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人情味 往往藏在生活中最不经意处
本地小贩中心。(联合早报)
作者 宣萱
很多人会觉得在新加坡这个繁荣的都市,很难找到人情味的地方。
但是我认为,我们的小贩中心除了有美食,还有“美味”的人情。
我亲自经历过很多有人情味的人,正确来说,是有人情味的陌生人。
一次我和姐姐在小贩中心和另外两个Uncle(在新加坡所有上了年纪的男人,一律被称为Uncle)拼座。
在等待姐姐去买食物时,Uncle的朋友经过,便与他们寒暄几句。在他离开时,Uncle的朋友突然转向我问道:
“吃饱了吗?还没有的话,我去帮你买一份。”
我尴尬的回说:“我们不认识的。”
Uncle的朋友说:“没关系,一样。”
这不就是人情味吗?一个不认识的人关心我是否肚子饿,并且愿意请我吃饭。
麦士威小贩中心。(联合晚报)
还有一次,我在小贩中心打包鱼圆面。结账时我看了一下价钱表,我以为是4元,正想掏钱时再问摊主多少钱,摊主回说4元2角, 要打包带走必须多付2角盒子钱。我一时找不到2角钱,摊主就说:“有吗?没有就算了。”
这也是一种人情味,不为难他人的人情味。
2角钱对我们虽说不多,但是如果我们不给,摊主本钱就会提高,但她却愿意不为难她的客人。
鱼圆面。(新明日报)
有经常上巴刹的人也会注意到,巴刹里也有很多人情味。
一次我姐有一段时间没去某个熟悉的猪肉摊,再回去光顾时,摊主会说声:
“好久没来了”。
一句“好久没来了”,满满的人情味,显示摊主有在关注他的顾客。
姐姐回说:“最近忙,添了个孙”,然后与摊主继续接着聊家常。相反的,如果网购就不可能感受到这种人情味了。
图为民众在巴刹内的猪肉摊位前排队购买新鲜猪肉。(联合早报)
所以我说人情味是处处在的。我们应该把收到的转送出去,让人间有更多的温暖,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