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新加坡军队进化史:夹缝求生下的“小国国防”战略

新加坡港口

54年前,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建国。独立之初,这个城邦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对其不甚友善的马来西亚掌握著资源供应、印尼游击队入侵的威胁仍在,以及肆虐东南亚的共产红潮。

新加坡地图

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加坡依旧屹立不摇,且伴随着其经济的傲人成长,新加坡培训出了一支堪称精锐的军队。虽然受限于人口规模与领土幅员,新加坡整体军力的国际排行并非特别突出,但在个别部门却有着极佳表现。

新加坡英文地图

比如空军,最新研究显示新加坡的战机能力名列全球第23;陆军军力的武装坦克能力第20,远胜于潜在对手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又如军费,去年新加坡估计花了100亿美元,相当于马、印两国之合。再加上战略位置险要,新加坡遂成为东南亚区域不可小觑的力量。

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

不过,新加坡的建军过程绝不轻松,可谓筚路蓝缕。其国防战略惯以“生物形态”比拟,迄今历经了三次演变,正代表国家实力的成长,以及国际环境的递嬗,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新加坡位置图

那么,新加坡的“小国国防”战略,是怎么让它在强敌环伺下夹缝求生?

壹 ▌毒虾战略:小虾也要能毒死你

新加坡的“小国国防”战略,是怎么让它在强敌环伺下夹缝求生?图为2007年新加坡国庆日的军演。

首先从建国谈起,以李光耀为首的第一代领导团队,初期采用的是众所皆知的“毒虾战略”。简言之,新加坡认为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的世界里,新加坡必须成为有毒的虾。如此,纵使他国有能力吃掉新加坡,也会受到重伤,属于一种玉石俱焚的概念。

图为2000年新加坡国庆阅兵。

之所以会有这么强烈而悲壮的思维,是因为新加坡独立之初举国无援。原本依靠的英国军队,因战略考量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撤军,造成了深刻的国防打击,让新加坡感觉遭受遗弃。为求自立,新加坡决定向同样为强敌环伺且军事实力较成熟的以色列求助,打造足以吓阻对手的力量。

图为1967年,新加坡第一批国军报到。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新加坡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由英国培训)与半正规的海军。这当然是因为独立之初国库有限,无法大量采购先进军备,多是向以色列购买,仅能依靠人力部队,以普遍征兵为军力基础。

由以色列协助建立的第一代新加坡军队,本质上以防御性的步兵为主,搭配小规模的空军与半正规的海军。

透过以色列的指导,新加坡建立了义务兵役(原则为2年)和职业军队,还采用以色列国防军的后备模式。也就是说,每个完成正规兵役的国民都有义务再服务13年(目前缩短为10年),一般士兵动员年限为40岁、军官则为50岁。

新加坡城市

有趣的是,在尚未完成强制征兵制度时,新加坡军队靠的是招募,且来应征的多是马来西亚人,形同佣兵。那时只要能证明有正职工作,就可免除兵役,所以反而许多新加坡人都不愿当兵,只有失业者被迫入伍,军队的来源良莠不齐。

以色列教官觉得不妥,向李光耀商谈解决之道。据说李光耀认为无妨,并以二战时日本为例,指出日军多是教育程度低下者,可拚死执行命令;反观英军的教育程度较高,但越聪明的人越会逃避,并非好士兵。

新加坡船舶动态地图

这种逻辑让以色列教官大感讶异,与李光耀解释军队的战力和士气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动机与目标。日军不怕牺牲是为天皇与故土而战,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在亚洲的英军,离家数千公里,亚洲战场的成败不会影响其家乡与亲人,根本不具战斗的动力。

图为新加坡新兵训练。

从此轶闻可了解李光耀对于军事外行,原本他也没强力支持征兵,真正的倡议者其实是时任国防部长的吴庆瑞。加上6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内部华人与马来人屡起冲突,新加坡担心种族对立的风潮会延烧到新加坡,因此才思考以征兵制凝聚国内向心力。

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长这样

整个七零年代,新加坡军队就以大规模征兵打下基础,并随着国家发展,扩充海空军。此时的毒虾战略渐不敷用,原因在于毒虾是以同归于尽为最终目标,当国家一贫如洗,这种战略有其吸引力,但当国家日益富有,人民并不希望见到惨重的牺牲,这时必须调整战略。

此外,外部环境也在变化,西贡在1975年被攻陷,越南从此赤化。苏联向越南租用金兰湾基地,可让战机进行侦查等任务,引发了东南亚的安全隐忧。同时,日益昌盛的海上贸易,让新加坡需要有足够的军力保护马六甲海峡,于是以空军为主、海军为辅的第二代军队逐渐成形。

