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8日 星期三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春节过完了, 想必很多人都准备跳槽了。

尤其是看到这两天B站的新闻, 一些身在加班文化严重的公司里的员工们, 想走的心更坚决了。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职场博主@王落北 微博截图 根据微博网友爆料, 就在几天前的大年初五凌晨, B站的一名97年审核组组长 因过年期间被要求加班,

在晚9到早9的工作强度下,

不幸脑出血猝死。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 实在叫人痛心!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B站于2月7日发出的通告 2月7日, B站发出通告, 否认了该员工事发前一周存在加班的情况, 同时声明会全力以赴做好家属安抚 及相关善后工作。

然而, 令人感到气愤和震惊的是, 员工家属表示, 在事情发生之后, 看到有人爆料公司 随即注销了该员工的企业微信账号, 并想方设法用各种方式压下这件事情。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疑似员工家属发声 微博截图

此外, 说好的安抚和善后工作并没有做好,

连前来慰问的人也没有,

相关负责人一直在踢皮球……

或许是因为实在顶不住舆论的压力,

在昨天(8日)深夜,

B站官方微博账号发文正式公开回应了此事。

这一次,

B站终于承认了该员工曾在春节期间加班,

并指出在8日,

公司派专项小组奔赴武汉慰问了

该员工的家属,

已经与家属沟通好了善后事宜。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B站于2月8日深夜发出的通告

除此之外,

B站还表示今年会扩招1000名审核人员,

并增加员工体检次数。

此通告一出,

很多网友表示不买账,

仔细看一看时间点,

虽然B站已明确表示要降低人均工作压力,

要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

但此公告发布时间却为深夜11点多,

很显然,

发微博的工作人员也在加班。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B站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也有网友表示,

比起很多其他公司,

B站的回应和处理方式已经算人性化的了,

只希望该公司以后能够完善制度良性发展。

在这个“996”盛行, 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下, 很多公司都存在加班严重的情况。

再加上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一些公司实行居家办公, 却在不知不觉间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因此, 不少曾在大厂工作的年轻人选择 辞职“躺平”。

与其用生命来换钱, 不如追求work life balance, 即使赚得少点也没关系, 起码身心健康, 幸福指数也能高一些。

实际上,不止在中国, 这两年,世界各地都迎来了辞职潮。

从去年4月起, 美国的辞职人数就节节攀升, 当月辞职人数超过399万, 突破了200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而新加坡也开始有了这一趋势。

就拿律师行业来说, 新加坡有大约6000名律师, 去年放弃律师专业的就多达538人, 创下了五年来的最高纪录。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医疗行业也没能幸免, 光是去年上半年, 本地就有1500名左右的医护人员辞职, 要知道, 往年全年辞职人数也才2000人。

因此,卫生部还要加快 从海外招聘医护人员来弥补空缺。

除了以上两个行业, 新加坡其他行业的离职情况虽不严重, 但多多少少也出现了一些职位空缺。

很多公司的hr都苦不堪言,

表示现阶段很难招到人啊!

那么问题来了, 如今大辞职潮的来袭,

究竟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几位从事不同行业的朋友也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他们的想法!

01 张琳 人力资源公司老板

“离职潮”在去年从美国大范围掀起,而新加坡也明显地受到影响。

根据全球就业门户网站 Indeed 于 2021年12 月初委托对 1,002 名年龄介于 16 至 55 岁的新加坡人进行调查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近四分之一(24%)的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离职;近一半的人(49%)不确定他们是否会在未来六个月内继续目前的工作。

结合新加坡的国情以及对近一年的离职情况分析,我认为原因可能有几点:

从大环境来看,随着疫情的发展工作压力增加、工作量增大,甚至产生挫败感与孤立,这些都是促使他们离职的重要因素。

疫情也促使新加坡总人口骤减,特别是一些行业:餐饮和酒店业、零售业,以及建筑、制造、教育和卫生服务业等成了辞职潮的“重灾区”,可能这些行业具有高感染风险、低收入以及高度流动率的特点吧!

此外,上述所提及的行业正处于“僧多粥少 ”的状况,空缺多员工少的因素促使新加坡人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会根据薪水高低随时准备跳槽。

至于个人的因素,有部分的人可能早就有更换工作的打算而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实现,疫情促使他们对真正价值产生了思考,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另外,在经历过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后,大家逐渐喜欢上这种自由感觉而不太愿意回去上班。

值得幸庆的一点是对比欧美“离职潮”来讲,新加坡人普遍是理性辞职。一般都是接到了下一份工作的聘用才会离职,也有少数已经离职的员工是在两份工作的空档期做着合约工或兼职工作,所以即受”离职潮”的影响新加坡人普遍不会“裸辞”!

02 李莲 资深心理咨询师

这两年大家都生活在疫情的阴影下,这个突如其来的挑战,除了带给我们压力、焦虑,却也同时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和突破的契机。社会上之所以掀起辞职潮,也不外几个原因:

原本大家都在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中,被迫改变了许多常态的面对面沟通、协作,提供服务等工作方式。这反倒给了我们一个提醒:目前从事的工作抵抗变动的能力怎么样?如果未来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那自身还需要发展哪些能力来应对?下一个变动来临之前,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自己长期的规划是一致吗?

