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选择“躺平”,但没想到感染人数竟破纪录
来源:医学之声整理自新加坡卫生部官网、海日残夜 想要和病毒躺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近来几日,新加坡在宣布放弃新冠病毒封锁措施后,仅仅单日的死亡人数就创造了自身历史最高纪录。新加坡这一动向令全世界的人关注,新加坡是地球上接种疫苗比例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放弃了新冠病毒封锁措施后病例数和死亡人数都在猛增!
就前几天,新加坡共有18人死于新冠,这个仅仅只有560万人口的小国创造了一个非常让人颤抖的最高纪录。
(图源:新加坡眼) 那天新增病例为3862例,周四新增病例为2937例,一天比一天多到今日已新增5324例了。
几个月以来,新加坡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相对来说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之一,但是在他们确定放弃了“零案例”的策略之后,新加坡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明显的向上猛增长。
这惊人的曲线意味着放弃新冠病毒封锁措施后病例数和死亡人数都在飙升。
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病例几乎都要清零。新加坡是世界上接种疫苗最多的国家之一,据该国卫生部证实,本周已有84%的人口全面接种疫苗。在疫情的大部分时间里,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一样,努力与实现“零病例”模式。然而,今年6月,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新加坡政府宣布了一项重大变革,转向成“与新冠肺炎共存”。
今年6月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财政部长黄遵顺等人写道:”与新冠肺炎共存“的“坏消息是,新冠病毒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好消息是,我们可以正常地生活。我们既然现在还无法根除它,但我们可以把这种流行病转换成一种威胁性小得多的疾病,就类似流感、手足口病或水痘等疾病,平时加以防护然后再继续我们的正常生活。”
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开始采取常态化措施,实现常态化抗疫。今年6月,新加坡宣布将放弃新冠肺炎的“清零”战略,转而称之为“与病毒共存”。但事实证明,这种共存是一厢情愿的共存。自8月新加坡开始放松防疫措施以来,新加坡新疫情出现大幅反弹。近两个月来,新加坡确诊病例激增近9万例,连续6天单日新增3000例,其中10月19日达到3994例,打破历史纪录。10月20日,新加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862例,新增死亡18例,单日新增死亡人数创疫情以来新高。
此类病例激增的直接后果是医疗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新加坡公立医院有1650张隔离病床和207张重症监护室病床,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病人。89%隔离床位已满,重症监护室超过三分之二的床位已被占用。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回去,将原定于周日(24日)结束的疫情稳定期延长一个月至11月21日。
与其这般反复改变方向,不如像中国一样坚定不移地提高社会的立体防控。放松所谓的疫情防控,但需要三个条件:全球疫情陡然下降到每天新增1万例的水平;病毒毒性明显下降,恢复到流感水平。特定药物的出现或通过疫苗接种在世界各地建立免疫屏障。若不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要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必须鲜明地提出要实现清零和就地歼灭病毒病例,以防零星的疫情演变成为微微吹动就能点燃的星火。在这一点上,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新冠肺炎病毒将有极大的可能和流感一样,会成为和人类社会相伴生活下去的“常驻病毒”,只是暂时的抗疫胜利不能因为暂时的平静而安逸起来,“疫情防控变成常态化不等于就是正常化”望周知。
其次,要实现抗疫常态化,鼓励持久战,让群众们充分参与,形成和强化群防群控态势。预计这一时间会更长,以避免瘫痪和厌战情绪。“有人问我,你最向往的抗疫场景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能正常上下班。抗疫正在正常有序地进行,就像没有疫情一样。因为一切都包含在我们规划好的规范化轨道中。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7月30日在微博上写道,“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同这种病毒是常驻病毒,世界应该学会与这种病毒共存。 最后,要依托和充分发挥疫苗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疫苗接种,必要时可在全国范围内依次接种新冠疫苗的加强针。同时,要根据病毒情况,及时推进疫苗更新,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撰文,也提到了“与病毒共存”的概念。但高强认为,中国必须坚持严格防控,必须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需要指出的是,高强文章中提到的“与病毒共存”,是指英美等西方国家盲目解除或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赖疫苗。此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锺南山院士都发表过类似观点。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接受凤凰网财经《封面》也说,“与病毒共存”是人类和病毒斗争的最终结局,长远来看,人类不是把病毒消灭了,而是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但他也提到,在开放这个国家时,中国不要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在英国,打开就可以打开。你现在想吃这只螃蟹,所以你可以吃它。我会观察你现在打开所有门后会做什么。经验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教训是应该要避免的。”
每个国家都在对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做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未来选择的道路,一定是确保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生活,同时保护公民免受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