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工作付医药费,不能加重家人负担”——患癌就被雇主怀疑工作能力?看过来人如何应付
新加坡防癌协会2015年成立“重返工作”计划给患者和幸存者提供全面康复支持,应对身心挑战。这计划今年起获得制药公司罗氏新加坡支持至2023年。第四期转移性肺癌患者迪巴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她的故事。
逾五成的癌症患者因为沉重的抗癌治疗过程而丢失工作或是自己辞职。(截取图库iStock)
社会应帮助癌患重返职场,莫让癌症剥夺了患者和幸存者继续工作的机会。
调查报告显示,逾五成的癌症患者因为沉重的抗癌治疗过程而丢失工作或是自己辞职。治疗费用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失去工作收入,加重了他们的财务负担,如同雪上加霜,新加坡防癌协会(Singapore Cancer Society)2015年成立“重返工作”(Return to Work)计划,给癌症患者和幸存者提供全面康复支持,协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心挑战,如疲累、虚弱、疼痛、行动受限、日常生活、焦虑、抑郁情绪、社会与财务压力之余,也致力于协助他们重返工作。“重返工作”计划从今年起,获得制药公司罗氏新加坡(Roche)的支持至2023年。
减轻经济压力重建患者信心
该协会经理林鈵铭(3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2019年调查报告显示,继续工作或找到新工作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不但可减轻经济压力,也让他们重建信心。
第四期转移性肺癌患者迪巴(Deepa Maurya,50岁)尽管癌细胞已扩散到脑、左肩、左脚和脊椎,但无碍她的工作能力。她是在2016年8月被诊断患上非小细胞肺癌。她既不是烟客,家中没人吸烟,也无家族病史,患癌以来,她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但她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不曾怨天尤人。
她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我需要这份工作以应付医药费,不想加重家人的负担。虽然从2017年开始,我都没得加薪,但上司肯定我的工作能力,每年我都获得表现花红。”
她与丈夫都是科技领域专业人士,18岁的独子正在服兵役。
第四期转移性肺癌患者迪巴参与2019年新加坡防癌协会的“为生命接力”活动。(受访者提供)
问及可有担心过生死问题,她豁然地说:“我坦然面对,先生和儿子也都能接受。”
工作和治疗之余,她也积极当义工,回馈社会。她说:“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要完成的使命。”
她吁请癌症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相信医生,同时让家人陪同看诊,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的病况。除此,她也吁请不要与其他癌症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不要道听途说,相信什么治疗偏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延误治疗时间。
她说:“工作中的癌患也应坦诚与上司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病况和康复进展。”
她坦言,这些年来,同事分担了她的工作量,令她感激之余,有时难免会觉得自己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而愧疚。因此,她呼请新加坡公司给癌患员工重返工作的机会,以行动支持患病员工,让他们可以在治疗后,继续为公司效劳。
癌患要勇于表达感受
新加坡防癌协会职能治疗师高紫晴提醒癌症患者,要勇于表达感受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她说,面对和接受癌症,对患者来说都是身心考验,但她吁请患者不要在体力尚未恢复前急于重返工作。
她说:“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疲累,耐受力和休息不够,也会因为病情因素影响情绪。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先降低工作量,让自己慢慢恢复体力。”
她建议,患者可以将工时改为部分时间制,避免给自己添加任何压力,不利于病情。
高紫晴与迪巴接触八个月,了解对方在健康、工作、同事和家庭等方面的顾虑。她说,疲累和睡眠品质不好,是癌患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所以,她会协助患者搞清楚事情的优先级,再通过特定策略协助患者纾解压力以及疼痛管理。
她说:“患者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肯定自我能力和评估自我技能。”
必要时,她也会探访患者的工作地点,与对方的上司或人事部沟通,让患者能在无障碍的环境中继续工作。
“整体而言,新加坡职场对癌患的包容性高,我们希望能通过更多教育活动,提升公众意识。”
别因癌症质疑患者工作能力
新加坡防癌协会经理林鈵铭吁请雇主或上司,不要因为癌症而质疑患者的工作能力。
他认为,政府鼓励公司转型,与此同时,也应建立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文化,让每个工作人员都因付出而能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公平的对待。
他希望其他公司也能与新加坡防癌协会联络,支持这项“重返工作”援助计划,包括通过职业配对合力协助癌患复职或找到新工作,携手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职场生态。
他说,“重返工作”计划推行以来,平均一年协助约40个癌患重返工作或找到新工作。他希望未来三年能协助更多的癌患。
罗氏(Roche)总经理Ryan Harper说,公司为能支持新加坡防癌协会的这项“重返工作”计划感到自豪,并呼吁各界包括雇主给予癌患全面支持。
记者:康秀金
评论