难任务》的续集,本书主要讲述吴作栋接任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后的事迹。

1990年,吴作栋成为新加坡总理时正好适逢冷战结束,世界即将走入多边主义,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顶峰。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威权领导下走过建国的艰困时期和GC主义的威胁,但在新的后冷战时代,新加坡需要新的做法和领导风格。虽然称呼李光耀为“恩师”和对其一直维持一种尊重的姿态,但如同在前一部传记中所揭露的,在本书内吴作栋继续表明他在许多议题上和李光耀有很不同的看法。作为新加坡总理他也不畏惧在合理范围内对李光耀路线做出修正,让新加坡能更开放和多元,如他自己所比喻的,让李光耀政府对待人民如“父亲”的关系,至少转变为“兄长”,允许更多政治异议和反对的声音。对比努力累积资本的李光耀政权,出身中下阶层的吴作栋更致力于重分配,进一步完善新加坡的医疗和教育体制。

讽剌的是,吴作栋让新加坡的民主走向正常化,也就意味着他个人和行动党政府的支持度不会像李光耀时期那么强势,如果我们以“民主”和“多元”作为切入点,吴作栋时期的新加坡其实是更好的新加坡,但威权意识者更会怀念李光耀,而认为吴作栋时期是一种“退步”,在这点上,后来的李显龙和他面临相同的困境。

外界对新加坡的民主总是充满很多误解,误以为新加坡是某国的缩小版,或是“赤道北朝鲜”。但在本书中可见,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关于吴作栋谈论其政治生涯中各次“选战”的幕后和影响,因为新加坡选民完全是以自由意志投票的,所以行动党政府执政的“正当性”并不是来自武力,而是“选票”。自建国以来,行动党政府一直都是一个“民选政府”,宪政上依循英国西敏寺内阁制的精神。但作为新加坡特色的政治制度,吴作栋在书内也多次谈论到他对新加坡“民选总统制”的看法,包括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和如何与内阁制产生的总理和政府互动。先不论新加坡是否矫枉过正,吴作栋对西方民主国家的批评是有些道理,如政党恶斗,民粹主义,社会极化,和政府失能等。基于这样的警惕,新加坡一直努力在亚洲家长威权和西方自由放任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和适合自己的民主模式。

相较于李光耀的“强势”,吴作栋更是新加坡“务实”精神的奠基者,很多看似矛盾的言论和做法其实是一个寻求平衡的过程。他取消“反黄”和色情相关的禁令,允许更大的艺术空间,但有艺术家公开在台上表演剪耻毛时,他又以老大哥的姿态跳出来批评这不是艺术。他允许作家在报章写文章批评他但又跳下去和对方笔战。他对于民粹主义的反感表现在他对徐顺全的猛烈抨击上,但又不吝于称赞一些反对党政治人物来满足社会对异议的需求。他认为新加坡要更有多元价值和更有同理心,但同时坚持精英和能力至上主义,这也反映在他认为给予部长高薪才能吸引人才为国效力。他坚持新加坡在个人空间内有绝对的自由,但在公共空间新加坡必须是一个世俗主义国家,他当总理时不允许穆斯林女学生戴头巾上课,但对戴头巾的女穆斯林成为新加坡总统给予好评。

与李光耀类似,吴作栋也总强调新加坡很小,但他找到长远的以小事大之道,就是要让大国相信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在他任内新加坡成功地签订多项自由贸易和区域贸易协定,他关心其他国家在国际间有许多友人但对他国的要求有新加坡自己的底线。或许也正是这种务实的性格让他带领新加坡走出数次危机,包括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

无论对吴作栋评价如何,大概所有人都会同意,要当李光耀的继任和李显龙的前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作栋并不甘于只是成为一名“暖席者”,他有他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如他自己所言,李显龙的执政路线和风格与他其实更为接近,而不是走回其父李光耀的老路。“李光耀的新加坡”的刻板印象有点过于深刻,“吴作栋的新加坡”其实才更接近现在的新加坡。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绝对有阅读的价值。

吴作栋回忆录揭狮城秘辛

亚洲周刊/王守阳 2019年8月18日第33卷32期

https://www.facebook.com/yzzkgroup/photos/a.165406990337191/1296180127259866/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出版回忆录,揭开了他与李光耀父子交往的秘辛,并一再强调当年是他把李显龙引进政坛,也否认自己是“暖席者”。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现身说法的回忆录《吴作栋传││高难任务》(Tall Order:The Goh Chok Tong Story)第一辑最近面世,作者白胜晖是出身英文报的资深媒体人,全书多个章节采用作者叙述辅以问答和简短总结的方式,轻松易读。而在问答部分,难得作者发挥专业媒体人精神,在一些关键课题中深入追问,发掘出传主的内心真正想法,因此在近年来狮城多部政治人物回忆录中,可读性相对更高。

