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王乙康: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2015年新加坡教育拿下五个世界冠军,2016年底,新加坡学生再次在PISA测试中数学、阅读、科学三项中均荣登冠军宝座。
PISA是什么?
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
PISA的测试对象为各国正在学校就读的15岁少年,以卷面方式从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以了解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在新加坡面积有限的国土上,似乎拥有最精英的孩子和最强的教育体系。
“因材施教”的教育制度
在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中,有一条是“因材施教”,主要表现就是新加坡盛行了半个世纪的严格分流制度。
这个制度让孩子们的人生从小六会考开始,就基本上决定了未来二十年的走向,因此小六会考又被称为新加坡的“高考”。
最强的孩子进入精英中学,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国大及南大这类新加坡名校的大门,而最差的孩子被安排到技校,以顺利毕业、找到体力劳动工作为目标。
或许对于新加坡本身来说,这种分流教育制度是很好的。
一位新加坡的教育学者表示,由于新加坡天然资源匮乏,因此唯有将最优质的资源倾斜至全国最优秀的人身上,才能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这样的分流制度下接受教育,激烈的教育竞争就不可避免,新加坡父母们甚至和中国的家长一样,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补习班。
新加坡甚至还专门为这些充满竞争意识的家长衍伸出了一种叫做“kia su”的怕输文化。
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新加坡父母的这种“kia su”,还影响到了很多孩子也在新加坡就读的外国父母!
很多研究都表明,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016年,一个新加坡男孩从17楼的家中坠楼自杀。
2015年,27名十几岁的新加坡小学生结伴在某个小岛上自杀。
在新加坡,每年都有约三千名孩子拨通自杀防治专线SOS。
王乙康:孩子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价值观
年底考试即将到来,不仅学生感到紧张,家长们也倍感压力。
在新系列《空中访民情》的第一期节目中,教育部长王乙康指出孩子的压力很多时候来自攀比心态和社会风气。其实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价值观。
王乙康强调,孩子需要拥有自己的时间,以及无忧无虑的空间去寻找自我,这样才能真正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王乙康也说,学校和职场,不能单靠考试分数来决定录取标准。
“考试测验不出你的人格,测验不出学术上的其他因素,所以我们在招生也好,聘请工人也好,看谁能够升职也好,应该以比较全面的方法去看这个人,包括说他的家境是怎样的,他是怎样辛苦,怎样失败,而成为今天的他。”
他认为,考试不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才是最为重要的。
“价值观真的是从父母那边,从老师那边学过来的,教不出的。要看你成为一个典范,然后学习过来,那最重要。但是学术上最重要学什么,我是觉得还是学语文,英语加上母语,还有一点点的数学,就足够了。”
无忧无虑的童年最快乐,王乙康建议家长给孩子发白日梦和空闲寂寞的时间,让他们有充分寻找自我的机会。
陪读妈妈不容易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由于公务繁忙,所以她很少有时间陪伴三个子女,在节目中她表示心里很愧疚。
“我觉得真的很多妈妈们都是完美主义者,我们也是希望说自己能够把生命中的每个角色都扮演得最好,可是我觉得这是很难做到的。”
在三个孩子中,二女儿去年刚参加完小六会考,沈颖说:
“二女儿平时对功课不感兴趣,只喜欢画画。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督促她做功课,她就把女儿寄宿在妈妈的家。但是女儿不开心,过后就搬回家,到了小六会考前大约三、四个月,才突然开窍,开始用功读书。”
现代女性太难,不但要应对工作,还要照顾家庭,这一点在陪读妈妈们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为了保证孩子能够顺利在新加坡读书毕业,很多妈妈们不惜放弃国内的一切陪伴孩子们来新加坡,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然而,妈妈们在照顾孩子们的同时,还要负担自己和孩子在新加坡一切的开销,白天工作,晚上监督孩子课业,个中艰辛,恐怕只有妈妈们自己才能够真正的切实体会到。
要文凭还是技术
共和理工学院高级讲师林锦成指出,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样,有时候与其要求孩子考取一纸文凭,不如传授孩子一技之长或许更为合适。
王乙康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强项,关键是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孩子才能发挥所长,他说:
“玉可以雕来做装饰品,瓦也能够盖屋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