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星期日

边境管控导致外来人力减少 新加坡9月份职缺近10万

新加坡职缺连续五个季度增加,每100名失业者就有209个职位空缺等待填补。这些工作机会中,约38%来自工作准证员工人数骤降的领域,如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行政服务。人力部预计职缺将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直到边境管控措施放宽。

早前边境管控措施收紧导致外来人力持续减少,增长领域的人力需求则继续强劲,使得今年9月份的职缺比率自1997年以来首次高于2,每100名失业者就有209个职位空缺等待填补。

职缺连续五个季度增加,上升至9万8700个的历史新高。这些工作机会中,约38%来自工作准证员工人数骤降的领域,如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和行政服务。另外三成则来自金融服务、资讯通信、专业服务和卫生与社会服务等高增长领域。

人力部预计职缺将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直到边境管控措施放宽。

边境管控导致外来人力减少 新加坡9月份职缺近10万

上次职缺比率超过2是1997年9月,之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失业率上升,职缺比率一路下滑。

人力部昨天发布的第三季劳动市场报告也显示,虽然居民就业人数增长强劲,但自2019年12月起本地总就业人数(不包括外籍女佣)已减少17万3100人。

边境管控导致外来人力减少 新加坡9月份职缺近10万

其中,第三季总就业人数萎缩2400人,同第二季的1万6300人相比减幅放缓。这是因居民就业人数显著增加1万9100人,多过前个季度的4800人,但仍不足以抵消非居民就业人数2万1500人的减幅。

人力部常任秘书甘泽铨说,过去一年来,人力部采取不同举措补充外籍员工,例如各领域通过境外的额外安全管理流程,将员工带来新加坡,建筑业和加工业尤其受益。

第三季裁员人数有所缓解

“随着本地开通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让员工入境,我们预计企业接下来几个月内能引进更多外籍劳工,替代已经离开的。”

第三季度冗员有1900人,相当于每1000名员工中有1.1人被裁,同上个季度2340名冗员或每1000名员工中有1.3人被裁有所缓解。第一季度被裁者中,66%在六个月内重返职场。

10月失业率同9月份相比进一步降低,整体失业率保持在2.6%;居民和公民失业率则分别降低0.1个百分点,分别为3.4%和3.6%。

值得关注的是,居民长期失业率从今年6月的0.9%增加至9月的1.2%,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人力部将继续协助员工提升技能,并在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配套(SG United Jobs and Skills Package)计划下,协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减少工时或被临时解聘的员工共4060人,比上一季度的5580人减少1520人,但仍未恢复疫情前的水平。航空旅游领域的公司已开始提升业务,航空和搭客服务领域会请更多人。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昨天贴文说,随着我国迈入过渡阶段并开始放宽防疫措施,他对劳动市场继续改善感到乐观。

“正如我在本月初提到,我们还未完全摆脱困境。复苏还不均衡,较早时高警戒解封阶段的影响还在。”

近6万企业通过奖励计划 聘请约40万名本地员工

从去年9月至今年5月,招聘奖励计划已协助5万8000家企业透过计划聘请了近40万名本地员工。

人力部昨天发布的第三季劳动市场报告时说,政府继续通过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配套协助雇主聘请本地员工,招聘奖励计划(Jobs Growth Incentive)将延长明年3月,为聘请本地员工的雇主提供薪金补贴。

雇主也可通过职业转换计划招聘和培训中途转业者,政府将提供高达九成的培训费用和薪金。求职者也可以利用“新心相连”职场新人培训计划(SGUnited Traineeships)和中途转业人士见习计划(SGUnited Mid-Career Pathways Programme)在各领域学习技能。

同时,随着边境措施导致劳动力持续减少,政府和劳资政伙伴将继续支持雇主加快转型,精简人力需求和强化本地员工。

其他求职者也可利用各种管道寻求援助,例如需要职业配对的人可到劳动力发展局及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以及全国24个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中心求助。40岁及以上、长期失业或残疾员工可到指定的人力资源公司德科集团(Adecco)求助。

人力部鼓励有职位空缺的雇主考虑不同的求职者,包括来自其他领域或中年员工,他们可考虑为员工提供培训来弥补技能差距。雇主也应该重新设计工作和提升工作环境来让职位空缺更具吸引力。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发贴文说,长期失业率上升要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来解决。工会将继续帮助年长员工和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员(PME)。劳资政伙伴也将努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错配,并通过各种培训确保本地员工保持竞争力。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航空订购7架空客A350F

下一篇新闻

反华是工作,亲美是生活?华人国家新加坡为何成为反华急先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