本书因吴作栋的身材高挑而取其名,作者不因为采访对象是前总理而有所避忌,这是本书可贵之处,而吴作栋开放坦率的谈话也增添了本书的趣味一面,印证出身寒微的他,确实有别于工于心计、在自己写的回忆录中处处流露虚伪情节的《李光耀回忆录》。

吴作栋是杰出技术官僚,大学读经济,成绩一流,进入政府部门后迅速受重视,转入航运业又表现出色,帮助新加坡海皇轮船起死回生,打造成国际主要航运公司之一。因为如此,他很快被李光耀的第一代政府关注,积极培养,纳入接班队伍。

吴作栋一再强调不是自己要进入政坛,而是政治找上他。他在书中一再重申自己以平常心面对政治,从中学习,也透露了一些第一代领袖之间的人事问题。有趣的是,他在讲述李光耀和同辈之间,以及他自己和李光耀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时,不断重复这些都是为国家为公事,而没有私人恩怨,印证自己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也具备强烈的和事佬性格。事实上,李光耀在劝退许多当时才五十几岁、经验丰富的第一代同志时,内部反弹相当强烈,一些老同志不能理解他为何急着进行“世代交替”,而不是让年轻一代在较低的职位上历练多几年。

对于夹在李光耀父子之间这件事,吴再三强调是自己把李显龙引进政坛,因为觉得他是个人才。他在踏入政坛才七、八年就把李显龙也带进来,甚至一度被外界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他强调李光耀没有提示过他;也一再否认自己是个“暖席者”(seat warmer)。

在同辈的内阁同僚一致决定由他领袖群伦,连李显龙都同意之后,他终于顺利接班。然而在接班之前,李光耀却几次三番毫不客气地公开羞辱他,包括说他不是最佳人选,又说“如果显龙不是我儿子,我现在就会让他取代你”;又因为他演讲比较呆板,说他“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有某种心理障碍”。

在谈到这些连他同辈同僚都感到愤懑的事件时,吴作栋不断为李光耀辩解,他宁可从善意角度出发去理解李的种种言行,包括他对国家忧心忡忡,深怕所托非人,而他们两代两人其实都是一心为国,希望建国理想能够顺利延续接棒。不过对读者来说,却免不了产生“婆婆刻意给媳妇下马威”的感觉,换言之,也可以理解为李光耀临近交棒的烦躁心理。

然而所有关于李光耀内心对交棒的想法,自称跟他非常亲密的吴作栋也只能臆测。

在访员追问说外界不少人认定李光耀(羞辱他)是别有居心之下,今年七十八岁的吴作栋非常率真地回答:“可能是我天真吧。人们的结论是我很笨。但我并不是任何人的奴才。重点是我们三人(李氏父子和他)合作关系十分融洽。”

然而他也透露,在准备接班之初,本来只决定一个华校出身的王鼎昌为副总理,与他互补,然而在李光耀“反应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吴作栋“自己决定应该要有两位副总理”,多了进入政坛才六年的李显龙,而加入李显龙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读者看到这里是无法不哈哈大笑的!

在吴作栋叙述的众多政治事件中,最引发外界关注的是他对一九八七年五月“光谱行动”秘密逮捕事件的叙述。

对这场后来几乎已经被很多方面证实是冤狱的历史事件,吴作栋完全接受李光耀的观点。他引述当时内部安全局提供的讲法,认定这二十二人属于一个GC主义阴谋集团,准备颠覆新加坡,这些人包括天主教会职工、社工、专业人士和剧团成员,李光耀当面问了吴作栋意见,吴表示同意逮捕。然而他的同僚、基督徒丹那巴南却不相信,吴作栋称他事后在一九九二年还为此辞职。然而他却没有透露,就在他一九九零接班那一年,内阁发生了李显龙掌掴丹那巴南事件,这很可能才是导致丹那巴南辞职的主因。

吴作栋在本书中显然决定与人为善,不正面揭露太多江湖传言李显龙初入政坛气焰嚣张的事迹。但他一度强调自己反对王朝政治,支持李显龙是为国举才。

他也列举自己的政绩,包括设立居民委员会、市镇理事会,在公积金开设保健储蓄户口等等,强调居民委员会、市镇理事会都是中立机构,然而新加坡人都知道,这些实际上都成了维系执政党权力的政治工具。

政治人物的回忆录美化自己在所难免,本书因作者文笔流畅,挖掘深入,吴作栋也不知是不善说谎还是有意地隐约透露了一些真相,因此有其精采之处。

至于在自传下一辑有关接班之后的叙述会透露什么剧情,是否值得期待,就不得而知。九十年代吴作栋在李氏父子包围中执政,民间流传不少故事,吴作栋若选择隐瞒,就难免有负国家历史真相了。

新加坡的吴作栋时代(1990至2004)
上一篇新闻

乱离时代:1942年新加坡沦陷时期的回顾与意义

下一篇新闻

【一周热点】近500对新人将在情人节结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