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3日 星期一

留学的挑战从来不在排名

前些日子QS雷打不动的又发布了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NUS和NTU并列排在世界第11位。消息一出,不出意料的又被刷屏了。新加坡圈的新老留学生大部分是这样的

而新加坡圈外的乡里乡亲是普遍是这样的:

首先要祝贺两所高校。排名是真实的这毋庸置疑,所以怀疑排名真实性的可以先放下手中的刀。不过热度过去了,将要来留学的,在读的,毕业的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排名真正带给个人的光环,有那么耀眼吗?而将要留学,或者已经毕业的你是否想过,留学的挑战,从来不在排名?

不同排名的考核标准和侧重不同,结果也不同。只可参考,不可迷信

在知名的各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如果做一次横向对比,结果是怎样呢?

2020QS排名 (英国)

NUS - 11, NTU - 11

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

师生比(20%);文献引用数(20%);

国际教职工比例(5%);国际生比例(5%)

2019THE排名 (英国)

NUS - 23, NTU - 51

教学(30%);调研(30%);

文章引用-学术影响(30%);国际视野(7/5%);

产业收入-知识转移(2.5%)

2019USNews排名 (美国)

NUS - 38, NTU - 49

全球学术声誉(12.5%);地区学术声誉(12.5%);出版物(10%);图书(2.5%);会议(2.5%);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指数(10%);论文引用总数(7.5%);引用率最高的10%的出版物(12.5%);引用率为前10%的出版物占总出版物的百分比(10%); 国际合作(5%);国际合作出版物百分比(5%);在自己领域被引用率为前1%论文的数量(5%);最常被引用率为前1%的论文占总出版物的百分比(5%)

2018ARWU排名 (中国)

NUS - 85, NTU - 96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工作人员数量;被引用的研究人员数量;学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论文数;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数;学校的人均学术绩效。

世界观的塑造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完成的

曾经有位常青藤名校的学长跟我说过,别人都以为我很牛x,是世界名校出身,以为我拥有百般武艺超长人之处。然而排名归排名,名校归名校,你让我去参加高考,我是肯定考不上清北大学的。有种说法是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这个从前痛恨这种竞争机制下的教育制度的人回头看来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这个人生阶段里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它带给个人的绝对不止是高校的入场券这样简单,而更多的是个人心里素质,压力对抗,个人规划的第一次重要的塑造。

而本科的教育是另外一场优胜劣汰的暗涌。选择怎样的度过,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表面看起来大学的教育是宽松的,然而他更加残酷。它检验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是自我管理,人生规划和三观等等方面的再培养与再塑造。在思想从稚嫩转为成熟的大学阶段,这部分输出群体再次被分层,进入下一轮筛选。

所以,如果只是抱着短期镀金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来说,这段经历对于个人成长和塑造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直观。而你真正应该称之为母校的,是本科,高中以甚至更早之前的学校。

留学的挑战,在于个体能多大程度地利用资源

在新加坡留学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学阶段甚至更早开始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学生会有明显的本地化,他们的言行,三观以及社交圈都与本地的学生很相似。本科开始接受新加坡教育的学生略有本土化的迹象却又有很多中国学生的特点。而本科过后开始在新加坡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极少有被同化的迹象,甚至表现出在文化思想性格等方面的明显反差。这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只是人生一段短期的经历,大概率它不会改变个人的发展方向。所以留学的挑战,是在考验个体在短期内是否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来有效的利用资源,扩宽视野。这些能力在以后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这一年留学的成绩单一样重要。

学校排名只是某个人生阶段的垫脚石,但绝不是成长路上的免死令。

上一篇新闻

大马旅客赶搭首班渡轮 龟屿进香求好运

下一篇新闻

双城记,四年前我为什么没有选择香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