新加坡需要有足够的军力保护马六甲海峡,于是以空军为主、海军为辅的第二代军队逐渐成形。

贰 ▌豪猪战略:阻挡敌人的防御距离

80年代初期,时任防长的吴作栋提出所谓的“豪猪战略”。豪猪背上的尖刺,不只可伤意图进犯的敌人,还可以制造出某种防卫距离,阻绝敌人。落实在第二代新加坡军队的战术上,主要是营造空中优势,凭借具有预警和远程打击能力的空军,以先发制人的攻势抢占先机。

新加坡地标鱼尾狮

由于新加坡腹地太小,且不具战略纵深,为防止敌军肆虐国土,必须阻绝于外,因此空军还得配合重机装甲的陆军出击。另一方面,海军也在积极强化,至少希望能建立有限的海上封锁能力,确保海洋航运生命线的安全。

在此时期,马来西亚由马哈迪掌权,他与李光耀都属强人执政,彼此间似乎也不太满意。刚开始还能和睦相处,但到了90年代,星马的纷争增多,像是长期的供水协议、白礁主权争议等,都让两国的关系陷入冷淡。

图为白礁。

针对与马来西亚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有学者甚至描绘了一种豪猪战略的假设情境:由于新加坡部队的空中与陆地装甲兵力都较马来西亚杰出,因此可先发制人入侵大马,占领大马柔佛州的丰盛港县到峇株巴辖,创造境外防御的阵线,称之为丰盛港线,就不会对狮城造成损伤。

不过,进入千禧年后,马哈迪下台,继任的纳吉与新加坡修复关系,星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瞬间减少许多。此时国际安全环境也产生变化,911带起的全球反恐战争,让打击恐怖主义变成新加坡的新目标;日益增加的海盗,亦威胁做为全球航运枢纽的新加坡港口。这些都非豪猪战略所能处理,是故新加坡开始第三波调整。

图为新加坡的反恐演习。

叁 ▌海豚战略:国防外交,软硬兼施

新加坡提出所谓的“海豚战略”,打造第三代军队。海豚看似温和,但遇到鲨鱼攻击,也会做出迅速而强大的反击。与豪猪不同的是,海豚采用预防性吓阻,强调远离陆地,在海上遇险时主动出击,象征着新加坡在区域安全的角色。

如同海豚优游于大海中,新加坡的海军不仅要巡弋附近海域,还要将海军力量投射到更远的地方。为求有效应对恐怖主义与海盗,军力之外还需情报分享,这就凸显国际合作的重要,换言之,新加坡更注重外交与国防的协调性。

图为印尼军方在新加坡海峡逮捕的海盗。

如上世纪美国老布希政府时期,新加坡就与五角大厦签订协议,让美军使用新加坡的三巴旺基地。不过,这不是正式军事基地,只能说是后勤补给中心,也是新加坡为保持不结盟形象,但又可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精心安排。

2000年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尼关系转佳,2004年诞生了三国联合巡逻马六甲海峡的行动,名为“MALSINDO”。隔年,泰国加入小组,正式形成马六甲海峡巡逻队MSP的机制,四国共同打击海盗。

此外,海豚号称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新加坡的第三代军队转变思维,更加积极投入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救助行动。伊拉克战后重建、南亚大海啸救灾、阿富汗和平支援、尼泊尔震灾、美国洪灾等,都可见到新加坡军队的身影,也间接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和发言权。

图为2017年新加坡海军50周年纪念,现任总理李显龙检阅海军。

目前,无论是恐怖主义或海盗,都有被抑制的趋势,但欧美提出航行自由,整体国际安全环境又起了变化。新加坡处在区域冲突热点内,若发生战事,新加坡很难置身事外,海豚战略恐不足以对,新加坡又必须面临新的转型时刻。

那么,第四代军队会是以什么动物为师呢?有学者建议“蜜蜂”,蜂群拥有高度组织能力,可分群攻击敌人;或者是“章鱼”,章鱼既可运作中枢系统,也有灵活强大的触手,都符合新加坡军队的特性。

无论是哪种,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波新加坡所启动的军事事务革命,都将会是以AI为基础,搭配各种先进军事技术,包括无人机、机器人等。届时传统动物已无法代表,“机械合成兽”或许更符合未来的国防趋势。

上一篇新闻

阿伯看霸王电影 黑暗中乱摸妇女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VS香港留学:写在“筑梦新港”名校申请解析会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