疫情前,我们的生活工作一切如常,因为惯性,始终被日常推著走,也没有机会好好停下审视自己。这两年,在家办公,限制出门,反倒给了每个人一些时间和机会来静心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工作应如何平衡?自己心中憧憬的生活愿景,到底是怎样的?

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很多人的生活也像是风中的树叶,四处飘荡,茫然找不到方向。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从一味地向外追求,转而向我们的内心探索。越来越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精神追求,探寻内在的稳定感,转而向自我要答案。

这些思考机会,反而给人带来了勇气,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人有时在困境中,会爆发出平时所没有的创意和决心。因为意识到对抗变化的方式就是寻求突破,那干脆放手一搏,放弃原本的工作,根据内心的声音,去寻找突破口。

03 黄祖祥 招聘顾问

从一个招聘中介的角度来看,“辞职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其实,我手头上的空缺蛮多的,可就是找不到人,本地人对工作一向都很挑,疫情更把这个情形给放大了。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执行人员或经理级的需求量的确不多,要不就是同样的职位薪水减半,好比有些空姐、空少来找工作,转业到其他的服务领域,他们即便能够接受薪水大幅下调,也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性质,所以就干脆不做,呆在家里等机会,或是利用空挡去进修,学一些新的技能。

年长员工的流失也是加剧了“辞职潮“,特别是60多岁的员工,这一群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曾是制造业的强力支柱,现在年龄大了,他们宁可留在家里带孙子,即便有些愿意尝试的,做不到一两天,就觉得体力难以支撑不能继续,毕竟年纪大了,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还有外来工人的辞职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白领还是蓝领,很多都是来自大马柔佛的,他们习惯每日进出关口,赚了新元,再回到马来西亚花费。现在关口限制,不能自由进出,加上他们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所以只好回到大马找工。

另一方面,网购量的增加也为失业者提供了机会,很多人加入grab成为送货司机,有空就帮人送货,要不就在家里躺着,这样的工作形式提供了自主分配时间的自由度。

其实工作是有的,只是没有适合的工作给适合的人,所以造成了“工作等人,人等工作”的这一种情况。

04 洪益兴 教育平台经营者

我原是一名电视节目监制,同时也是理工学院的兼职讲师。去年12月,我转换了跑道,在网上创办了教育平台。疫情期间,手头上很多拍摄工作被迫停止,很多项目因此都被卡住,时间突然多了,反而让我深思。

我已经40多岁了,之前在事业上我已感到面临瓶颈,加上电视制作是一份负荷重的工作,我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接下来的20年职场生涯又该如何走下?

在家“躺平”的日子里,我每天看着孩子,孩子看着我,我开始总结过去,思考未来。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书,本来想再考一张文凭,但后来在上了一个个人成长课程后,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是新加坡第二批特选课程的学生,接着的是双语文、双文化的教育,在毕业后也一直朝向与华文有关方面发展,事业上可说是如鱼得水,可当我看到著自己孩子讨厌华文的态度,总让我感到有点无力感,特别是他们对华文的负面情绪很强,根本无法教导,所以我突然起一个念头,跟业内的朋友开拓华文教育平台,通过故事、游戏、戏剧与互动模式,让孩子们产生兴趣。

我的想法是希望在往后的20年,把我的华文知识,我对华文的感觉传承到下一代,很多人有感于社会环境而感叹华文水平的低落,但我们也不能只顾著叹气而什么都不做吧!辞去以前的工作,我是为了在行动上去实践我的价值观。

这段期间,的确让很多人对事业、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我也一样。

05 张喜文 自由业写作人

过去一年对我而言是别具意义的。我买下了人生的第一个房子,我也辞掉了任职七年的旧公司,成为单飞的自由业作者,同一时间发生这么多事,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我承受得起,因为一切事情都还在我掌控之内。

我之所有有这一份突如其来的“勇气”,或许因该是“归功”于新冠病毒吧!特别是在2020年阻断措施期间,困在家里的我实在有窒息的感觉,我本来就是一个经常往外跑的人,而购买新房子的动力就是它能给予我新的空间,让我可以跳出家的捆绑。

至于离职的想法一直都在,但每每思前想后,没能付诸实现。反复的疫情让我感觉到对生活的失控,我觉得是做出果断决定的时候了。对于这个决定,我并没有后悔,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我给自己一年时间,如果此行不通,到时再另作打算,但至少我尝试过。

我在自媒体上创建了@stayingonthehill 账号分享了我的经验,让我惊讶的是,竟然有不少新加坡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纷纷留言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更多的是向我取“贴士”,问我是如何做得到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是很难给任何具体的建议,不过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仅仅是“想”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行动”起来。至于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辞职?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但你又可否知道,但你问别人这一句话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在你的心中,你所欠缺的只是临门一脚跨前一步的勇气罢了。

以上朋友们的言论来自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筹划创办的:

《华汇》中文杂志。

B站深夜发文向猝死员工家属致歉!全球大辞职潮来袭,在新加坡的你目前打算辞职吗

最后,

希望大家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爱惜身体,保证身心健康!

图文编辑:Lois

图片来源:微博 | unsplash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移民申请攻略!2022年入籍新加坡,家长学生需知道

下一篇新闻

下周六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的这场世界首演音乐会千万别错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